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高中以上學校的入學方式辦理聯合招生由來已久,早期幾乎成為國中畢業生入學的唯一管道,其優點為公平競爭,普受社會大眾的信賴;對學校而言,更是相當方便得以招收學生的設計。但同時卻又產生許多的負面影響,如學校教育目標受到扭曲、考試領導教學、學生失去創造力、無法適性選才、無專責辦理機構試務經驗無法傳承等。因此,想要突破單一升學方式,又要維持招生公平及省事的優點,在此情況下,具有包容性的多元入學理念,適時地提供一個新的思考方向。在1996年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中,針對入學政策的主張,提出「推動多元入學制度」的構想。基本上,多元入學制度的基本理念,在於「考招分離-考試專業化、招生多元化」,一方面讓「考試」由專責機構辦理,可就命題進行持續研究,使試題不僅具有評量功能,更能兼顧學校的教與學;另方面讓「招生」方式多元化,包含考試登記分發、推薦甄選、申請入學等,其原則由各校自主,選擇適當招生管道,使各校(系科)得依特色訂定招生條件,招收適才適所的學生。「多元入學」並非要求每個學生具備多元能力,或是參加每項升學管道以增加入學機率,而是提供學生更多突顯個人特質的機會,可以適性地選擇升學管道。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旨在評量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表現及其潛能,主要目標在結合社區資源發展學校特色,引導學生就近升學,消除入學考試不良影響。實施方式有:甄選入學、申請入學、登記分發三種管道,以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簡稱國中基測)分數作為採計依據。「甄選入學」為提供各類資賦優異學生、具有特殊才能或性向學生入學;「申請入學」是提供對具特色之學校或科別,讓有興趣的學生,得就近入學鄰近高中職或直升入學,以落實高中職社區化;「登記分發」則是提供非經由前兩項方式或其他經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之方式入學學生,依其志願分發入學。另外,為增進學生寫作與語文表達能力,國中基測於2007年正式實施寫作測驗,依此並做為升學的某種參考依據。依據1996年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指出,有關國中基本學力測驗評量的積極主張,性質為「基礎學科能力的評量」。因此測驗的命題方向,偏重在對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生活,能有幫助的基礎、核心、重要的知識與能力;命題概念是完整、周延的,而非偏狹、殘缺的。至於測驗難度則是以國中學生平均能力為主,過去以「過度學習」和「機械式練習」來提升考試分數的學習方法,無法在該測驗中獲得預期的效果。希望在這樣的制度與測驗方式下,能夠還給學生一個理想、正常的學習空間。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