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5,000
我的家鄉~參訪南區氣象服務站-資源代表圖
web 我的家鄉~參訪南區氣象服務站
楊菁菁/歸仁國小國小4年級
(一)配合自然領域「奇妙的水」、社會領域「飲水思源」延伸學習,由課堂的認知延伸到實地的體驗。(二)能掌握參觀的技巧,仔細聆聽解說,做紀錄。(三)培養學生親近社區自然教育中心,關愛社區文化資產的胸襟。
點閱數300
下載數9
修改日期:2024-07-16
觀音棕竹-資源代表圖
web 觀音棕竹
江素蘭/教育部自然生態學習網國小1-6年級
觀音棕竹別名稱之為觀音竹、棕櫚竹、筋頭竹,原產地為日本、中國,喜歡高溫多濕的環境,耐陰與耐寒性皆強,宜栽培於陰蔽且排水良好處。因易於栽種,已成為常見之園藝植物。觀音棕竹為多年生草本,其長枝幹上密生覆蓋著交錯的黑色長絲狀物,易剝落下來而露出如竹節般翠綠的莖節,單幹直立叢生,呈矮灌木狀,直立莖,另具有地下根莖。葉為掌狀裂葉形,叢生於枝條上,葉端呈咬切狀,葉面摺襞具光澤。雌雄異株,其花序自葉腋抽出,穗狀花序,淡黃色的花朵甚小,花期約在六、七月間。漿果為闊橢圓狀,表面生有鱗片,果熟期1~3月,熟果紅色。適合室內盆栽或庭園觀賞、樹幹可做手杖或傘柄
點閱數22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7-16
蛇苺-資源代表圖
web 蛇苺
江素蘭/教育部自然生態學習網國小1-6年級
別名雞冠果、地莓,原產地為臺灣原生種,分布全省平地至低、中海拔山地,常見於庭園,路旁山邊。具淺根性與蔓延生長的優良稟賦。莖被有長軟毛,在節處生芽繁殖;葉互生,具長柄,粗鋸齒緣;花瓣成倒心形,花托淡粉紅色,肉質。蛇苺的果實雖然很小,但和草莓、懸鉤子一樣,都是可以生吃的,味道酸甜而柔脆,可用於止血,解熱及除毒,對疔瘡及胃部有特殊藥效,另外在婦科疾患中,也常被廣泛應用。
點閱數406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4-07-16
雞冠刺桐-資源代表圖
web 雞冠刺桐
江素蘭/教育部自然生態學習網國小1-6年級
雞冠刺桐又稱賽波樹(Ceibo),是豆科刺桐屬的小喬木。原產地為南美洲的阿根廷、烏拉圭、巴西與巴拉圭,現作為行道樹廣為種植。樹幹周徑可達50公分粗,株高度約5-8公尺。雞冠刺桐在夏季開花,在南美洲的原生地區,開花期是由十月至次年的四月。而生長在北半球的雞冠刺桐,花期則是由四月至十月。花紅色,花為五數花,左右對稱,花序為總狀花序。果實為莢果,長度只有數公分長。種子栗棕色,圓柱狀,稀疏的分佈在果莢內。子葉為地下子葉,種子發芽後,子葉會殘留在地下,不會露出地面。雞冠刺桐同時是阿根廷和烏拉圭的國花,以及美國洛杉磯的市樹。
點閱數26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7-16
桃金孃-資源代表圖
web 桃金孃
江素蘭/教育部自然生態學習網國小1-6年級
桃金孃為常綠灌木,分枝繁密,主要分布於台灣中部以北,800公尺以下的開闊地、山坡、闊葉林邊緣。葉子為橢圓形或倒卵形,對生,表面光滑,背面有灰白色毛茸。夏季開花,有五片花瓣,顏色為桃紅色又似桃花,子房為壺狀,有蒼白色毛茸。果實呈壺狀,未成熟時為綠色,成熟時為紅色或紫黑色,成熟時可食用,內有種子。
點閱數24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7-16
流蘇-資源代表圖
web 流蘇
江素蘭/教育部自然生態學習網國小1-6年級
俗稱為六月雪,別名為烏金子、茶葉樹、千筋子。分布的地區有中國、日本、韓國及台灣。原產中國、韓國、日本。落葉喬木,樹幹略成通直狀,樹皮灰褐色,粗糙,枝條具開展性,小枝幼嫩時有毛,後變光滑。葉單生具長柄,呈倒卵形、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葉面深綠色而葉背灰綠色。花為白色聚繖花序,三至四月綻放時,一樹雪白搶盡風采,具芳香。核果成卵形,成熟時由綠色轉為藍黑色,內藏種子一粒。流蘇屬中至陽性植物,喜歡通風而溫暖多濕的環境。耐風及抗空氣污染力強。其嫩葉可製茶,樹幹的材質可供製造算盤子,製成的算盤珠子打起來聲音清脆無比。 此外,流蘇也是良好的庭園觀賞植物。
點閱數16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7-16
台灣佛甲草-石板菜-資源代表圖
web 台灣佛甲草-石板菜
江素蘭/教育部自然生態學習網國小1-6年級
又名白豬母乳。台灣佛甲草的中名雖以「台灣」稱之,但並不是台灣的特有種。「佛甲草」這個名字,很可能就是因為有些種類的葉子細長且多肉,長得很像相片中佛菩薩的指甲而被命名的,不過台灣佛甲草的葉子卻有些不同,它是呈「湯匙形」或是倒卵形。它的莖為直立叢生狀,並不像其他的種類略呈匍匐生長,而且莖主要是「二叉分支」或「三叉分支」生長。它的葉子是互生,不過由於密集地長在枝條上,所以不是那麼容易辨別出來。石板菜這類景天科的植物有肥厚的葉子,可容納更多的水分,以便在風大、陽光強烈、蒸發作用快速、保水力不佳的海濱高鹽分惡劣環境地區生存。除了在台灣全島的海岸礁岩上可以看到它們外,日本、琉球及菲律賓的海岸也有分布。從前一年的11月一直到隔年的5月間,幾乎都可以發現它們的蹤影。
點閱數515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4-07-16
哈哼花-資源代表圖
web 哈哼花
江素蘭/教育部自然生態學習網全齡適用
俗名為抱壁蟑螂,因為常見長在石壁上,所以有此稱號。常見於台灣北部山區溪、山壁上,路旁,林陰下散見自生。葉全緣。莖極短,密被毛。葉近基生,倒披針形,今日在林間的地上和山壁上,常看到開著淡紫色小花的這種花序總狀;苞片及小苞片均小。野生的藥用植物,是做青草茶的材料之一。可用於治療高血壓、血管硬化、中風、咽喉痛…等。
點閱數558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4-07-16
我們的樹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我們的樹學習單
陳文廣/通興國小國小4年級
我們的樹學習單
點閱數863
下載數84
修改日期:2024-07-16
毛地黃-資源代表圖
web 毛地黃
江素蘭/教育部自然生態學習網國小1-6年級
別名洋地黃、毒藥草。原產西歐,喜好冷涼氣候。台灣於日據時期引進,已在中高海拔山區散佈,成為高山地地區春季主要的觀賞野花。高達一公尺以上的花莖,直立而不分枝。上頭掛著數十朵可愛的鈴鐺型花,花色有白、淺黃、粉紅、紅紫等色,花瓣上有褐色的斑點。葉卵狀長橢圓形,莖下部之葉具葉柄,上部之葉無柄或具短柄 ,葉緣有鋸齒。4-7月開花,長總狀花序或近似穗狀花序,由下向上依序開放。因為植物內有強心配醣體的成份而成為重要的藥用植物,所提煉的成份用於治療心衰竭和心律不整。
點閱數202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