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8年3月,後藤新平以台灣總督府民政局長的身份,與第四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一同來台。1900年12月,兒玉以台灣總督兼任第四次伊藤內閣陸軍大臣;1903年7月,成為第一次桂內閣的內務大臣,並兼台灣總督和文部大臣;當日、俄關係惡化時,辭去內務大臣轉任參謀本部次長;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之後,就任滿州軍總參謀長。兒玉源太郎身兼多職,長達八年的時間無暇顧及台灣殖民地的統治,實際事務均委任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因此被稱為「缺席的總督」。後藤新平的殖民地經營策略是「生物學的原則」,他認為鯛魚的眼晴對正地長在頭的兩邊,比目魚的眼晴則長在頭的一邊,就像是比目魚的眼晴不能取代鯛魚的眼晴一樣,一個社會的習慣和制度,均是長久以來因應需要形成的,有其存在的理由,不能貿然更改,因此統治台灣當務之急,就是對台灣的舊慣制度進行科學性的調查,順應民情施政,不可貿然地以國內的法制取代台灣的舊慣。並認為,主張將日本國內的法制引進台灣的人,就像是要將比目魚的眼晴突然變成鯛魚的眼晴一樣,不懂的政治的真諦。根據這樣的生物學原理,後藤新平上任後,即展開大規模的調查事業,1898年7月,設立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剛開始親自擔任局長,對全台土地進行地籍調查、三角測量及地形測量等工作;1901年,成立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也親自擔任會長,延聘京都帝國大學教授岡松參太郎、織田萬等學者、專家來台主持和從事調查工作;1905年,更舉行第一次臨時台灣戶口調查,為台灣首次科學性的人口普查,也是東亞第一次的人口調查。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