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帝國時期臺灣的社會文教發展︰原鄉信仰
點閱數:379 次 下載次數:1 次
清帝國時期臺灣的社會文教發展︰原鄉信仰
web

本次主題主要是透過介紹桃園市的代表廟宇—景福宮,並搭配國中七年級的清領前期教學內容,設計一小型的主題課程。先介紹景福宮的建置沿革,並說明景福宮與桃園的發展之間的關連,加強學生在課程內容中有關於清領前期社會宗教部分的學習。使他們瞭解清領時期,先民來台時,地方公廟在村落發展中所佔的重要地位,以及傳統社會中廟宇所發揮的多面向功能,也進一步瞭解景福宮在桃園地區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重要性。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4.0 國際
教學設計
主動式
領域:社會領域-社會
學習階段: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歷D-Ⅳ-1 地方史探究(一)。
學習表現:歷1c-Ⅳ-2 從多元觀點探究重要歷史事件與人物在歷史中的作用與意義。
多元文化教育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2021-12-29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景福宮教案設計.zip (20.86KB)
景福宮.jpg (157.99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