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美援再興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台灣因物資大量投入戰場,加上美軍轟炸破壞嚴重,中華民國政府戰後接收之後復建工作緩慢,接收日產轉為公營事業,又以貿易局和專賣局統制經濟,扼殺台人經營商機。中國大陸方面由於國共內戰漸熾,台灣的米、糖、煤、鹽輸往中國大陸,導致台灣物資缺乏。行政長官公署為支應財政需求而增發貨幣,導致通貨膨脹。此外,戰後由海外返臺的華僑、軍人、軍眷人數眾多,一時謀職不易,約30萬人失業,亦是社會動盪的潛在因素。值此危難之際,1950年韓戰爆發,台灣戰略地位轉趨重要,美國重新支持台灣的國民黨政府以對抗中共。1951年起美國開始對台灣提供軍事、經濟援助,迄1965年6月終止美援為止(計畫援款至1968年完全停止),15年間共提供台灣近15億美元的援助,平均每年約1億美元。50年代的台灣相當貧窮,且處於風雨飄搖,美援之到來堪稱是及時雨甚或是救命丹,對台灣社會經濟的發展發揮了舉足輕重的影響。
關鍵字
授權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資源類型
素材
互動形式
混合式
更新時間
2020-07-02
點閱數:1,177
下載數:8
點讚數:1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his_00002089.zip (33KB)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