:::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95,278
改革與革命的意義與區別-資源代表圖
web 改革與革命的意義與區別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8年級
改革與革命都是人群改變政治社會制度結構的方式。人群為什麼要改變政治社會的制度結構,主要乃是舊的制度結構無法滿足實際的社會環境現狀。導致社會制度變遷的動力可分成兩類,分別是外在被動的壓迫和內在自發的演變,而近代中國變動的動力主要為外在的壓迫衝擊。改革是由社會統治力量內部的人群發動改變政治社會制度結構的政治活動,是在舊體制範圍內自上而下的推行,但對舊統治階層的大多數而言,依然是被動的、不得已而為之的事。它的優點是漸進溫和,但換一個角度來看,缺點就是不徹底,就是無法徹底摧毀舊的制度結構。至於改革成敗與否主要取決於當時統治階層的決心與能力。日本明治維新之所以順利因為統治階層具備改革的決心與能力。滿清戊戌變法、立憲運動的失敗原因則是腐朽的統治階層並無改革的誠意,僅以自身的地位利益為最高考量。革命往往是改革不成後,是由人民(即下層被統治階層的社會力量)發動的,完全推翻舊有的體制,舊體制下的主要統治階層、既得利益集團被徹底摧毀。它的優點是較為全面而徹底,但換一個角度來看,缺點就是新舊力量的衝突非常直接激烈,往往造成人群生命的巨大損失,社會的崩潰解體。而革命勝利後的最大隱憂,在於新興的統治力量未必能夠保持革命的果實,主要依賴於內在的社會條件到達什麼樣的程度,民國初年亂象頻紛,主要原因就在於當時的國民水準與社會環境無法支持新型態民主制度的運作。其實不論是改革或革命,都必須付出相當程度的代價,至於選擇改革或革命路線實際上是由當時的社會客觀形勢變遷所決定,並非少數從事政治運動人士所能決定操縱。只要對客觀形勢的觀察角度、價值觀念不同,自然會有不同的傾向和選擇,並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更何況隨著客觀社會環境的持續變遷,路線的傾向與選擇自然也應該隨時調整,從清末立憲與革命的論爭來看,也可以證明這一點。
點閱數5527
下載數8
修改日期:2007-12-04
「臺灣茶業大王」陳天來-資源代表圖
web 「臺灣茶業大王」陳天來
李聰超/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7-9年級
陳天來於一八七二年出生在臺北大稻埕。二十歲時,創辦了「錦記茶行」,從事茶葉的製造和販賣。當時南洋市場對茶的需求很大,他掌握了旺盛的商機,派遣長男陳清素前往南洋各地,開拓茶葉外銷的業務。妥善經營下,商務遍及了新加坡、沙勞越和北婆羅州。 在擔任臺北極臺灣茶商公會會長期間,有許多的建樹,其中最被稱美的,是廢止「製茶稅」。原來日本政府對製茶是要抽稅的,他憑著和日本政府當局良好的互動關係,一再的努力溝通,終於獲得日本總督的答應。製茶免稅後,降低茶葉成本,對茶業的產銷有很大的幫助。一九二七年,陳天來擔任「同業組合臺北茶商公會」會長,此後直到一九三九年去世為止,一再蟬聯茶商公會會長,成為日本統治後期,臺灣茶界最重要的人物。
點閱數690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07-12-04
宗教戰爭-資源代表圖
web 宗教戰爭
黃立儀/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9年級
宗教改革期間,新舊教徒尚不知寬容,常藉異端之名,彼此迫害,再加上各國間複雜的政治關係與利益的糾葛,致使歐洲在十六、十七世紀間戰爭不斷,這些戰爭也常披著宗教的色彩。例如:西班牙為了保護其與美洲之間的貿易獨立地位,派遣「無敵艦隊」征英,便是以捍衛舊教,討伐新教為名。最慘烈的一場宗教戰爭莫過於「三十年戰爭」。三十年戰爭一開始只是神聖羅馬帝國內部的新、舊教爭執,起因於神聖羅帝國皇帝鎮壓境內的新教徒,激起波希米亞(Bohemian)新教徒的叛變,並意圖尋求獨立。後來丹麥、瑞典、法國等也都因為各自的利益而加入了戰團,最後竟演變成全歐洲的大戰爭。 西元1618年,信仰新教的波希米亞人民發動叛變之後,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二世(Ferdinand Ⅱ,1619—1637)迅速派兵鎮壓,事後並迫害新教徒,下令廢止一切宗教自由。波希米亞戰爭的結果,讓英國、荷蘭、瑞典、丹麥等新教國家感到震驚,擔心舊教的勢力會因此而壯大,有意派兵干涉。丹麥在英國的支持下,在1625年派出六萬大軍,進軍神聖羅馬帝國。表面上,丹麥是同情神聖羅馬帝國的新教徒,實際上,爭取新領土才是丹麥出兵的主因。波希米亞貴族出身的華倫斯坦(Wallenstein)意識到這是一個攸關國家存亡的戰爭,乃自費招募軍隊,力阻丹麥侵略國土。1629年,兩軍講和,簽訂了「律貝克和約」(Peace of Lubeck)。戰事至此,舊教徒占盡上風,斐迪南二世趁勝追擊,頒佈一項法令:要求新教徒歸還在西元1552年之後所取得的教領地及教產。丹麥失敗後,西元1630年,因為對神聖羅馬帝國的勢力進出波羅的海同樣感到不安的瑞典,也組織了一支新教軍向神聖羅馬帝國宣戰。素有「北歐雄獅」之稱的瑞典國王哥斯塔夫阿道夫(Gustavus Adolphus)是位軍事天才,他以「步兵五列,騎兵四列」的新戰法大敗神聖羅馬帝國的軍隊,正當戰事順利推進之際,阿道夫卻慘遭大砲擊斃,瑞典軍情告急。為了支援友邦,原本在幕後支持的法國也派兵加入戰局。 法國雖然是典型的舊教國家,卻因為想要削弱鄰國—神聖羅馬帝國,進而擴大自己的政治勢力而一直默默地支持新教國家。當時的神聖羅馬帝國唯一強大的盟邦是西班牙,因為兩個國家的皇帝同為哈布斯堡家族成員,但西班牙本身的麻煩不少,征英之役失敗後,還得應付國內接連獨立的葡萄牙和荷蘭;雪上加霜的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二世又在西元1637年駕崩,而且境內的新教徒早已明白這場戰爭是針對統治者哈布斯堡家族而來,因而紛紛宣佈中立。神聖羅馬帝國的舊教軍隊只能苦撐應變。 其實早從1644年以來,參戰各國的代表便在西發里亞地方開始討論如何結束這場大戰。談判內容主要是由法國主導,談判期間,打打談談,一直到1648年才正式簽訂「西發里亞條約」(Treaty of Westphalia),和約中最重要的意義是承認新、舊教同獲平等地位。
點閱數959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07-12-04
〈田庄兄哥〉歌詞-資源代表圖
web 〈田庄兄哥〉歌詞
鄒玫/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7-9年級
田庄兄哥 作詞:葉俊麟喔?不願擱鼻田庄土味所以要來再會啦趁著機會趁著機會火車載阮要去喲總是交代彼個心愛的小姑娘叫伊免耽憂來去都市若賺有錢我會返來喲售售哺哺售哺哺惦車內搖來搖去也搖到台南口白:啊?台南到了台南到了,蚵仔煎!肉粽!喔?不願擱騎犁田水牛所以要來再會啦趁著機會趁著機會火車載阮要去喲想起小姑娘的迷人紅嘴唇一時心憂悶為著將來你咱幸福暫時忍耐喲售售哺哺售哺哺惦車內搖來搖去也搖到台中 口白:啊?台中到了台中到了,蚵仔煎!肉粽!喔?不願擱聽水蛙咯咯所以要來再會啦趁著機會趁著機會火車載阮要去喲最好你我暝日身體若平安我不驚艱難
點閱數96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7-12-04
伊斯蘭教義下的婦女-資源代表圖
web 伊斯蘭教義下的婦女
劉佩詩/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9年級
伊斯蘭教是平等的宗教,在古蘭經中提到真主阿拉同時創造了男性與女性,也提及「任何人行為正直,信仰堅定,不論是男是女,都會進入天堂」,所以男女沒有尊卑之分,也沒有主從之別。穆斯林婦女享有多項權利,繼承財產、離婚、在家庭和公共生活裡擁有發言權、經商、接受資訊與知識。伊斯蘭教並未禁止女性從事商業或是經濟活動,可以穆罕默德之妻赫蒂徹為例。赫蒂徹與穆罕默德結婚之前即已經從事商業貿易活動,並且成為當時頗負盛名的女性,穆罕默德在傳教期間,亦受到其物質上的資助,表示女性在經濟活動上也能有所表現。在離婚這個議題上,男女都有提出離婚的權利,第一宗由婦女提出要求的案例,是以雙方不能和諧生活為由,就是先知穆罕默德親自批准的。伊斯蘭教教規詳訂離婚的程序,目的是為了鼓勵夫妻重修舊好。離婚之後,婦女必須等候三個月,此時期丈夫仍須供養她的生活,一則是為了確定離婚妻子是否有孕在身,以及作為「冷卻期」,好讓其他親友調解兩人關係,若在等候期內恢復關係,離婚之議就自動撤銷。傳統的宗教學者(Ulama fuqaha)和聖訓視女性為社會秩序的亂源之一,現身公眾場所的女性會誘惑和影響男性行為及思考模式。古蘭經中曾提到一段神啟告誡,男性信仰者在諮詢穆罕默德的妻子,關於宗教和日常生活事物時,必須隔著簾子,根據啟示之內容,這樣的目的是在保護先知妻子自身的潔淨。而這則啟示後來變成為伊斯蘭世界要求女性外出必須要蒙面紗的根源之一。但多數的伊斯蘭現代主義學者認為這則經文僅適用於穆罕默德的妻子,並不是規定其他的女性也必須遵從。唯一真神阿拉降示此則經文的真正目的或許僅在保護先知的妻子免受陌生人的騷擾,但是傳統伊斯蘭主義者卻認為女性天生的「危險」特質,會影響伊斯蘭社會的運作,至於婦女解放-允許女性露出臉龐、手臂和腿,不啻是煽動放蕩和淫亂,對於伊斯蘭社會核心-穆斯林家族和家庭,都是致命的打擊。
點閱數795
下載數8
修改日期:2007-12-04
中國西傳之工藝 - 造紙術、冶鐵、穿井、農技-資源代表圖
web 中國西傳之工藝 - 造紙術、冶鐵、穿井、農技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8年級
造紙術: 在《後漢書》中記載,蔡倫發明了造紙。但從民國以來許多的出土文物,說明了其實中國紙張的使用,早在西漢時期就已開始。西元1933年新疆羅布泊出土了西漢麻紙,西元1957年西安出土了八十七張西漢紙;另外,在甘肅居延遺址及陜西等地,也都有西漢紙的發現。蔡倫對造紙最大的功勞,應是在材料的改良,除了紙張更好用之外,也讓材料較易取得。至於紙張何時傳往西方?西元 1907年斯坦因在前往敦煌途中,發現了一批以早期粟特文寫於麻紙上的文書,據考證其最晚的時間約在西元137年;證明蔡倫造紙後,紙也經由絲路傳往西方。 冶鐵:史學家普魯塔克將安息騎兵使用的刀劍,稱為「木鹿武器」。木鹿城是古代安息國的城市,但其鋒利的刀器則來自於中國。木鹿城是絲路往來中重要的貨物集散地,漢代時中國的鋼鐵兵器自該地流入羅馬,深受市場的歡迎且價格也極高。古代羅馬史家白里內曾說過:中國的鐵最優秀,安息者次之。這也證明了當時中國的鋼鐵兵器,是西方武器裝備的重要來源。此外,鑄鐵技術也透過漢朝士兵傳到西域;《漢書?西域傳》:「自宛以西至安息國……不知鑄鐵器,及漢使亡卒降,教鑄作它兵器」。除了大宛、康居、安息等中亞國家之外,烏茲別克與俄羅斯等地,亦習得此項技藝。 穿井術:《漢書?溝洫志》中記載:「自徵引洛水至商顏下。岸善崩,乃鑿井,深者四十餘丈。往往為井,井下相通行水。………,井渠之生自此始。」從上述可知,穿井技術是漢武帝時期,陜西關中地區因開渠灌溉農田、土質疏鬆崩塌,而產生之井渠引水法。漢代經營西域,屯田士兵為了控制水源,乃將此穿法帶到該地。《漢書?李廣利傳》中可知,李廣利圍攻大宛城,得知城中沒有水井,必須從城外引水,乃命水工使河水改道,並鑿穿城牆以破城;大宛國貴族殺死大宛王毋寡,遣使求和。漢宣帝時,派辛武賢在敦煌和羅布泊以東地區,穿卑鞮侯井、屯田當地。據說,這就是後來新疆各地廣為使用的坎兒井;此種穿井技術還傳入烏孫、印度等地。 農技:中國式的農業生產工具,如水車、水磨、鐵犁、鐮刀的製造及其使用方法,因華僑的帶入而推廣,從而也提高了東南亞人民的農業勞動效率。一些水果、蔬菜以及經濟作物,如蓮、梨、西瓜、菠菜及茶葉等,也從中國傳入東南亞地區;華人還教蘇路人接枝和改良水果品種的技術。華僑對於東南亞的土地開發和商品農業,有重要的貢獻。他們勤勞地利用先進的耕作技術,開墾出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大片土地,並引種了許多作物品種,如甘蔗、胡椒及橡膠;此外,還為當地的牲畜業打下了基礎,使該地商品農業迅速發展起來。
點閱數685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7-12-04
什葉派和素尼派兩者的差異-資源代表圖
web 什葉派和素尼派兩者的差異
劉佩詩/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9年級
素尼派約佔全穆斯林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什葉派約佔百分之十,兩派主要不同之處有二:哈里發(穆罕默德的繼承人)如何產生和古蘭經的解釋。首先關於哈里發。什葉派有以瑪目(imamate)的教義,而素尼派則具有哈里發(caliphate)概念。素尼派的哈里發是選出政治兼軍事的領袖,作為先知的繼承人,但並未繼承先知的宗教權,素尼派則認為伊斯蘭的宗教權威是存在於眾人的共識或集體審判之中,也就是傳統宗教學者的共識。什葉派中的以瑪目雖不是先知,但卻是受到真主啟示的宗教兼政治領袖,他的身世甚至可以追溯到先知和第一位以瑪目,他是詮釋真主意志最具權威者,因此他的權力幾乎沒有限制,宗教權威非常集中。素尼派認為先知藉古蘭經啟示真主的律法、指導著人民走向真主,這種先知的角色伴隨他們去世後就該結束。什葉派則認為真主不曾離開他們,所以不用留下指導,他們領袖具有詮釋古蘭經的權力。素尼派認為可蘭經應該照字義詮釋,什葉派則主張可蘭經具有隱含的意義,由先知傳授給阿里。此外兩大派別還有習俗和實務上的差異。在信仰儀式方面,什葉派和素尼派雖然市都信仰伊斯蘭五柱,但在儀式卻有差異,例如什葉派將每次五次的禮拜縮減為三次,於齋戒月時外出旅遊,什葉派也只需禁食半天直到中午即可。再來就歷史詮釋方面。素尼派認為,伊斯蘭早期的成功與權力是真主指導的成果,也是給予穆斯林共同體正確虔誠信仰的獎賞。但就什葉派而言,歷史卻是受到壓迫和剝奪的少數穆斯林共同體,欲努力恢復真主統治而犧牲自我的展現,這種奮鬥要藉由以瑪目領導,什葉派要以真主之道持續奮鬥。最後是關於崇拜聖墓的習俗。素尼正統派反對這習俗,認為這是非伊斯蘭的,什葉派則把聖墓和聖人崇拜一同併入習俗。素尼派認為,真主與人類之間有直接的關係,聖人和學者只是宗教的詮釋者,不是真主和信徒的中介者,所以素尼正統派將崇拜聖墓和聖人之舉當做異端,甚至認為此舉也偏離了唯一的真主信仰。什葉派則認為如果在缺乏以瑪目的情形下,傑出的宗教學者能夠充當最高指導與執行伊斯蘭教法的權威,成為穆斯林行為的楷模(例如:何梅尼雖非以瑪目,但仍被尊為「上大真主示現」,充當為最高指導)。
點閱數5126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07-12-04
古埃及人的住處-資源代表圖
web 古埃及人的住處
陳文珊/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9年級
由於尼羅河兩岸缺乏良好的建築木材,勞動者通常使用蘆葦、紙草、黏土等河岸邊容易取得的物品燒製成泥磚,建築房屋。貴族及富人多採用茅草、泥磚及灰泥作為主要的建築材料,牆壁上通常繪有壁畫。法老的原意是「大的房屋」,古埃及人的住所不管是國王住的宮殿、貴族的別墅或者平民住的房屋,皆以泥磚建造,神廟、金字塔則由石頭築成,以象徵法老死後「永恆的住所」。
點閱數906
下載數9
修改日期:2007-12-04
教學指引 - 解答-資源代表圖
web 教學指引 - 解答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8年級
(一)漢代時,中國著名的工藝中,有哪些是藉由陸上絲路傳至西域?請舉出三項。 答:請參酌「中國西傳之工藝」之內容頁。(二)元代中、西醫學的交流如何?請稍加整理、說明之。答:中國西傳的醫學,主要是內科方面;而西方回回東傳的醫學內容,則以外科手術方面令中國人感到驚嘆。相關內容請參酌「中國的學術傳出」及「外國傳入的學術」之內容頁。(三)犍陀羅藝術東傳至中國的路徑大致上為何?請簡單描述之。在雲岡石窟、龍門石窟中,哪一個地點的佛像造像擁有比較明顯的犍陀羅風格?答:犍陀羅藝術東傳至中國的路徑大致是經由印度、西域、河西走廊而傳入中國。而雲岡石窟較有明顯的犍陀羅風格。(四)唐代傳入中國的外國宗教主要有哪些?哪一教教徒多由海上絲路而來?答:外國傳入中國的宗教有景教、摩尼教、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教徒多由海上絲路來到中國。(五)在唐代的宴會場合中,有一位舞者正在表演胡旋舞。依當時習慣,現場的伴奏樂器應有哪些?請列舉出主要的三項。答:請參酌「外國傳入之藝術-音樂及樂器」之內容頁。(六)依唐代中國文物進展概況,一般言之,以下各國上貢物品:(1)琵琶(2)圍棋(3)《幾何原本》(4)琉璃 (5)砂糖(6)高麗菜唐太宗最喜愛的物品是其中的哪一項?答:(5)砂糖。
點閱數44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7-12-04
樟樹的生長環境-資源代表圖
web 樟樹的生長環境
王政文/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7-9年級
樟樹為常綠喬木,以熱帶、亞熱帶為主要產地,在臺灣,適合生長的自然環境,北部在海拔1200公尺以下,南部則是1800公尺以下。就生長區域與樹體樟腦含量的關係來說,生長於山地的較平地優良,冬季溫暖的地區較寒冷的地區好,土地愈肥沃愈好,風力弱的地區較風強的地方好,日照愈充足愈好,生長於山麓的較山頂好。
點閱數3168
下載數7
修改日期:2007-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