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152
創造科視力-遊戲的設計與人才培育-資源代表圖
web 創造科視力-遊戲的設計與人才培育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抓上握把、連上電視,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操縱遊戲。遊戲的種類琳瑯滿目,而這些迷人的遊戲是如何產生的呢?有一些小遊戲的起源是來自於研究室的產物,然而21世紀的今天,各個知名電子遊戲的開發商儼然成為遊戲迷眼中的偶像,然而大家除了感受遊戲的刺激與娛樂之外,是否了解遊戲是如何產生的呢?本集節目將從遊戲設計的基本說起,讓大家重新了解電子遊戲的設計與製作!「科技幕後」單元: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遊戲中所運用的技術越來越多元,如VR、AR等,多重感官的遊戲會為設計師帶來哪些挑戰呢?今天蘇主任會與大家分享遊戲設計的人才培育。
點閱數28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微型點子對撞機-科學新聞解剖室-資源代表圖
web 微型點子對撞機-科學新聞解剖室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對於今天世界各國的政府,公司與組織來說,無不頭疼於各種網路謠言與 假新聞。 對於科學新聞來說,也總會看到各種與從外太空講到內子宮, 這樣具有科學的元素,但又有相當程度錯誤的訊息流竄。 這些偽科學、假新聞是從哪裡來的?有什麼特徵,我們又該如何避免? 本集教育廣播電台 微型點子對撞機 ,邀請 科學新聞解剖室 第一號研究 員,中正大學通識中心,黃俊儒 教授。與您一同探討謠言止於智者的故 事。
點閱數2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電動車無線電能傳輸系統-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電動車無線電能傳輸系統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現今全球正大力發展無線充電相關應用技術,希望取代接觸式充電的問題,但目前市面上的無線充電技術多受限於消費性電子、智能手機等低功率應用3C產品市場。 有鑑於此,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邱煌仁教授團隊研發「電動車無線電能傳輸系統」,提升無線充電效率與傳輸距離,使其能應用於電動車等高功率載體。此作品並在「2020未來科技展」中榮獲「2020未來科技獎」。 市面大多無線充電產品不穩定的問題,目前傳統的無線充電效率,都在80%以下。該團隊研發的無線傳輸系統屬高功率,選擇「磁共振」發展一套穩定可靠的技術,以提高傳輸功率,效率高達98%,且傳輸距離超過20公分,技術可以說是獨步全球。 「新科技大未來」節目今天特別邀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邱煌仁教授為大家介紹【電動車無線電能傳輸系統】這項傑出的研發成就,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24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創造科視力-智慧型運輸系統—車載資通訊到車聯網-資源代表圖
web 創造科視力-智慧型運輸系統—車載資通訊到車聯網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科幻電影中總會有許多充滿科技感的未來幻想,似乎都讓人覺得不可能實現。您是否看過《霹靂遊俠》影集?這部影集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只是帥氣的男主角,那部非常受歡迎的「霹靂車」更吸睛。當時霹靂車上所裝載的衛星導航、車用視訊、自動駕駛、人工智能(還能跟主角對話),手錶式通訊裝置等等……,30多年前人們遙不可及的夢想,如今都一一實現了!本集節目介紹的是「智慧型運輸系統」,邀請大家一起來了解如同科幻般的「車載資通訊」,而物物相連的物聯網,如果變成車車相連,那也有車聯網嗎?「科技幕後」單元:萬物都能連上網路的今天,連移動中的車輛都可以即時連上網路,今天用廣播劇的方式來讓大家感受一下車載資通訊的魅力吧。
點閱數14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青春創學院-軟硬皆管的INFRA Engineer工作任務與挑戰-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軟硬皆管的INFRA Engineer工作任務與挑戰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許戎煌老師說: 「未來科技的趨勢 AI、雲端、3R,以及大數據,這些黑科技的載體都是硬體,而硬體就是由 INFRA 所規劃建置管理。」INFRA Engineer基礎架構工程師面對科技的競爭,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心理素質與心態? 經過上集入門篇認識這行職業的基本概念,今晚本集進階篇再度邀請專家許戎煌老師,分享工作上的邏輯思考與問題解決。當企業遇上網路風暴,INFRA Engineer如何拯救危機?
點閱數20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糖尿病市場首見藥PS1-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糖尿病市場首見藥PS1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以往我們對糖尿病的印象是一直想要吃、一直想要喝水、並且一直想要上廁所尿尿,號稱三多,感覺罹患糖尿病很辛苦,然而糖尿病真的無法逆轉或治癒嗎?台灣目前大約有160萬人罹患糖尿病,全球糖尿病患者更超過4.6億,造成每年5百萬人死亡,每年全球藥物市場高達500億美元。聽到有新藥可以用於治療和逆轉糖尿病,相信大家眼睛為之一亮。在科技部「2020未來科技展」中,由中央研究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草藥組執行長楊文欽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耗時16年研發出糖尿病新藥PS1,獲得「2020未來科技獎」,足以翻轉糖尿病的治療機制。「新科技大未來」節目特別邀請楊文欽執行長為大家分享這份喜悅與榮耀,並介紹PS1新藥研發在科學突破。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21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5G時代來了-邁向智慧台灣-台灣5G行動計畫-資源代表圖
web 5G時代來了-邁向智慧台灣-台灣5G行動計畫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科技進步改變了人類生活型態,從教育、醫療、交通、娛樂,均因新科技帶來完全不同的互動。在移動通信方面,隨著頻譜的釋出與數據傳輸的技術升級,從第一代(1G)的電話行動化,發展至第四代(4G)的行動服務雲端化,讓手機從單純的通話設備,變成可以處理多項工作的智慧型裝置,影響層面更廣泛。面對第五代移動通信世代(5G)的來臨及進入商用階段,因具傳輸速度更快、高頻寬、高密度及低延遲等特性,有利發展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服務,可帶動高品質視聽娛樂、智慧醫療、智慧工廠、自駕車、無人機、智慧城市等加值創新應用,已成為各國競相發展的重點,也是我國「數位國家・創新經濟發展方案」的重點投入項目之一。為掌握5G蓬勃發展,以及帶來龐大商機的契機,行政院於108年5月10日核定「台灣5G行動計畫」,預計4年投入204.66億元,以鬆綁、創新、實證、鏈結等策略,全力發展各式5G電信加值服務及垂直應用服務,打造台灣為適合5G創新運用發展的環境,藉以提升數位競爭力、深化產業創新,實現智慧生活。台灣在行動通訊、資通訊及半導體方面擁有堅實基礎,人才培訓體系與法治環境完善,企業與民眾對創新科技接受程度很高,整體上具備良好發展5G條件。 帶您看到「邁向智慧台灣.5G時代來了!」
點閱數20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AI影像行車紀錄-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AI影像行車紀錄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我刷!我刷!我刷刷刷!相信大家一定很有感,從今年 7 月起,台北市政府規定上、下公車都需要刷卡。現代車隊的管理面臨許多挑戰,動輒幾百幾千輛的車子同時在路上跑,涵蓋範圍可達好幾百公里,管理中心除了要即時掌控行車資訊,同時還要適時的採取行動,才能將管理真正落實到營運上。 由台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周俊廷副教授組成的新創團隊,開發出「次世代行動影像平台 OmniEyes」,能完整收集並分析即時街景,幫助車隊提升管理效能之餘,還能以創新應用服務與第三方業者合作,打造三贏的互利模式。 該團隊訓練軟體判別什麼是開門、什麼是關門,還有每個站點的時間,利用人工智慧AI技術,打造出即時影像辨識技術,儼然就像現代的鍊金術師,從行車即時影像金礦中提煉黃金。 「新科技大未來」節目邀請台灣的新創公司-動見科技(OmniEyes) 執行長,也是國立台灣大學電機系周俊廷副教授介紹【AI 影像行車管理系統】的研究發展,歡迎聽眾朋友按時收聽!
點閱數224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7-28
產業大未來-媒體產業-資源代表圖
web 產業大未來-媒體產業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一種新科技就能產生一種新媒體。從活版印刷術的誕生,開始有了報紙,無線電波的發明帶來了廣播與電視,而網路媒體的興起更是顛覆了過去的大眾傳播。過去的記者是用手寫稿子,用雙腿跑新聞,拍攝好的影片是一捲一捲帶子,為了省衛星費用,必須利用國際航班運送,沒有傳真機也只能用手慢慢抄下來。但是臉書、推特等社群網站的出現,加上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帶來了新改變。漸漸地,媒體不再屬於權貴,而是公平且普及。現在,每個人都能使用網路發表意見,透過社群產生影響力,成為媒體3.0,你就是媒體。以單一內容餵養受眾的大眾媒體漸漸式微,如何針對閱聽眾需求及興趣產製內容,成為全媒體更是現今媒體從業人員最大課題。媒體產業究竟是如何藉由不斷轉換傳播形式,持續提供新聞、休閒、娛樂等資訊給閱聽眾,鎖定教育廣播電台《產業大未來》,跟著資深主播劉善群先生、ETtoday新聞雲共同創辦人蔡慶輝先生 一起靠近媒體產業,了解媒體的過去、現在、未來,以及科技融入。
點閱數21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青春創學院-以天空為畫布! 一探無人機展演的跨域能力-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以天空為畫布! 一探無人機展演的跨域能力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資訊社會時代,電腦網路是大眾熟悉的載體,科技藝術即是這個時代的藝術形式。而無人機不再只是交通科技, 更可以跨界與藝術表演結合。少年時期曾經重度沉迷網路遊戲,如今擔任許多無人機展演導演的羅禾淋教授,從事科技藝術、跨領域藝術的創作。其以國高中時期重度沉迷網路遊戲的生命經驗為核心,作品探討「虛擬的力量」、「速度的快感」等科技時代的異變,以網路移民世代的「移民病」為創作的主軸。作品榮作品曾獲2015WRO波蘭媒體雙年展、2017亞洲藝術雙年等。羅教授將分享四軸無人機展演的全球趨勢與台灣的科技團隊背後的努力與潛力,歡迎收聽每周一晚22:00端端主持的青春創學院!<本節目為2021疫情期間錄音 ,故全面採線上連線錄音製播)
點閱數24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