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理-颱風的形成、路徑與颱風眼
點閱數:21 次 下載次數:0 次
地理-颱風的形成、路徑與颱風眼
web

臺灣夏季常受到颱風侵襲,瞭解其形成與特性能幫助我們更有智慧地做好防災準備。颱風起源於熱帶海洋,當海水溫度升高並伴隨大量水氣上升時,會形成低氣壓系統,進一步發展成颱風。颱風受大氣環流影響移動,常挾帶強風與豪雨,對沿海與內陸地區都會帶來災害。特別的是,颱風中心的「颱風眼」雖然短暫平靜,卻常讓人誤以為風雨已停。透過認識颱風的成因與路徑,我們能更有效掌握預警時機,提早防範災害的衝擊。學習這些自然科學與氣象知識,不僅保護自己與家人,也讓我們理解人與自然互動下的風險與智慧。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 國際
素材
主動式
領域: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國小5-6年級(三)
學習內容:Ab-Ⅲ-3 自然環境、自然災害及經濟活動,和生活空間的使用有關聯性。
Ae-Ⅲ-1 科學和技術發展對自然與人文環境具有不同層面的影響。
學習表現:3a-Ⅲ-1 透過對時事的理解與省思,提出感興趣或令人困惑的現象及社會議題。
2a-Ⅲ-1 關注社會、自然、人文環境與生活方式的互動關係。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2025-09-22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