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帶著 AI 走讀家鄉——我的「AI 故事家」教學現場筆記

「老師,我們學校附近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火車與檜木建築?」——這句來自孩子的提問,點燃了整堂課的學習動機,也成了把生成式 AI 帶進專題課程的起點。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的快速發展,也深深改變了教育現場(Chiu, 2024),AI有潛力成為每位學生身旁的個人化導師,提供即時的學習回饋、專屬的學習引導支持,陪伴學生以自己的步調深入探究知識、發揮創造力。不僅如此,AI更可以成為多元課程的媒材,帶來許多教學的創新與改變,特別能與專題探究課程相互結合,成為孩子的個人引導者,引領孩子自主探究與創造性表達,本文將以《AI故事家,話畫我家鄉》課程為例,討論AI如何融入課堂,在其中扮演學生的個人引導者角色。

從一個真實好奇開始

嘉義鐵道、糖業文化、老街巷弄……孩子們天天經過這些風景,卻少有人停下腳步細看。於是我設計了跨域專題 〈AI 故事家,話畫我家鄉〉:讓學生用 Google Map 實地踏查,用 Arc Search 蒐集故事,再和 POE 聊天機器人「共寫劇本」,最後把文字交給 Canva AI 生成插圖,完成一本電子繪本。

在課堂上,老師的角色更像一位導演,負責安排場景、丟出衝突、創造學習的情境與需求;AI 則成了每個孩子的「隨身編劇」,隨時追問、改稿、重畫。最動人的瞬間,是看到平常不愛寫作的孩子,第一次自信地和同學說:「這張圖是我和AI一起想出來的!」

教學實例分享:《AI故事家,話畫我家鄉》

在六年級的跨領域專題課程《AI故事家,話畫我家鄉》中,嘗試將AI融入各個學習環節。

課程一開始,學生透過Google Map、Padlet了解住家與學校的距離,並使用Arc Search搜尋家鄉的歷史文化資訊。他們將查找到的地理環境與人文特色利用Keynote繪製成心智圖,在小組中交流分享,為後續創作奠定基礎。

接著進入故事創作階段,在學生實際踏查之後,結合比較分析的結果,使用POE平臺上的AI聊天機器人來編寫家鄉主題的故事。在教師引導下,他們學習如何給AI下指令,並觀察AI生成內容與語氣的變化,不斷調整提問讓故事更加生動完整。孩子們興奮地與AI互動,創作出一篇篇獨一無二的故事。

有了故事文本後,學生運用Canva的AI繪圖功能將故事轉化為圖文並茂的電子繪本。他們只需描述想要的畫面,AI便協助生成相應插圖,即使不擅長繪畫也能產出精美圖片。學生進一步排版整合文字和圖像,完成專屬的家鄉故事繪本。

最後,學生在大螢幕前上台分享繪本故事,向全班講述創作歷程與內容,並接受同學回饋。這樣的成果發表讓他們體驗了成就感,也深化了對家鄉的認同與熱愛。

👉🏻教案分享:數位學習教案-AI故事家,話畫我家鄉.pdf

 

4D 教學法:當AI遇上專題式課程

在上述的課程脈絡中以4D 教學法為基礎——Discover、Define、Design、Deliver,並在每一個環節搭配生成式 AI 的即時回饋,透過專題課程的引導,能結合到各種不同的主題中。

階段 現場做什麼
Discover 探路 帶學生用 Google Map 、Padlet搜集軟體、實際踏察等方式進行主題搜尋。
Define 聚焦 把素材拉進心智圖,利用 AI工具、POE小工具釐清「誰、何時、為何是故事亮點?」
Design 共創 學生先寫 200 字劇情骨架,再用提示詞請 AI 延伸畫面與台詞;Canva AI 生成插圖並排版。
Deliver 發表 作品投影到大螢幕,說書人分享、同儕提問;最後讓 AI 幫每位學生生成自我檢討單。
現場故事:當 AI 催生靈感

  • 總說「我不會、我不想」的樺樺

孩子面對專題課程時,總會將「不知道、不想、我不會」掛在嘴邊,對於老師來說,設計課程時應該要讓他們能夠具備學習的需求感,才能在學習中充滿動機。而樺樺透過在Canva上製作自己天馬行空的故事簡報,配合生成式AI來生圖,第一次看到他在課堂中露出得意的笑容,更是在課堂的分享樂於展現自己。

  • 不敢畫畫的阿憲

害怕被笑畫得醜,但AI 幾秒就畫出蒸汽火車穿梭甘蔗田,他笑得像拿到祕密武器。之後的課,他主動教同學如何繪製與製作簡報,「那股投入感,讓他在其他簡報製作的課程也變得更有耐心、更投入在不同的主題中。

從上述課程實踐可見,AI在課堂中確實扮演了隨時隨地的個人引導者角色。

首先是即時回饋:學生在POE平臺與AI對話創作時,每提出一個要求,AI都立即給出回應。例如,當他們卡住某個情節時,AI會提供幾種可能的發展方向供參考。

其次,AI善於引導發問與思考。在資料蒐集過程中,AI引導學生關注關鍵資訊,並提出延伸疑問,在創作故事時則提醒他們是否需要補充角色情感描寫來增添故事深度,逐漸培養了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

此外,AI還能激發創意。AI提供的多樣素材和點子啟發他們調整故事情節,對教師而言,AI就像多了一位助教,可以協助照顧每個孩子:原本跟不上的學生在AI輔助下也能完成創作,學習尖子的學生則透過AI獲得進階挑戰而思考得更深入,AI 把「分層」做到自然,而能在課堂中做到拔尖扶弱。

AI成為學習夥伴的未來

未來的課堂中,或許學生都能擁有一個了解學習需求的專屬AI老師,面對孩子的學習即時提供適合的引導與協助,AI在教育領域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只要善用AI並適時調整策略,每個孩子都能更自信地探索世界、發掘自身潛能。

參考期刊

Chiu, T. K. (2024). The impact of Generative AI (GenAI) on practices, policies and research direction in education: A case of ChatGPT and Midjourney.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32(10), 6187-6203.

參考資料

1.教育大市集-教育App-Padlet

https://market.cloud.edu.tw/resources/app/1743260

2.教育大市集-教育App-keynote

https://market.cloud.edu.tw/resources/app/1743502

3.教育大市集-教育App-Google Maps

https://market.cloud.edu.tw/resources/app/1696026

4.教育大市集-109年度前瞻計畫資訊科技輔助教學教案

https://market.cloud.edu.tw/resources/web/1805566

5.教育大市集-新興科技

https://market.cloud.edu.tw/list/newtech.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