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政府及臺灣總督府對於留學教育並不加干涉或限制,但臺灣內部教育機會不均等,中高等教育及教學資源缺乏,加上時代潮流的刺激,造成日治時期留學教育漸成蓬勃發展之勢,尤以留日為最。在日本國內升學遠比臺灣地區升學還要方便,較易取得更高的學歷,讓不少有心向學的學子趨之若鶩,競相留學日本。在臺日人子弟受教權的問題,一直是總督府施行教育政策的關鍵。為了改善高等教育的不足,解決升學問題,銜接日本國內課程。總督府於1922年增設臺北高等學校,先設尋常科,修業年限四年;1925年,增設高等科,分文、理兩科,修業年限三年。統計1928年至1945年的畢業生,共計日籍生2035人,臺籍生591人,兩者之間相差懸殊。日本領台之後,李春生深知日本屬於文明國家,為了讓家族子弟接受近代化學校教育,特意挑選族中子弟,遣送至日本國內就學。其他士紳家庭競相仿效,不約而同地將子弟送往日本受教。留學風氣就此開啟。臺籍學生選擇就讀的科系,以習醫者為數最多,佔百分之六十;習法政者居次,佔百分之十五;文科等所佔比例較小。部分留學歸國畢業生的出路甚廣,不是自行開業,就是被各公私立機關所網羅。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學有專精的留學生,投入1920年代以降臺灣的政治及社會運動。有些知識份子也創辦報紙,倡導新文藝等活動,扮演各種運動的先驅者或核心角色。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