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茶的產製 - 現代製茶過程(烏龍茶)
「茶」是我們飲料界的大明星,不論是熱的或冰的都非常好喝。它是從茶樹上新長出來的嫩葉摘下,經過一連串的步驟,最後才變成我們所看到的茶葉。這一連串的製作過程是要讓茶葉裡的東西與空氣接觸產生變化,這種變化叫做「發酵」。茶葉經過發酵之後,會從原來的綠色,慢慢變成紅色,發酵愈久顏色就會愈紅,味道也不一樣。會有綠茶、烏龍茶和紅茶這些名字,是因為發酵的時間不同而定,像「綠茶」就是沒有發酵過的茶;而發酵完整使茶葉變成紅色的茶,稱為「紅茶」;「烏龍茶」則是介於這二種之間的半發酵茶。台灣生產的茶葉裡面,有名的茶大部分屬於半發酵類,例如:烏龍茶。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製作烏龍茶必須經過哪些步驟呢?一、日光萎凋:將在茶園摘下的嫩葉放置戶外,在太陽光下曝曬,為了讓每一片葉子都能照到陽光,放太多或太厚都不適合;如果天氣不好就改放在室內,利用熱風讓葉子裡的一部分水分消失。這中間需要不時翻動嫩葉,一直到葉子的表面變成波浪狀,摸起來有柔軟的感覺才可以進行下一個步驟。二、室內的萎凋:俗稱「走水」,包含「靜置」和「攪拌」這兩個步驟輪流進行。「靜置」是為了促進茶葉中的水分蒸散,將茶葉攤成薄薄的一片,等到水分消失的差不多,漸漸把茶葉聚收成比較厚的樣子。「攪拌」是用雙手來翻動茶葉,讓葉子中的水分繼續蒸散,接著是把茶葉放在雙手手掌內,用輕微的力量抖動雙手,讓葉子和葉子互相碰撞摩擦,促進茶葉的發酵。三、急速的殺菁:當茶葉裡的水分消失程度和發酵作用已經到達我們所需要的時候,必須用高溫將茶葉炒熟或蒸熟,這種過程叫做「殺菁」,用炒的叫「炒菁」,用蒸的叫「蒸菁」。台灣的茶大部分是用炒的,只有一小部分的綠茶才是用蒸的。以前是將茶葉放在一百多度的熱鍋裡,不時翻動茶葉避免燒焦,一直到用手握住茶葉,感覺整片葉子是柔軟、有黏性的,而且搓不出水來為止,師傅們的辛苦可想而知;現在改用圓筒式的機器來操作,就方便多了。四、適度的揉捻:茶葉經過殺菁之後,雖然已經很柔軟,但還是一片一片的,要變成一條一條捲曲的形狀,就要將茶葉放入揉捻機裡面,或者是用布將茶葉包成球狀,一手握住部的一頭,另一手將布球依照同一方向搓揉和滾動。茶葉經過揉壓之後,有些葉子裡的汁液會被擠出來附著在表面上,等到沖泡的時候,就可以很容易地溶解出來。五、均勻的解塊:將揉捻成一團的茶葉分開,使茶葉的形狀變得更美觀。六、反覆的烘焙:利用高溫將茶葉裡面的水分完全蒸發,並且完全停止發酵作用,讓茶葉的品質保持在理想程度,方便茶葉貯存、運送和銷售。看完了整個烏龍茶的製作過程,是否對於平常喝的茶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記得下次喝茶的時候,不要忘了栽種茶樹和製作茶葉的辛苦,細細品嘗茶的美味。 參考資料:1.張明雄,《台灣茶文化之旅》,臺北:前衛出版社,1998。2.張宏庸,《台灣茶藝發展史》,臺中:晨星出版社,2002。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1,192
下載數:11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0573.zip (34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