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晚清時期,照相機與攝影技術傳入中國。1890年代後,黑白照片開始使用人工著色技術。早期照相時,攝影師為了被攝者姿勢穩定,先連數二十個數字,然後拍一下木板,揭開鏡頭蓋時,還要大喝一聲,據說「拍照」一詞就是因拍木板而來。但攝影師的吆喝常使人們受驚,萬一生病,就以為是照相機吸走靈魂,還得回去照相?叫魂,上海地區稱為「叫喜」。照相尚未普及時,平民中拍照最多的是青樓藝妓,許多聽戲的票友或嫖客爭相購買藝妓的照片。至於宮廷之中,則以慈禧太后留下最多照片。中國第一個見到留聲機的人是郭嵩燾,他在光緒二年(1876)出使英國,貝爾發明電話和愛迪生發明留聲機都在此前後不久。郭嵩濤在光緒四年的日記中提到,曾參加一個邀視傳聲機器的茶會。愛迪生的留聲機經過多人的改良,直到二十世紀初才流行起來,溥儀就擁有留聲機,莊士敦常送外國音樂唱片給他。到了1920、30年代,城市富人就不再以留聲機為稀罕之物了。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素材
混合式
2010-05-27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