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教育
文化保存-歌仔戲(王仁心)縮圖
文化保存-歌仔戲(王仁心)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歌仔戲為台灣民間目前最興盛的傳統戲曲,廖瓊枝女士更有歌仔戲界台灣第一苦旦之美譽,自12歲參加子弟班學戲迄今,廖老師投入歌仔戲藝術已有六十餘載,期間榮獲「民族藝師薪傳獎」、「國家文藝獎」及「行政院文化獎」等獎項肯定,現更全心投入歌仔戲教學推廣。 除了個人的藝術成就,廖老師更在意傳統歌仔戲的觀眾市場沒落與薪傳的斷層,為了貢獻自己的力量,廖老師在1999年成立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藉此平台整合社會各界關注歌仔戲的意見與資源,並著力保存歌仔戲史料文獻及重要劇本,廖老師儼然成為台灣歌仔戲最重要的代言人。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神明衣(小)縮圖
傳統技藝-神明衣(小)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
本件神明衣主體為朱紅地織錦,領口有一對朱紅色劍帶,正面及側面鋪上成形的棉花加以塑形,再縫上二十條金蔥線布間雜二條綠蔥線疊加式繡法呈現龍的鱗片,縫製立體高聳的龍形為構圖的主體輪廓,以跳紗及高繡技法呈現立體感及彎曲度。背面中央主要紋樣為三層寶塔,塔簷縫有十個分別成列的銀色棉線盤旋而成的盤金繡螺旋蚊吊飾,上簷二個,中、下簷各四個,中、下簷之下,分別各有兩個以孔雀藍絲線搭配玫瑰紅、黃色綁束製成的穗狀流蘇吊飾,留白處則縫有十六條、四條、二條金蔥線呈現平面龍身及龍的四肢,並黏貼大小圓形青色亮片為裝飾。神明衣下襬為孔雀藍地織錦,採朱紅、金黃及黑色絲線(龍身)、杏仁白絲線(龍鰭)、以平針技法繡出平面雙龍,龍頭位於前方二側下襬處。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古笨港遺址出土文物研究——《北港百年藝鎮再造歷史現場—古笨港遺址出土文物整理研究、修護與專書出版計畫》 成果影片縮圖
顏思齊在臺灣的據點,依《臺灣通史》載:「北港一名魍港,即今之笨港,地在雲林縣西」,認為在笨港(今雲林縣北港鎮)。顏思齊在臺灣的據點為現今雲林北港鎮、水林鄉一帶,為使顏思齊開臺史實的考證更有其說服力,透過「古笨港開發史與顏思齊論壇」一案,希冀能為古笨港地區歷史能留下實質論述資料。藉由論壇的形式,讓北港早期的歷史風貌可以更清晰被勾勒出來,讓討論的火花,激起民眾對於古笨港或者現今北港歷史的感知。論壇於民國109年(2020) 10月21日於北港文化中心辦理,共65人次參與。 「古笨港遺址出土文物整理研究、修護與專書出版」計畫以林永村先生捐贈與雲林縣政府將近2萬件出土文物進行整理研究、修護及前期已執行之遺址計畫之專書出版。「古笨港遺址出土文物整理研究計畫成果特展」希望呈現「研究者」與「觀眾」之間的成果樣態,在展覽中透過展覽團隊還原研究的過程與思考,讓觀眾一同經歷一場歷史饗宴。運用古笨港地區常民文化的生活樣貌作展覽主軸,於展覽視覺呈現上,將運用木質、布料、紙質料等軟性物件作為展覽旁襯。使整體展出接近常民生活文化,而這些有機也是研究團隊經手時常用之物品,結合兩者特色做為主要展出調性。於民國109年(2020)年10月24日至11月22日辦理古笨港的座標─出土清代文物展;同年11月15日出版專書:《古笨港的歷史考古學研究》,並辦理記者會。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刺繡(劉千韶)縮圖
文化保存-刺繡(劉千韶)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刺繡是臺灣女紅文化的代表性技藝,技藝展現具豐富性、時代性,過去亦是婦功與婦德之表徵,被廣泛應用於服飾文化與生活應用上,對人類文明生活有重大意義,並具備高度文化代表性。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六甲DOC】一起尋找六甲好神縮圖
DOC在地課程-【六甲DOC】一起尋找六甲好神
南高數位機會中心/崑山科技大學
六甲區擁有豐富人文歷史,但六甲區公所深感遺憾沒有六甲鄉誌來紀錄六甲人文歷史,近兩年六甲在陳啟榮區長的帶領下開始積極盤點六甲轄區內珍貴的老屋歷史,及六甲區內香火鼎盛廟宇等文史資料收集及整理,而設於六甲區公所內的六甲DOC更是成為數位文化典藏的推手。 六甲DOC透過數位課程,將六甲廟宇手繪明信片數位化,並帶入六甲好神環景影片課程,帶領著數位機會中心學員至六甲區廟宇進行環景拍攝、動態錄影、導覽語音錄製等學習,除此之外,影片後製更邀請兩位數位機會中心學員負責日語及英語旁白錄音,豐富影片內容,共同紀錄六甲區內特色廟宇讓靜態廟宇文史、相片,透過數位編輯讓六甲廟宇透過數位拍攝方式進行數位典藏。 今年拍攝將赤山龍湖巖、恆安宮、保安宮等數位影音成果放置DOC平臺,透過網路,讓更多人不用來到六甲就能一窺六甲廟宇之美,也讓來到廟裡拜拜的民眾可以透過影音記錄更加了解每間廟宇特色,讓六甲區的古廟一起跟上數位時代潮流。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即將消失的百工系列-3縮圖
傳統技藝-即將消失的百工系列-3
教育雲_教育媒體影音/教育部
在悠長的歲月中閃閃發亮,在綿密的歷史裡勾勒生活。它是一生的志業,一輩子的堅持,人類最耀眼的財富,原來就在我們自己的身上,努力、堅持,這份執著,讓先人的智慧與傳統工藝、文化藝術,得以穿越時空,如實呈現在我們的眼前,並且代代相傳。 無論環境如何波動、時光怎麼造成影響,始終不忘初衷;讓先人的智慧與傳統工藝、文化藝術,得以穿越時空,如實呈現在我們的眼前,並且代代相傳。在古老厚實的基石上精益求精,找尋新的可能,讓技藝在歲月中更顯洗鍊。 -- 製茶 林啟裕 花燈 蕭在淦 刻石猴 盧文照 埔里打鐵 彭進富 東里家風-竹掃把 蕭阿炳 東里家風-挽臉 吳九妹 東里家風-草帽 鄭含笑 東里家風-草蓆 劉美姿 東里家風-草鞋 謝遠輝 雞毛毯子 陳忠露 捏麵人 陳美麗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脈 基隆公共運輸第一把交椅縮圖
文化保存-脈 基隆公共運輸第一把交椅
基隆市文化局/基隆市文化局
自1895年起,日本在台灣殖民,基隆港的建設逐漸發展為現代化的港口城市,並吸引大量日本人進駐,特別是在基隆港建設期間。新開通的馬路,尤其是中正路,解決了交通問題,成為商業發展的重要軸線,吸引了不少日本商人選擇在此地建設住宅與商業設施。流水伊助,作為基隆當地知名的企業家,於1921年創立流水馬車,最初提供基隆火車站至八尺門的馬車服務,並於1925年轉型為公共汽車業務,改名為流水巴士社。至1936年,該公司更名為基隆乘合自動車株式會社,並在次年被基隆市政府收購。流水家族與基隆的發展息息相關,並且在1945年國民政府接管前,已深深植根於基隆的社會與經濟脈絡中。
國小5-6年級
歷史-南庄事件史蹟縮圖
歷史-南庄事件史蹟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南庄事件發生於1902年,是賽夏族與泰雅族歷史中的重大事件,亦深刻影響南庄地區的族群發展與社會變遷。事件當日,在日本殖民政府舉行的歸順式上,泰雅族薛大佬遭設計槍殺、賽夏族日阿拐受傷逃逸,造成數十人犧牲。史蹟如南江水岸公園與南庄國小周邊地區,皆為事件現場與紀念空間。該事件留存大量日本文獻,經學者詮釋及地方耆老口述,事件脈絡清晰,具有極高歷史真實性與記憶價值。今日,族人與在地居民於萬善諸君之義塚舉辦慰靈活動,展現族群和解精神,使此地成為和平與反思的重要象徵。事件亦為賽夏族歷史的轉折點,其影響延續至語言、文化與社會制度等層面。
國小3-4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沙灣世紀風華延伸閱讀 02 基隆大沙灣海游泳教室口述歷史縮圖
基隆與山、海關係密切,城市記憶皆環繞在此,城市發展更是由基隆為港而起。和平島因其地理位置自大航海時代便作為臺灣與世界連結的門戶,擁有豐富文化與地景資源。沙灣地區亦因海權列強的到來漸趨昌盛,成為基隆軍事與城市休閒要地。但19世紀末的築港工程,造成海岸人工化,戰後的港區管制進一步斷裂城市與海的關聯,也讓山與海的密切關係越來越遠。為了再次重現基隆山海地景,將城市生活帶回港邊,發展出「找到山、海、記憶」的願景,並採用以下策略:(1)保全考古遺構、自然海岸、關鍵視域(廊)。(2)以歷史資源為據點,整合可及街區與公有地為「策略發展地區」。(3)以港公司、中油公司建立夥伴關係,共同營造基隆山海城市的魅力。(4)建置山海聯通歷史散步路徑與智慧導覽系統。(5)結合考古發掘基地,籌建展現基隆大航海標記的博物館,建構與世界的對話基地。(6)以大沙灣為選址核心,籌建展現城市現代化博物館,打造城市歷史新亮點。 相關子計畫包括: 1、沙灣地區暨太平輪紀念碑歷史調查研究及敘事空間整合計畫—蒐集沙灣地區歷史發展的史料,進一步將歷史敘事轉化為故事文本,讓更多人了解沙灣地區的歷史。 2、沙灣地區影像拍攝暨出版計畫—40分鐘正片加50分鐘衍生閱讀,分別爬梳大基隆及沙灣歷史,及深入地方挖掘關於沙灣地區常民的生活現場。 3、基隆沙灣地區歷史場景再現共識凝聚策展計畫—希望在市民之間創造可發酵為凝聚力的話題,形成沙灣新願景的共識。因此規劃一系列活動,包括港市生活採集—邀請職人分享其角度所看見的基隆樣貌,為基隆未來的生活滾動出更多的想像、尋找快樂園—重現沙灣地區不同時代,人與空間、環境互動方式的不同樣貌,如設置浴池、海港辦桌、咖啡與酒吧市集、音樂舞蹈表演、互動式劇場、山海巴士—以公車為交通工具,穿梭串連各歷史場景。 4、沙灣地區數位攝影測量計畫—針對沙灣地區空拍攝影測量與重點古蹟、歷史建築物3D雷射數位掃瞄,以作為文化價值推廣合及虛擬實境多媒體資料建置的重要基礎。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李騰芳古宅AR互動導覽縮圖
透過李騰芳造型人物和祥獸貫穿各場景與民眾互動,選單中包含「建築」、「歷史」、「生活」、「地圖導覽」等場景分類,讓使用者在體驗過程中能依據個人喜好來進行隨機導覽,在二十五個導覽點位的古蹟建築場景發展出歷史場景還原、歷史解說、蒐集祥獸集章集點、拍照框等互動內容,在故事線及動畫串連下也彰顯了趣味性。此外也透過LBS定位導覽功能及地理資訊服務應用,提供李騰芳古宅所在的月眉農區景點和周遭地標簡介,增加旅客雙向互流等效益。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台灣超人系列-白光勝縮圖
傳統技藝-台灣超人系列-白光勝
教育雲_教育媒體影音/教育部
台灣超人,是超越自我的人。 真心付出、用心關懷、熱愛生命,有勇敢、堅持、樂觀的精神,不畏艱難、傳承文化、服務利他、回饋社會體現共好的價值,跨越身心障礙,精采動人的生命故事,用感動喚醒靈魂,用生命影響更多生命。 台灣超人,讓我們看見滿滿的感動與正能量。 白光勝牧師 布農部落休閒農場執行長,創立了第一個由原住民成立的布農文教基金會 提供族人就業機會,讓更多人去理解原住民文化 小兒痲痺讓他在念書求職遇到許多挫折,他用更多的投入,用教育與知識讓人認同
國小3-6年級
文化保存-白米甕砲台縮圖
文化保存-白米甕砲台
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基隆市文化觀光局
位於基隆港左翼高地上的白米甕砲台,建於1900年,為日治初期殖民政府所設置的十五座永久防禦炮台之一,具有高度戰略意義。面對基隆港外海,砲台背山面海,視野遼闊,可有效監控來自北方的海上威脅。其特殊的一字排砲座配置,使其成為臺灣古砲台中極為罕見的設計,反映當時日本面對列強競逐、尤其是日俄緊張情勢下,對臺灣海防的高度重視。白米甕砲台的構造完備,設有砲座、指揮所、觀測台及各式彈藥與生活設施,展現19世紀末軍事建築的周延規劃。戰後長期閒置,直到2009年公告為市定古蹟,並於2021年完成修復工程,重現觀測所原貌、改造彈藥庫為旅客服務中心,並設立完善的導覽系統。
國小5-6年級
文化保存-剪紙(李煥章)縮圖
文化保存-剪紙(李煥章)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剪紙藝術為傳統中華文化中重要的常民裝飾美術之一,保存者的作品除能體現往昔常民的生活形態、民俗節慶、吉祥寓意外,更汲取文學名著、書法名畫、歷史人物等作為創作題材。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來去山上優雅的淘金?黃金(物理)脆皮烤雞縮圖
民國109年(2020)的「水金九藝術觀光活絡計畫」希望透過Youtube影音平台,將水金九地區介紹給更多人認識,因此結合了博物館年度各項活動,如8月採金之路遊程、8月金工大賽成果展及9月採金之路遊程等,共邀請4位YouTuber到水金九地區配合活動進行影像行銷,藉由YouTuber的影音平台能量,將水金九地區更為廣泛的行銷,期待能將更多旅客帶入水金九地區,將此處的人文歷史風情傳遞出去。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車城老故事電子書-保力村說故事縮圖
DOC在地課程-車城老故事電子書-保力村說故事
車城數位機會中心/屏東縣車城鄉公所
從不同觀點介紹屏東車城保力村。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鬥牛陣縮圖
傳統技藝-鬥牛陣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陣頭在民俗活動或廟會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而鬥牛陣不同於一般的陣頭,表演的是結合農村生活、傳統工藝與「答啄鼓」的場景,故事是兩位牧童牽著兩隻牛相遇開始,進行一連串鬥嘴、打鬥的橋段,同時配合熱鬧的後場音樂,鑼、鈸、鼓的伴奏,為鬥牛的過程添增歡樂、緊張的氣氛。鬥牛陣源自於民間自創的陣頭,不但有平易近人的趣味性,也充分反映農民的生活寫照。 關於鬥牛陣的起源,並沒有文獻記載,一般認為是由農村發展出來的趣味性的表演。相傳臺灣的鬥牛陣最早開始於臺南市學甲區大灣里,又稱為「大灣牛」,目前鬥牛陣又分為「黃牛陣」和「水牛陣」兩種,其分布大多在臺南、屏東一帶。
國小5-6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