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教育
DOC在地課程-【湖西】挽回青春縮圖
DOC在地課程-【湖西】挽回青春
湖西數位機會中心/澎湖縣湖西鄉湖西社區發展協會
愛美是人的天性。在醫學美容尚未風靡盛行前,人們倚賴的是「挽面」技巧,僅用三棉線、一澎粉,這樣經濟實惠、簡單天然的材料,讓自己維持少女般細緻明亮的肌膚。 澎湖一位身懷挽面絕技的耆老 蔡許玉墜奶奶,有鑑於傳統文化技藝逐漸沒落失傳,積極參與湖西社區傳統文化傳承活動,努力以熟練的技藝喚醒沒落的文化,並賦予新使命再挽回它的青春。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明新書院縮圖
DOC在地課程-明新書院
中投數位機會中心/果樂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明新書院位於集集鎮永昌國小東邊,光緒9年由總理陳長江籌建於集集街,11年11日完工,立「掌握文衡」匾為記,光緒34年遷建於現址,時在柴橋頭庄,並且改稱「崇德堂」,廟地為日人原什太郎捐獻,內供奉文昌帝君和紫陽夫子,正殿旁過水間有地藏王菩薩神殿及開廟恩主神位,是為義學,是集集文化之地 。 明新書院建築型式為講堂與齋舍間有翼房,以正殿為中心,廟前埕地坪為石皮鋪面,兩廂房有花台與綠樹,惜字爐位於正殿前西邊,後園及側園有四時花木、假山、飾石、塑像;空曠處陳列民俗文物:石磨、酒醰、犁、簔衣、石臼、製茶車…等,尤以牛車運甕一景稱奇,環境清幽,望西而立,夕陽西沈,落日餘暉,令人湧思亙古情愫。 正殿為講學所在,殿宇高聳,屋頂脊樑上以童子馭麒麟飾,栩栩如生,兩側置龍一對,花草、四腳綴飾,左右對稱,表情生動。 明新書院於民國七十四年奉內政部核定為三級古績,修護皆依古貌建材,日式風格,是日治史實的證明,然而其簡樸古拙的格局,是漢族移民屯居的精神所在。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台江人三部曲 拓墾、開創、願景縮圖
再造歷史現場-台江人三部曲 拓墾、開創、願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台江內海曾是重要的交通與貿易港灣,吸引了福建閩南漁民、海盜與荷蘭人等各方勢力。這片土地的開墾與發展深受移民文化的影響,如中州寮、布袋嘴寮等地名都反映了當地居民的故鄉情感。日治時期與民國時期的變遷,尤其是在水利建設、社區發展與教育方面的成就。當地人民對土地有深厚的情感,並透過社區營造改善生活品質,如環境綠化與文化活動。在社區精神與教育的發展,尤其是大專院校的設立,對當地青年與文化的未來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並希望年輕人能繼承並推動地方文化的進步。
國小5-6年級
傳統技藝-農家樂-秋收縮圖
傳統技藝-農家樂-秋收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
此為臺灣皮雕大師葉發原的作品「農家樂」之秋收,「農家樂」透過高超的皮革立體雕塑技法,將臺灣早期農民樸實和樂的生活,諸如頭戴斗笠、簑衣防雨、挑扁擔及拿鋤頭等等常見情景淋漓盡致地再現出來。葉發原的作品多結合皮雕與皮塑技法,並以自然與生命為題材,透過靜態的牛皮,彰顯出作品渾然有勁的生命力。作品風貌充滿農村閒情、田園之趣以及鄉土眷戀,呈現對臺灣土地的關愛,兼具藝術與人文特質。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台北偶戲館縮圖
文化保存-台北偶戲館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偶戲是台灣的傳統文化之一,如廟前有時會看到的酬神戲就屬於該文化;偶戲也不僅是台灣的文化,如芝麻街就是用偶戲呈現的節目。台北偶戲館由林經甫先生捐出數十年珍貴戲偶收藏,經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規劃,於2004年開館,成為兼具展出、演出、教學與典藏功能的偶戲專館。2020年底完成常設展空間改裝,融入互動裝置,讓不同年齡層觀眾皆能享受觀展樂趣。館方以「什麼是偶戲?」為發想,從生活中常見的影子遊戲到國際偶藝,展現偶戲的多元與親近。展覽串聯古今,從古文明到未來宇宙,以戲偶訴說文化、歷史與人類想像,讓觀眾在小小偶戲中看見大大的世界。
國小3-6年級
文化保存-新竹少年刑務所演武場縮圖
文化保存-新竹少年刑務所演武場
新竹市文化局/新竹市文化局
新竹少年刑務所演武場,建於昭和10年(1935年),是台灣少數現存的日治時期監獄建築之一。最初作為監獄官員的武藝與體能訓練場所,二戰後轉為監獄員工宿舍,並於民國101年指定為市定古蹟。經過修復,演武場被改造為多功能藝文空間,保留了原有建築特色,如磚造結構、木製地板及具有聲音反射功能的陶甕裝置。演武場內設有常設展演武•新生,介紹演武場的歷史、建築特色及修復過程,並有特展竹塹城散策三部曲,以桌遊般的設計讓民眾探索新竹的歷史與建築。演武場不僅保存了重要的歷史文化資產,也成為當地重要的藝術展示場所,連結過去與現代,為新竹市民帶來更豐富的文化體驗。
國小3-4年級
文化保存-泥塑(杜牧河)縮圖
文化保存-泥塑(杜牧河)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泥塑乃是以泥土為原料,手工捏製成形的民間工藝。臺灣泥塑深入民俗、宗教,不僅具高度藝術價值,也敏銳反映時代特色及審美觀,極具地方文化特色。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台灣超人系列-陳彥翰縮圖
傳統技藝-台灣超人系列-陳彥翰
教育雲_教育媒體影音/教育部
台灣超人,是超越自我的人。 真心付出、用心關懷、熱愛生命,有勇敢、堅持、樂觀的精神,不畏艱難、傳承文化、服務利他、回饋社會體現共好的價值,跨越身心障礙,精采動人的生命故事,用感動喚醒靈魂,用生命影響更多生命。 台灣超人,讓我們看見滿滿的感動與正能量。 陳彥翰老師 孩子的書屋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傳承陳爸(陳俊朗)的理念 書屋像是一個陪伴與學習的平台,讓一個人,走向向家庭那樣的一群人 在陳爸驟然離世後,28歲時接手書屋,延續孩子的書屋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台灣超人系列-徐超斌縮圖
傳統技藝-台灣超人系列-徐超斌
教育雲_教育媒體影音/教育部
台灣超人,是超越自我的人。 真心付出、用心關懷、熱愛生命,有勇敢、堅持、樂觀的精神,不畏艱難、傳承文化、服務利他、回饋社會體現共好的價值,跨越身心障礙,精采動人的生命故事,用感動喚醒靈魂,用生命影響更多生命。 台灣超人,讓我們看見滿滿的感動與正能量。 徐超斌醫師 南迴基金會發起人,兩次中風讓他失去半邊身體自由活動的機能 為改善偏鄉醫療環境,發願籌建南迴醫院,幫助缺乏醫療資源的東部 來自台東縣達仁鄉土坂部落,為了能夠即刻幫助族人,選擇了急救科
國中7-9年級
傳統技藝-台灣超人系列-白光勝縮圖
傳統技藝-台灣超人系列-白光勝
教育雲_教育媒體影音/教育部
台灣超人,是超越自我的人。 真心付出、用心關懷、熱愛生命,有勇敢、堅持、樂觀的精神,不畏艱難、傳承文化、服務利他、回饋社會體現共好的價值,跨越身心障礙,精采動人的生命故事,用感動喚醒靈魂,用生命影響更多生命。 台灣超人,讓我們看見滿滿的感動與正能量。 白光勝牧師 布農部落休閒農場執行長,創立了第一個由原住民成立的布農文教基金會 提供族人就業機會,讓更多人去理解原住民文化 小兒痲痺讓他在念書求職遇到許多挫折,他用更多的投入,用教育與知識讓人認同
國小3-6年級
DOC在地課程-竹編之美縮圖
DOC在地課程-竹編之美
中投數位機會中心/果樂整合行銷有限公司
隨著現代生活方便,竹編技術也跟著沒落,為了不讓竹編工藝消失,竹山鎮公所開辦竹藝研習,提供給民眾學習,也因為竹編是一項簡單有趣,還不用花很多錢的技藝,近來是深受許多民眾喜愛,只要每次開課,場場都爆滿,就連台北民眾,也都特別花錢租屋,為了就是學習在地的竹編工藝。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虎尾眷村聚落 — 建築群建國一村第一期景觀工程縮圖
己棟與戰備水池—眷村地景風貌重現景觀工程,以一村己棟眷舍遺構為核心,在維持眷舍空間紋理下,結合設計創意,重現眷舍空間及特殊戰備文化地景,創造眷村新意象,目的在於建立聚落保存再發展示範區,進而促進民眾親近眷村文化資產,達到初步教育推廣意義。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中埔數位機會中心古文物介紹縮圖
DOC在地課程-中埔數位機會中心古文物介紹
中埔數位機會中心/嘉義縣客家文化協會
嘉義縣客家文化會館,彙集了早起懷舊的古文物及客家文化元素介紹,歡迎大家蒞臨參觀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農家樂-挑夫縮圖
傳統技藝-農家樂-挑夫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
此為臺灣皮雕大師葉發原的作品「農家樂」之挑夫,「農家樂」透過高超的皮革立體雕塑技法,將臺灣早期農民樸實和樂的生活,諸如頭戴斗笠、簑衣防雨、挑扁擔及拿鋤頭等等常見情景淋漓盡致地再現出來。葉發原的作品多結合皮雕與皮塑技法,並以自然與生命為題材,透過靜態的牛皮,彰顯出作品渾然有勁的生命力。作品風貌充滿農村閒情、田園之趣以及鄉土眷戀,呈現對臺灣土地的關愛,兼具藝術與人文特質。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2020實構築展覽|大溪歷史性舊建材再利用計畫縮圖
針對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展館群在建築維護過程,所產生的一批富含文化基因與歷史意涵的舊建築材料,可以如何再利用進行討論。期望透過舊料保存、創新使用及構築,與新世代開啟對化,共同關注文化資產的保存與再生。 此計畫帶領一般民眾造訪正在進行修復工程的日式建築六連棟與公會堂,進入工地現場觀看修復的細節,邀請工地主任協助說明,並透過老師傅的手藝解說,一窺傳統工法的建築藝術,親見歷史建築的結構、牆、瓦、門窗、木雕等修繕細節。並進行6場工作坊,邀請修復團隊、實構築團隊、黃建義老師及黃任維老師,帶領民眾實地瞭解「實構築」的概念與設計,並透過模型動手作增加對未來建築的想像。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傳統建築彩繪(劉家正)縮圖
文化保存-傳統建築彩繪(劉家正)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傳統建築彩繪於常民生活及建築上有其重要性及價值,保存者擅於傳統彩繪技法,並融合民俗內容之寫生描繪,益增傳統風貌。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