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152
新科技大未來-遠距重症照護人工智慧平台-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遠距重症照護人工智慧平台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加護病房病患的病情瞬息萬變,而有限的醫護人員如何在分秒必爭的場域中更省力、省時應對呢?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陳瑞杰院長與羅友聲院長室特助/助理教授團隊,在2019未來科技展中以「遠距重症照護人工智慧平台」榮獲「未來科技突破獎,以及「最佳人氣技術獎」。 「遠距人工智慧重症照護平台」以北醫附醫加護病房為實證場域,針對連續性大數據進行收集分析,可以24小時自動蒐集、整合、分析重症病人生理數據,醫師得以遠距且及時性地掌握病人生理數據與各項病歷資訊,也省去人工記錄。醫護人員一個月可節省近800小時抄寫時間,讓醫療團隊更有效率,專注於重症病人的照護工作,能在最短時間內做出正確處置,提升醫療照護品質。 節目邀請陳瑞杰院長介紹這項跨域合作的「遠距重症照護人工智慧平台」核心技術,歡迎聽眾朋友一起收聽!
點閱數10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零接觸」生命偵測技術-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零接觸」生命偵測技術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重創全球產業經濟發展,疫情風暴下,風險最高的是人與人的實體接觸,不但國民健康意識抬頭,精準醫療成為各國積極發展的產業,更帶動「零接觸」產業商機!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張傳育主任,與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馬惠明副院長攜手合作,研發獨步全球的「零接觸」檢測-臉部中風、心率及呼吸偵測技術為全球首創,獲得科技部2020未來科技突破獎,展現雲科大在精準醫療的亮眼成果。 目前「零接觸」檢測技術發展多人同時量測,未來將可以應用在人口密集的場域入口,達到「肢體零接觸,服務無距離」的成效。「新科技大未來」節目特別邀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張傳育主任,為大家介紹這項傑出的研發成就。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24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珊瑚種原庫與人工繁養殖-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珊瑚種原庫與人工繁養殖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一般民眾常從餐桌或是海洋館看到海洋生物,但很難聯想到,讓醫生們感到棘手的癌症,其解方或許就藏在海洋之中。美麗的珊瑚,未來也會是「造福」人類的抗癌利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有個臺灣著名的「藥源珊瑚」海洋天然物研究團隊,把海洋天然物推到臨床、抗癌藥物的發展上。國立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呂美津教授和團隊成員從珊瑚萃取出生物活性物質,在動物實驗發現有抗發炎活性,可針對癌症新藥開發的發掘,提供更多樣性的標的種類及先導化合物,研究團隊建立藥源珊瑚種原庫並搭配人工養殖技術穩定來源,建置「珊瑚種原庫及人工繁養殖技術平台」,榮獲科技部2020未來科技獎。「新科技大未來」節目特別邀請國立東華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呂美津教授,為大家介紹這項傑出的研發成就。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22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創造科視力-智慧建築II—聰明的房子-資源代表圖
web 創造科視力-智慧建築II—聰明的房子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前集節目,談到建築設計與永續居住環境的營造。本集節目,要談如何透過智慧控制,讓居住的房子安全、舒適、便利、節能,真的變聰明!在智慧建築中的健康舒適指標就包含了空間環境、溫熱環境、空氣環境、健康管理系統、生活服務系統等等,而如何達到這些指標呢?本集節目特別邀請兩位專家為聽眾朋友們說明如何運用建築設計達成節能管理、健康舒適指標、智慧創新等指標。什麼是主動式建築設計?而被動式建築設計又如何讓建築與環境融合,用最少的控制達到健康舒適及人性化的生活環境。本集「科技幕後」單元,要談到智慧建築如何讓居家生活安全、舒適又健康,透過廣播劇,請一對新婚夫妻帶領聽眾體驗一下到底甚麼是智慧建築。
點閱數30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珊瑚養殖及珊瑚保養品-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珊瑚養殖及珊瑚保養品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海洋,孕育著形形色色的生命物種,至今仍有許多現象是人類所無法理解。國立中山大學依山傍海,也有著專門的海洋學院。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溫志宏教授團隊將研究領域著重於發展促進人類健康與生活為主軸,研究疾病及藥物開發,成果相當豐碩。目前搭配實驗室已成功建立之19種動物疾病模式,包含疼痛、神經損傷、關節炎、異位性皮膚炎、乾癬、燒燙傷、糖尿病傷口、粥狀動脈硬化、氣喘、敗血症、快速活美白篩選、性功能測試、骨質新生、痛風、腿部缺血及動物酒醉模式等,進行海洋天然物或中草藥之轉譯研發,也探討臨床疾病之分子細胞學機轉。至今已有數個海洋藥物已發展至先導藥物階段。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從「覆瓦刺冠軟珊瑚」中發現「刺冠珊瑚醇化合物」,發現此化合物對於連嗎啡都無法治療的神經病變性疼痛,具有顯著抑制神經發炎及強效鎮痛之作用。相關的研究論文發表在世界重要學術專刊,各國一致認同海洋可以提供人類對抗疾病的新希望,也替國家爭取更多的知名度。節目邀請溫志宏教授分享這項「珊瑚養殖及珊瑚保養品」研究在國內外整體環境產生的影響,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點閱數27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機關玩偶 之 農夫種田-資源代表圖
web 機關玩偶 之 農夫種田
創客強/國小國中7年級
大家好我是創客阿強分享教材給大家機關玩偶 之 農夫種田先做可以旋轉的 底座材料很簡單就只有紙張和迴紋針而已歐底座完成了 再來製作連桿,用迴紋針用錐子刺洞,凹折迴紋針,這部分比較難剩下的是製作農夫種田機關偶好了 !展示完成品欣賞一下...
點閱數39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青春創學院-到底是藝術家還是科技人?—資工師的腦革命-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到底是藝術家還是科技人?—資工師的腦革命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我是工程師, 學的是資工 , 但是我也喜愛與藝術工作!」不論是VR、AR、MR,又或者物聯網、AI、5G科技技術,資工背景出身的工程師,面對的最大挑戰是科技還是藝術?!故宮博物院致力於導入當代數位科技,以各種多元策展方式,將故宮典藏文物、國寶推介給社會大眾,並且屢獲國際大獎,例如2020美國博物館聯盟繆思獎(以故宮北院展出的「經典之美—新媒體藝術展」奪下「現地數位體驗」項目之最高榮譽金獎)。究竟博物館中的資訊工程師如何與藝術工作?專責數位資訊部門的工程腦如何借用科技,為不同年齡層的民眾服務?!關於工作任務成就、必須不斷新進的能力、國際間的競爭趨勢,本集節目邀請故宮博物院謝俊科主任分享實例與概念。歡迎收聽每周一晚22:00端端主持的青春創學院節目!<本節目為2021疫情期間錄音 ,故全面採線上連線錄音製播)
點閱數35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青春創學院-什麼是新媒體藝術-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什麼是新媒體藝術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什麼是新媒體藝術?當科學問題遇見藝術想像,例如:「環境汙染與藝術共生」這樣的議題如何以新媒體藝術呈現?就讀實踐大學工業設計系的朱秦瑩同學,經由人嶼科技新媒體藝術策展計畫指導,將分享共創作品「憂患並存」,探討生物的可適性是否會在未來人為和自然共生的環境中,延伸出新的物種樣貌及美學。
點閱數267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28
青春創學院-軟體工程師的創新與創業-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軟體工程師的創新與創業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軟體工程師除了在大公司任職,是否也可能自行創業?答案當然可行! 但是,更重要的是有什麼經驗累積與創新的服務提供。曾於英業達、Phoenix、美超微公司擔任BIOS工程師的謝昇宏老師,對其工作所面對新興科技的挑戰,認為「現在很多物聯網晶片都已經能做AI運算,直接由物聯網晶片接收資料,並判斷出結果。」目前自行創業的他,主要是開發韌體與物聯網前後端平台。而這些都與過去累積的程式設計、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有著密切關聯。目前的夢想是建立可以提供更多人分享韌體創作的平台,帶來更多便利的生活服務。同時本集再度邀請Maker專家楊俊益老師(益師傅)一同雙講分享工程師的創新與成就樂趣。歡迎收聽每周一晚22:00端端主持的青春創學院節目!
點閱數22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青春創學院-人臉辨識快樂學-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人臉辨識快樂學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台北市建國中學潘威歷老師的資訊課著重在軟體之後連結硬體的實作,帶領同學在強調自學能力的學習氛圍下經營「新興科技的變化速度極快,每一項知識如果要等到老師講解,課程一定是上不完。所以從高一開始就極力鼓勵學生務必超前自學!」課堂設計從簡單入門開始,例如利用程式收感測器的狀態,控制電燈開關。進入進階階段時,則使用生物特徵來控制硬體行為,例如智慧音箱初探,體驗並實現滿足懶人生活的科技應用環境。今晚端端主持的青春創學院節目,老師將帶領研究組同學分享如何把人臉辨識實際運用在課堂生活?! 代表同學們並將帶來課堂的實用常知識,讓你也能和同學尬聊人臉影像辨識!
點閱數24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