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上架資源
過濾條件

石獅密碼:石獅的造型與由來縮圖 00:03:56
國小3-4年級
介紹台灣石獅的歷史、文化背景與多樣藝術表現。內容從石獅的起源談起,說明自戰國、漢魏時期至民間信仰的演變,呈現石獅作為辟邪瑞獸、祈福象徵及建築裝飾的多重功能。影片介紹石獅常見的擺放位置與用途,包括廟宇、橋梁、民宅及觀賞器玩,如文鎮獅,並說明其象徵意義及文化內涵。課程設計引導學生觀察石獅造型的差異,了解圓雕、浮雕與線刻等雕刻技法。影片亦說明台灣石獅的地域風格,包括閩南獅、嶺南獅、狛犬獅、西洋獅與北方獅,並分析外來文化對造型的影響,例如日治時期及西洋風格的融入。透過影片內容,可學習觀察雕刻細節、分析造型與符號的文化意涵,理解石獅在歷史演變中的審美與象徵功能。從歷史、文化、雕刻技法與美學多角度理解傳統工藝,培養觀察力、審美能力、文化理解力與創意思考能力,進而欣賞前人製作的巧思與生活智慧。
觀看次數30
修改日期:2025-11-07
印出生活中的感覺:肌理畫面創作縮圖 00:03:40
國小3-4年級
使用版畫壓印的效果,收集生活中不同肌理,呈現在畫面當中。
觀看次數24
修改日期:2025-11-07
彩券如何從愛國到公益?:1式教案、3式學習單縮圖
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帶有賭博性質的彩券機制是現代各國政府常見的財政工具,許多國家利用此一機制,希望藉此將社會大眾投機性消費轉化為公共利益,以達到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目標。然而此一制度的實際效益,是否真能如政策設計之初的設想?是非常值得高中學生藉此思考何謂公平的主題。因此本教案希望以「愛國獎券」到「公益彩券」的政策轉向為主軸,結合「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與「國家文化記憶庫」等數位資源,引導學生觀察券面符號、廣告圖像與制度條文,藉此理解彩券在不同時期所承載的政治與文化意涵,並進一步反思「救國發財」與「愛心公益」兩種政策訴求的轉變及實際效益。
點閱數3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07
政治要不要参一腳?那些年我們一起参的政治:1式教案、3式學習單縮圖
國中7-9年級
本教案以「為何政治參與與我息息相關」為核心提問,帶領國中八年級學生思考自身想要關心的公共議題,並理解臺灣不同時期政治參與的方式與限制。課程設計為三節課,搭配三份學習單,分別引導學生從「國家文化記憶庫」搜尋社會議題、透過《挑戰者們:解嚴30週年特展》理解戒嚴時期的挑戰者,以及以學生身分模擬一場政治參與行動。數位資源包括臺史博特展回顧、典藏網與少年報導者等平臺,學生需完成資料檢索、摘要整理與證據截圖。期盼學生能透過同儕討論與歷史案例對照,提升關心公共事務的動機,並學會善用數位資源進行探究,並培養民主素養與公民責任感。
點閱數3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07
時空旅行社:線上策展平台的探究與實作:1式教案、4式學習單縮圖
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本教案以「時空旅行社」線上策展平臺為核心,設計高中歷史探究與實作課程。教學問題聚焦於:如何從「人、物、空間」的關係切入歷史,並將過去、現在與未來連結成故事。課程對象為升學型高中學生,規劃18週,分為展覽觀察、策展架構設計、紀念品創意、以及線上展覽實作四大階段。所用數位資源包含臺史博「快慢之間」3D展、「看見臺灣故事」網站,以及「國家文化記憶庫2.0」策展平臺,搭配教師自編的學習單與檢核表。學生將在操作中學習從展覽策劃者角度理解主題脈絡,並以共編方式完成線上展覽。本教案的預期成效不僅是成果展示,更在於引導學生養成歷史探究的方法、策展的敘事能力,並且同時發展其數位素養與團隊合作精神。
點閱數2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07
聲景搜查線:記憶的製圖師:1式教案、5式學習單縮圖
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一般探究過去時,我們最常依靠圖像或文獻,很少注意到「聲音」其實也能成為解讀歷史記憶的重要線索。本教案運用臺史博「臺灣音聲100年」資料庫與「聽見:聲音記憶特展」,引導學生從日常聲音出發,理解地方記憶如何被再現與詮釋。課程設計適合高中一、二年級,共規劃6節課、5個學習活動,循序漸進地帶領學生練習比對與分析聲音史料,並結合「臺南聲景百選」與「臺灣百年地圖」等數位資源,完成以聲音為核心的數位展件。最後,學生將以小組合作方式製作「聲景地圖」與QR Code展示,並於班上發表成果。期望學生能熟悉數位資源的運用與史料轉譯方法,進而從聲音切入,理解地理與歷史的互動,並培養跨域探究與表達能力。
點閱數28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11-07
母語地名故事:多元族群記憶中的空間敘事:1式教案、2式學習單縮圖
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地名的形成往往與當地的語言、風俗及歷史發展緊密相連,因此理解地名的由來,就像是解碼地方歷史,非常適合作為高中生的探究主題。本教案以臺史博「母語地名故事」網站為核心資源,規劃兩節課。第一節課引導學生閱讀母語地名故事,並透過整理地名關鍵字,進一步解析其文化意涵與對地方社會的影響,掌握地名背後的價值。第二節課則以學習單帶領學生回到校園或家鄉,搜集並檢核地名資料,進行歷史與文化分析,最後以小組合作撰寫母語地名故事,成果需在班上發表並上傳至「母語地名故事」網站分享。透過這樣的過程,學生能熟練運用數位工具檢證與整合多元資料,並從族群互動與文化認同的角度,更深入理解地名所承載的多重意義。
點閱數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06
人盯人 vs 區域防守縮圖
國中7-9年級
在此次課程中,學生學習籃球防守的基本概念,以實驗活動來使學生認識自己在各項身體活動中的表現,以展現自我的運動潛能;透過實驗、解釋與闡述活動的歷程,來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思考與籃球運動「人盯人與 區域防守」等的有關學習任務,培養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點閱數11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11-07
鋁箔包黃金比例縮圖
國中8年級
藉由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鋁箔包飲料為主軸,學生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透過教師個人任務與小組任務的引導,來探索著鋁箔包飲料的秘密。 本次課程為進入『畢氏定理』的課前活動,將鋁箔包飲料納入情境中,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並以分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討論、了解更多元的思考方式,理解畢氏定理是直角三角形兩股平方和等於斜邊平方的定義觀念。
點閱數1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06
眾聲喧嘩的臺灣1920年代:1式教案、4式學習單縮圖
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在1920年代風起雲湧的時代裡,臺灣文化協會以多元思潮和多樣宣傳,帶領社會邁向現代化。然而高中生往往只知道幾位領導人物或政治口號,難以掌握文協在歷史中的重要角色。為了補足這個缺口,本教案結合臺史博「樂為世界人」主題網站,設計兩節課、四份學習單,讓學生以小組討論方式,比較課文與網站資料,進行整理與歸納。透過這樣的學習歷程,學生不僅能從世界史的角度理解文協的誕生與轉型,也能練習以具體證據說明文協在當時臺灣社會的影響。
點閱數2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07
誰的芭比?:1式教案、4式學習單縮圖
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芭比娃娃曾經風靡全球,以亮麗外型和多變造型深受孩子喜愛,也留下了豐富的影像與討論資料,非常適合作為中學生探究文化現象的題材。本教案規劃給高中二年級歷史科「探究與實作」課程,透過芭比所折射的女性形象與性別議題,引導學生思考不同时代對女性的想像與期待。課程中,學生將透過學習單操作,練習使用臺史博的「臺灣女人」以及「國家文化記憶庫2.0」網站等數位資源,進行資料搜尋與交叉比對,並比較不同年代女性形象的轉變。期待學生能在三堂課、四份學習單的歷程中,熟悉數位資源的歷史探究方法,培養對性別議題的敏感度與批判思考能力,並能善用證據發展出自己的觀點。
點閱數3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07
校園尋寶記縮圖
國中7年級
本單元實施對象為七年級學生;初入國中,尚未熟悉校園環境。為了讓學生認識校園、提升對學校的認同感,設計一系列校園探索單元;本單元將認識校園分為認識處室功能與發現校園特殊景點兩大部分;認識校園處室功能部份,運用賓果遊戲讓學生知悉各處室的業務內容。在發現校園特殊景點部分則欲透過設計校園尋寶圖讓學生發現校園特別之處,並根據設計尋寶圖所需的技能分成觀察、地圖判讀、追蹤記號;藉由課程活動讓學生習得上述技能、完成一張校園尋寶圖,讓學生自行發掘校園的美好。 另外,為增加學生運用數位載具學習的能力、提升其數位素養,本教案結合Hi teach系統,讓課程更加具有互動性、數位化。
點閱數12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11-07
戰時智慧All in one:從戰事認識到避難實作的行動課縮圖
國小6年級
《戰時智慧 All in One:從戰事認識到避難實作的行動課》這門課程,透過近來發生的國際戰爭作為開頭,帶領學生對「戰爭」有感,並以金門在地發生過的戰爭作為引導,探索金門的戰爭歷史與文化背景。   透過資料蒐集和小組討論,幫助學生培養媒體識讀、上台報告能力。希望學生能從了解家鄉的過去出發,進一步加深對金門土地的認同,並激發對歷史記憶與文化傳承的責任感。   課程設計中特別加入網路資料查詢與小組討論,讓學生能更輕鬆有效地收集資料和製作簡報,從而提升學習效率。同時,透過準備防災包的課程,認識戰爭的發生前,平民可以做的準備動作,認知自需要具備國防意識的責任,亦在生活中進行實踐。   透過這樣的學習過程,我們希望學生能夠深入理解金門在歷史上的特殊地位,並且珍惜今天的和平。最終,這門課程旨在激發學生對歷史的思考與討論,創造出一場跨越時空的深刻對話,讓學生感受到歷史與文化的重要性,並以此建立對未來的責任感。
點閱數4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06
島嶼烽火記憶_金門戰火下的世代對話縮圖
國小6年級
本課程以金門重要戰爭為主題,旨在透過資料蒐集和探究培養學生專題報告製作的能力。期盼學生從認識家鄉的歷史出發,深化土地認同,並激發肩負歷史記憶與文化傳承的使命感。在教學設計上,我們導入網路查詢與AI工具 ,提高資料蒐集與簡報製作的效率,並透過媒體識讀活動,引導學生培養自主學習、批判思考等21世紀核心素養。希望能透過這樣的教學方案設計,使學習者在理解與感受金門歷史文化的過程中,更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形塑出一場跨越地域與世代的深刻對話。
點閱數21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11-07
暗暗內含光縮圖
國中9年級
金門,古稱浯洲,為臺灣於二戰結束後及冷戰期間的重要戰略前哨。1949年古寧頭戰役、1954年九三砲戰及1958年八二三砲戰等重大軍事事件,這些關鍵歷史事件深刻影響了臺灣的政治局勢 自1958年八二三砲戰以後,金門與馬祖進入長達21年的「單打雙不打」局勢,形成持續高壓的軍事對峙狀態。期間,島上廣泛建設碉堡、防空洞與射擊掩體等防禦設施,形塑出濃厚的戰地景觀。漫長的對峙也讓當地民眾生活在恐懼中,對現代的學生來說,這些戰地遺跡往往是陌生的風景,他們難以想像這些軍事設施曾真正上過戰場,而祖父母、父母世代卻真切經歷過那段動盪歲月。 本教案《暗暗內含光》以「戰爭無分晝夜、無分地域」為命名寓意,課程自視覺藝術切入,探討符號與色彩在軍事中的功能與象徵意涵,並從不同戰鬥場域的環境出發,幫助學生理解戰爭生活的多面向。藉此,讓學生思考當前和平生活的得來不易,理解這份安穩,正是先人於黑暗中堅守所換來的光明。 本課程設計亦著重於引導學生實地探索金門戰地文化資產,從歷史脈絡中深化文化認同,並藉由災害應變與防護議題,提升面對突發事件時的自我保護能力,落實全民國防教育的核心價值,並培養具備歷史感、文化感與安全意識的現代公民。
點閱數2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07
勇氣守護者:國軍、藥局與我縮圖
國小2年級
本教案名稱「勇氣守護者:國軍、藥局與我」的「勇氣守護者」象徵「在全民防衛的過程中,你我都不是局外人」,本教案從「我」出發,學習保護自己,再到當災難發生時該如何尋求資源自救,最後則是國軍防衛的重要」,從自身出發到體認全國人民一同防衛的 配合康軒二上健康與體育領域第二單元-生活保健有一套、康軒二下健康與體育領域第四單元-保健小學堂、2025年城鎮韌性演習,作為延伸教材使用,讓孩子認識自己在避難中能做什麼、如何保護自己,成為每一位學生最直接能掌握的行動力,也藉此培養「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過程融入SDGs目標3: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SDGs目標11: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增加韌性,盼向和平。 本教案第一節課-安全小偵探:從生活出發,培養自我保護能力 小朋友化身為「安全小偵探」,透過尋找線索、解答神祕問題,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判斷安全地點、如何避開危險。讓孩子能把所學的方法轉化為保護自己的能力。 本教案第二節課-健康小藥師:社區韌性,建立資源連結 藥局不只是買藥的地方,更是守護社區健康的重要堡壘。小朋友化身為「健康小藥師」,透過知識清單與問答活動,了解藥局能提供哪些幫助。最後在「安心存在」活動中,表達對藥師的感謝,也學會如何在需要時向藥局尋求協助。 本教案第三節課-勇敢大合作:全民防衛,理解國軍的價值 每個人都有任務,每個角色都很重要。孩子在遊戲中分工合作,體驗補給、醫療、守護的角色,理解國軍在防衛與救援中的價值。最後在「勇敢大收穫」中,孩子們能體會:勇氣不是一個人的事,而是大家一起合作、互相守護。 教學架構以 KWL 為核心──K(已知道的)、W(想知到的)、L(學到的),並搭配 四學模式(自學、共學、互學、導學),逐步引導學生探索與建構知識。同時透過 ORID 提問法,讓學生能進行更深入的反思與討論。期望學生不僅能夠理解國防,也能夠主動關心國防,並進一步參與國防相關行動。唯有先清楚掌握自我保護與防衛的方法,才能延伸到具體行動,讓生活更加安心與穩固。
點閱數3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