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教育
再造歷史現場-外國人遊淡水的正確打開方式! 帶你一秒穿越回早期日本! JPTWSEUG | Foreigners experiencing Tamshui in a new way!縮圖
為推廣淡水地區與清法戰爭滬尾之役的連結,並吸引更多觀光人潮,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邀請知名Youtuber為淡水拍攝推廣影片,除了增加觸及率外,透過Youtuber們的介紹,增加民眾觀看影片的意願,在民國109年(2020)共邀請了4位Youtuber進行滬尾戰役系列的介紹及遊玩體驗。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中興製紙 百年の風雅》(日文版)縮圖
透過「中興紙廠.宜蘭自造─紀錄片拍攝委託案」,以地方調查、口述歷史採訪方式,探查紙廠員工、鄰近居民及產業發展個事件相關人物所得的相關資料,進行紀實紀錄片拍攝,將宜蘭中興紙廠的紙廠歷史、造紙產業、人物口述內容等一一記錄,並以影像方式呈現予大眾,提供大眾了解中興文化創意園區的風華過往。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Chung Hsing Paper Corporation — A Century of Glory》(英文版)縮圖
透過「中興紙廠.宜蘭自造─紀錄片拍攝委託案」,以地方調查、口述歷史採訪方式,探查紙廠員工、鄰近居民及產業發展個事件相關人物所得的相關資料,進行紀實紀錄片拍攝,將宜蘭中興紙廠的紙廠歷史、造紙產業、人物口述內容等一一記錄,並以影像方式呈現予大眾,提供大眾了解中興文化創意園區的風華過往。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Sino—French War of the Tamsui 清法戰爭滬尾之役縮圖
由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執行,規劃建置滬尾之役場域之地理資訊系統(GIS)定位,進行地圖套疊,以觀察淡水地區地理位置變化之情況,並收集淡水地區相關的圖像資料撰寫文本,建構淡水學各主題之圖層,強化社會大眾對滬尾的人、事、地、物之整體認識與理解。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台南美食】百年市場隱藏美食!竟然有巨無霸布丁!鴨母寮菜市場︳黃濃濃。濃Bagel縮圖
街區民眾參與及輔導首先透過盤整街區資源並進行評估,分析問題並建議改善,撰寫資源調查分析報告,藉此梳理街區實質議題,透過權益關係人訪談,規劃街區培力課程、社區共識型活動,並透過多次的權益關係人訪談、拜會,使計畫參與對象更為多元,凝聚地方共識,達到場所營造(Place—making),落實在地賦權。並於參與過程中發掘亮點故事主軸,除赤崁樓單點外,擴大計畫範圍,逐步建構街區整體歷史背景,進行相關紀錄採編在地亮點故事,融合市民生活日常及歷史街區文化價值。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2020神工傳藝北港百年藝鎮巡迴展宣傳影片縮圖
2020北港百年藝鎮巡迴規劃設置案「神工傳藝」策展構想,是以「發現歷史再現歷史發揚臺灣精神」為主題設計,其宗旨以「在地人文、產業導入及永續發展」為概念。 為使北港藝師的光輝能夠走出雲林並受到其他縣市之矚目,規劃以介紹北港朝天宮迎媽祖與北港進香等信仰衍生而出的陣頭、工藝、表演藝術為核心主軸,具體展品展示為輔助,建構出媽祖文化中各種藝術價值以及活動細節,呈現種多元面向的北港百年藝鎮風華,讓其他縣市的民眾能看見北港豐厚的文化底蘊。展覽邀請「蕭青陽工作室」—大俠「蕭青陽」老師擔任策展人,分別於北中南合計舉辦4場展覽。各場次展覽資訊如下:(1)雲林場:民國109年(2020) 4月11日至4月29日於北港文化中心。(2)臺中場:民國109年(2020) 6月13日至7月22日於文化資產園區。(3)臺北場:民國109年(2020) 8月13日至8月26日於華山文創園區。(4)高雄場:民國109年(2020) 10月16日至12月27日於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漁會正濱大樓建築夜間燈光展演《以光展演》縮圖
建物結構於修復前狀況尚可,但因長期漏水,造成許多區域出現鋼筋鏽蝕、保護層脫落的狀況。其中又以二樓頂板及一樓柱體最為嚴重,不僅結構主筋局部膨脹、外露,部份箍筋亦已鏽蝕斷裂,許多柱體表面的粉刷層均出現垂直向之長條裂縫,樓板底面粉刷層也有大面空鼓與局部崩落之情形。外部構造部分,壁面磚受長年日照、海風及雨水侵蝕,背側黏結層局部受損,出現多處空鼓,面磚脫落的範圍也日趨擴大,尤以開口部周邊區域最為明顯。外牆、雨庇、屋簷、煙囪及天溝等區域,則有大面的不當植生附著,且部分植生根莖粗壯,對結構有所威脅。 外部門窗方面,有部分原有木窗整扇拆除改為鋁窗,或以紅磚將開口不完全封實之情況,部分外部門窗雖然原有樣貌保存完好,但木作構件因蟲蟻蛀蝕或木材腐朽,嚴重損壞無法使用。建物北面及西面,則有數座外部門窗於民國102年(2013)火災時遭到破壞,暫時使用角材及塑膠瓦楞板進行封閉。有別於室外窗狀況,室內門窗的原貌保存狀況甚佳,現有木製門窗多為創建時所設。雖然其木作門窗及門扇多有損壞、遭白蟻蛀蝕或局部改修,但整體留存之門窗式樣相當多元,原有構法也完整可辨,少有整扇佚失或更為近代鋁門窗之狀況,有利於修復工作之推展。 修復工程以「保存完好之空間與構造形式,恢復其原貌」為原則,包含:假設工程、拆除及解體、結構及補強、地坪整修、壁體整修、屋頂整修、門窗工程、裝修工程、廁所工程、機電工程等主要項目。以原有材料及工法進行構造本體之修復,並整合現代技術及原材料處理結構弱點之補強。修復工程已於民國110年(2021)4月竣工。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 又見土礱》林裕祥師傅/三灣DOC/DOC小百工縮圖
林裕祥,三灣鄉土礱達人,是台灣極少數擁有製作土礱技藝的長者。古時候,農家以「礱」來碾磨稻穀,讓稻穀分離。土礱以竹、土、木為材料,台語稱為「土礱」。五十年代,偏鄉電力供應不普及,碾米依賴土礱將稻穀碾成糙米。林裕祥從15歲就跟著父親學做土礱,19歲出師。他集木工、竹工及土工於一身,在製作完成一千多個土礱時,台灣全面供電,也因此被迫離開土礱製作的傳統行業。 86歲的林裕祥,在中斷土礱製作40幾年以後,因緣際會下重做土礱,帶領DOC學員認識即將失傳的百工技藝。《又見土礱》描述他依古法製作土礱,繼承先人智慧,含採竹、挖土、礱手礱腳製作、編礱身、排礱齒、夯土及編礱衣等繁瑣工序。家人對年邁老師傅仍做粗重土礱,流露出的不捨之情,最是珍貴。 《又見土礱》紀錄早期稻穀去殼的傳統土礱技藝,獲得教育部「數位應用創作大賽」金獎。導演李長青,從DOC學員一路成長為DOC的在地講師,帶領學員記錄家鄉故事,成為DOC終身學習的典範。 明基友達基金會教育部竹苗數位機會中心 (竹苗 DOC) 輔導團隊,利用課程帶領 DOC 學員學習數位記錄社區產業文化故事。這部完全由三灣數位機會中心學員製作的《又見土礱》影片,短短的五分鐘內容,呈現社區土礱師傅製作土礱的過程與生活故事,展現學員們在DOC 從基礎電腦到影片剪輯一路走來的數位成長與學習成果,也讓三灣 DOC 在資訊教育外,成為未來社區數位文化、產業特色中心。
國小3-6年級
DOC在地課程-麻豆DOC~說說十二婆姐故事縮圖
DOC在地課程-麻豆DOC~說說十二婆姐故事
臺南市麻豆數位機會中心/臺南市麻豆區培文國小
學員透過課程,學會如何使用手機拍攝比較有質感的照片 十二婆姐著裝完畢,請老師指導,要怎麼把婆姐拍得美美的哦~ 各位學員們,合照囉~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新化DOC】新化十八嬈蜘蛛精大鬧大目降縮圖
「大目降」即今日臺南縣新化區之舊稱,又稱「大穆降」。「十八嬈」又稱「十八嬲」,十八為農曆18日,嬲指涉女性追求情欲的行為,後因民眾認為嬲(音同鳥)字不雅,改稱嬈(音同饒)。早期臺南縣的麻豆與大目降(新化)在元宵節間皆有「十八嬈」的習俗,關於此項風俗的起源時間、地點,目前尚未發現直接而充足的證據。根據民間傳說,大目降於古代是風水師口中的「八卦蜘蛛穴」,此穴中軸在原三角湧仔農會前的十字路口處,即今日中正路與中山路交叉路口,向8方輻射出8條交通路線:往臺南、關廟、玉井、新市等4條是主線,往大灣、唪(ㄈㄥˇ)口、虎頭埤、礁坑等4條是副線,共8條線,構成一幅似八卦、蜘蛛狀的圖形,因而得名;除了「八卦蜘蛛穴」之外,又有「七星墜地」的傳說,「七星墜地」的七星,指的是當地7座廟宇:朝天宮、武安宮、北極殿、天壇護安宮、太子宮、觀音亭和清水寺,這7間廟宇的主神為包含媽祖的天上7位神尊,七神降臨人間,共佑生靈。此地結合「八卦」、「七星」,為地靈人傑的風水寶地。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太魯閣傳統歌舞表演縮圖
DOC在地課程-太魯閣傳統歌舞表演
花蓮縣秀林數位機會中心/花蓮縣秀林鄉公所
美好的暑假!愉快的心情!六,日來園區走走~~ 欣賞文創品,體驗DIY,參觀文物館,聆聽傳統音樂~~感受濃濃的太魯閣風情^^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百鬼夜行活動意象影片縮圖
DOC在地課程-百鬼夜行活動意象影片
宜花數位機會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百鬼夜行祭是近年來鳳林地區的年度盛事,在每年七月這個傳說鬼門開放的月份中,不再只有戒慎恐懼的心態,而是在傳承傳統文化中對鬼神的敬仰、對祖先的追思同時,也融入現在社會開放多元的社會新元素,用歡樂活潑的方式,讓傳統客家村因百鬼夜行這項活動而有了新活力。在本次課程中,老師、學員利用之前活動公開徵得的圖作素材,加上文字敘述補足背景,串連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作為百鬼夜行活動意象宣傳影像。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豆花縮圖
傳統技藝-豆花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
此件皮雕作品作者為段安國先生,其擅以細膩的手法表現庶民生活的情景,創作多以懷舊的場景呈現,加上對於人物的刻劃生動。這件作品描繪的是賣豆花的攤販,有一個老闆和一個小孩,可以看出小孩是要買豆花。作者在人物動作的設計上應有先行設想,故而能表現出人物的動作,即使是靜態的作品仍能生動呈現。豆花臺灣是相當受歡迎的小吃,早期的豆花擔,是用一根扁擔挑起,扁擔一邊是裝豆花的桶子,另一邊是煮好的糖水,或擺放販賣時所要用的器具如杓子、裝豆花的碗或湯匙等。同時準備一桶水,隨時清洗客人用過的碗和湯匙。如此便可沿街叫賣,且隨時可停下來做生意。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 - 臺中火車站三代同堂縮圖
文化保存-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 - 臺中火車站三代同堂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中因鐵路而興,是臺灣中部發展的核心動力。1905年第一代木造臺中車站啟用,名為台中停車場,1908年興建機關庫用於維修火車。同年隨縱貫鐵道全通,臺中成為西部鐵道樞紐。1917年紅磚洋式的第二代站體,名為台中驛,是當時社會運動的聚集地之一。台中火車站於1995年被列為國定古蹟。2016年啟用的第三代高架車站臺中翼則開啟鐵道新時代。2017年機關庫遺構原地保留,讓臺中車站成為臺灣唯一三代同堂的車站,不僅是台中的交通樞紐,同時也保存了臺中的歷史記憶,見證地方政治、經濟與文化的演進。
國小3-4年級
DOC在地課程-車城老故事電子書-閱讀我的故鄉-田中,海口村篇縮圖
介紹屏東田中村及海口村。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地理-七股漁村樂遊行縮圖
地理-七股漁村樂遊行
農業部漁業署/農業部漁業署
台南除了以名勝古蹟聞名,更擁有豐富的漁村風情與民俗文化。此次旅行以七股地區為主軸,帶領旅客深入了解當地漁業的發展與生活樣貌。從安平港的歷史風華到四草港的生態景觀,各具特色的漁港展現出台南多樣的海洋文化與產業面貌。遊客還可搭船遊覽台江內海,欣賞紅樹林、潟湖與濕地等自然地景,體驗結合自然、生態與人文的獨特旅程。這趟旅程不只是觀光,更是一場認識地方漁業、環境與文化資產的學習體驗。透過實地探訪七股地區的漁村、港口與內海生態,不僅能豐富對台灣漁業的理解,也能感受人與自然共生的生活智慧。
國小3-4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