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化教育
傳統技藝-斲琴縮圖
傳統技藝-斲琴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斲琴為古琴的製作工藝,古琴為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其源遠流長,自古即有明確規範與職人傳承。歷代典籍皆詳載斲琴所需工序與技術,包含選材、挖槽、拼合、鑲嵌、打磨、髹漆、裝絃等多達數十道步驟,每一道皆講求精準與細緻,體現極高工藝水平與審美要求。宋代時期,對古琴聲學原理與工藝比例亦有深入研究與記載,顯見斲琴自唐宋已發展為一門獨立成熟之工藝體系。斲琴技術於20世紀中葉由琴人孫毓芹引入臺灣,逐步落地生根。歷經數代職人努力,技藝已在臺灣持續傳承與深化,不僅保存中國傳統琴藝精神,也展現在地文化特色與審美取向。斲琴工藝融合雕刻、聲學、美學與傳統哲理於一體,兼具歷史深度與藝術價值,為極具文化意義之傳統工藝項目。
國小5-6年級
DOC在地課程-上白礁之請水火儀式縮圖
DOC在地課程-上白礁之請水火儀式
臺南市學甲數位機會中心/臺南市學甲區東陽國小
學甲慈濟宮建廟三百多年 主神開基保生二大帝也有八百多年歷史 每年農曆三月十一日都舉行平安繞境上白礁活動 隔海遙祭保生大帝祖廟-緬懷先祖,慎終追遠 當牛角哨響起,七星寶劍做法來加持 呼請五營兵馬兵將到壇前 手持象徵保生大帝親兵的鴨母令 來迎請五營兵馬水兵水將 法師帶領爐主,持水甕取聖水,具有飲水思源之意 請火儀式的頭香供信徒祈福使用,代表著薪火相傳 期待明年的上白礁能熱鬧登場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陳明章《淡水風雲》縮圖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以「厚植文化力,帶動文化參與」之核心理念,規劃藉由音樂傳誦的方式,讓清法戰爭歷史主題,以貼近民間的音樂調性呈現,透過旋律讓男女老少都能琅琅上口,藉以凝聚地方意識、強化歷史脈絡,並讓民眾反思清法戰爭於現今時代的意義。 為推廣清法戰爭的深厚歷史意涵,讓人們理解滬尾戰役的勝戰成就與其扭轉臺灣歷史的重要關鍵,故以清法戰爭滬尾戰役為音樂創作題材,邀請臺灣民謠大師陳明章作曲、知名劇作家施如芳填詞,創作專屬清法戰爭歷史故事的原創音樂—「淡水風雲」。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紀錄布袋,慶和軒北管樂團實境秀縮圖
DOC在地課程-紀錄布袋,慶和軒北管樂團實境秀
布袋數位機會中心/嘉義縣布袋鎮布袋國小
日治時期布袋鎮有許多鄉親參與北管演出,內田慶和軒於1999年立案,2015年登錄為嘉縣無形文化資產,「傳承責任重大」,內田慶和軒是國內少見完整的台灣傳統北管樂團,團長與團員積極創作練習,曾在台灣燈會演出,提升傳統廟口音樂層次,2001年起連年入選嘉縣傑出演藝團隊至今,已登錄為傳統藝術保存團體。 感謝 嘉義縣傳統表演藝術保存團體「布袋內田慶和軒北管」,讓布袋數位機會中心(布袋DOC)有這個機會為我們的傳統文化盡一份心力,以北管傳統藝術結合數位元素完成珍貴的文化典藏。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纏花(陳惠美)縮圖
文化保存-纏花(陳惠美)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纏花結合剪、纏、捻、繡等技巧,是臺灣常民生活中與生命禮俗密切相關的傳統工藝,為臺灣漢人民間生活吉慶祈願的文化表現,具有豐富的象徵意涵與藝術價值。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奮力一搏縮圖
傳統技藝-奮力一搏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
此件皮雕作品作者為段安國先生,其擅以細膩的手法表現庶民生活的情景,創作多以懷舊的場景呈現,加上對於人物的刻劃生動。本件作品的場景即是早年臺灣社會常見的烤香腸攤車景象—「賭香腸」;這是一種以骰子為賭具,香腸為賭注的遊戲。作品中,自行車後座上放置了簡單的掛架與火爐做為營業的工具,其間老闆手持烤肉夾,一面注意烤爐上的香腸,一面看著擲骰子的碗,而客人正手擲骰子,準備奮力一搏。這件作品對於人物的動作描繪入微,充分表現了早年臺灣常民生活的情景。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寄命》猴硐礦工紀錄預告片縮圖
瑞芳聚落留存諸多日治時期的工場、坑道、工寮等文化資產,並構成其獨特的文化景觀與生活型態。以當時的產業政策,礦山一直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礦山與其相關的生活產業所創造出來的文化內涵與景觀更是具有相當高的歷史價值。建築還有機會整修重建,但是煤礦文化的內涵卻是因人而存在。塵封的礦坑,只有老礦工還眷念著,只盼著那些過往的輝煌與滄桑,還能「有機會」留予後人訴說,因此藉由「2020年瑞芳猴硐礦工口述歷史影像紀錄影片製作」計畫,將黑金歷史完整記錄,傳承予下一代世人。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葫蘆墩-豐原神社(大街尾福德祠)縮圖
大街尾福德祠位於臺中市豐原區中正路,是當地重要信仰中心,創建於民國52年(1963年),主祀福德正神。廟前陳設日治時期豐原神社遺留下的狛犬與石燈籠,為神社文化的歷史見證。狛犬為日式吉祥獸,常置於神社入口作守護象徵;石燈籠則是參拜道常見設施,惟今已被上漆難見原貌。廟前另存有一座直徑約十公尺、高約兩公尺的土丘,為舊地名葫蘆墩的墩腳,名稱源自平埔族巴宰舊社Haluton諧音。日治時期曾改稱可樂墩,後因產米豐饒而定名豐原,沿用至今。福德祠融合本地漢人信仰與日本神社遺構,見證聚落歷史發展與文化更迭,是地方歷史與地景記憶的重要節點。
國小3-4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外國人找到臺灣的隱藏寶藏♡TW縮圖
民國109年(2020)7⽉起⾄10⽉間新北黃金博物館藉由「水金九礦山採金之路遊程體驗暨行銷規劃」計畫,規劃⽔⾦九礦⼭採⾦之路之深度旅遊⾏程,透過黃金博物館人員與引路達⼈共同討論下,規劃出不同主題或難易度之⾄少6條具特⾊之散步路線,並設計⾄少6款散步地圖,以供來訪遊客使用。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旭丘指揮所縮圖
文化保存-旭丘指揮所
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基隆市文化觀光局
旭丘指揮所位於基隆市正榮街旭丘山上,前身為1937年落成的松本紀念館,紀念基隆港築港功臣松本虎太,原作為迎賓會館。建築融合和洋風格,外牆貼黃褐色溝面磚,螺旋柱與幾何窗飾風格獨特。二戰時期改為重砲兵指揮所,戰後長期為軍事管制區。二二八事件後,陳儀曾被拘禁於此地,張學良亦被拘禁在此地過,後來則成為海巡部隊暫時入駐的建築,具政治與軍事歷史意涵。2015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並自2019年起展開修復計畫,打造為結合歷史建築與自然景觀的休憩園區,讓旭丘晴嵐與日出美景再現昔日風華。
國小5-6年級
文化保存-京劇縮圖
文化保存-京劇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京劇於十九世紀中期在北京逐漸成形,為融合徽劇與漢劇的產物,並吸收崑曲、秦腔、梆子等傳統戲曲藝術的優點,自清朝時期,四大徽班陸續進京演出,與湖北漢調藝人相互融合,最終在道光年間由三慶班主程長庚促成皮黃唱腔的成熟發展。京劇結合唱、念、作、打等綜合表演形式,建構出完整的戲劇體系,流傳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是中國戲曲中影響力最為深遠的劇種之一,廣為流佈海內外。京劇早期以老生為主角,從前三傑到後三傑皆以此為演出重心。至民國初年,隨著梅蘭芳的崛起,旦行逐漸受到重視,京劇劇本也開始文人化,四大名旦共同推動了劇本與表演藝術的高度發展。1930年代海派京劇的盛行,使京劇藝術在南北間形成風格對話,藝術語彙更為豐富。1949年以後,京劇傳入台灣,成為文化政策扶植的重點,以復興中華傳統文化為宗旨,強調對傳統表演形式的維護。至1970年代末,台灣本地京劇演員開始探索創新與現代化表演的可能,並隨著兩岸文化交流加深,在新世代觀眾的審美思維推動下,逐步發展出具台灣人文精神的新編京劇作品。
國小5-6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流動藝術饗宴四部曲】古蹟時髦縮圖
新社群培力發展計畫延續青年駐地經營能量,透過空間介入的試營運(含媒合藝術家進駐)、不同議題、活動的開發與探索,持續引入在地、大專生等青力,打造眷村新社群關係,具有共享工作空間性質。並辦理眷村第一階段實驗性的試營運計畫,給予開辦支持、培力輔導等方式,吸引4個店家+3個藝術工作者進駐,並建立虎尾建國眷村免廢市集品牌活動,也成為未來眷村數位營運管理中心的前身基礎。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DOC在地課程-泰安DOC_口簧琴達人多乃老師演奏縮圖
DOC在地課程-泰安DOC_口簧琴達人多乃老師演奏
泰安數位機會中心/苗栗縣泰安鄉清安國小
要知道泰雅口簧琴是什麼? 口簧琴對泰雅族又有什麼重要性? 要如何才能吹出好聽的口簧琴? 現在就透過口簧琴達人多乃老師的介紹和表演 來感受泰雅口簧琴的源流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傳統技藝-薦臺縮圖
傳統技藝-薦臺
國立傳藝中心/國立傳藝中心
本件為木製薦臺,可以分為上蓋與底座,上蓋正面雕有刀馬人物,側面則為花鳥,底座正面刻有喜上梅梢雕刻。薦臺又稱為敬臺、薦盒,是做為供桌上擺放祭祀用酒杯、水杯之臺座。薦臺材質多樣,有錫器、漆器、木器、陶瓷等材質。其造型一般為簡單臺座,較講究者則會作成盒狀,平常杯子可收納盒內,祭祀時將上蓋取下,將底座置於其上,上置酒水杯,本藏品即屬此類。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再造歷史現場-「聽!大河在說話」兒童體驗館縮圖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於民國109年(2020)12月1日至民國110年(2021)10月19日於淡水海關碼頭園區C棟倉庫展出「聽!大河在說話─兒童體驗館」,延續上一檔「滬尾之役體驗館」的親子寓教於樂特色,在淡水海關碼頭這個學校及家庭容易前往的文化資產,帶領兒童認識淡水河的生態、貿易及曾經發生在這裡的戰爭故事。 展覽以「立體繪本」為創作發想,將淡水河、河流生物、船隻等角色擬人化,讓兒童用交朋友的參觀經驗,強化對淡水河多面向知識的印象性。在入口的「初見河兒」處,化身為淡水河寶寶的河兒,引領兒童進入繪本世界!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文化保存-漆工藝(黃麗淑)縮圖
文化保存-漆工藝(黃麗淑)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漆器為古昔生活用品,王清霜先生所製作漆器除生活運用外,其漆藝高尚精妙,在藝術上具有重要價值,在藝術史上具承先啟後之地位,
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