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7,470
人體如何獲得養分-資源代表圖
web 人體如何獲得養分
林嘉程/市立爽文國中國中7-9年級
課本內文於大尺寸智慧觸控顯示器附註筆記、Plickers進行即時問答、動畫呈現消化作用、利用iPAD拍照系統將學生所書寫的探究提問投影於大尺寸智慧觸控顯示器一起討論、利用課本QR cod 給學生了解更細節的提問、利用GOOGLE表單請學生回家進行線上作業、利用每日課程的錄影,在家使用youtube進行課後複習
點閱數597
下載數23
修改日期:2025-07-28
「前瞻基礎建設─智慧學習教室」第2-2期「資訊 科技與智慧學習」實施教案示例-資源代表圖
創新教學VR擴增實境
點閱數1102
下載數33
修改日期:2025-07-28
微型點子對撞機-生活好科學-地球上的好微生物-資源代表圖
web 微型點子對撞機-生活好科學-地球上的好微生物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你可能聽過許多號稱能夠延年益壽、養顏美容,甚至是讓身體變得更健康的益生菌相關產品,例如優酪乳裡的乳酸菌可以幫助消化;2012年一份針對泰國學童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食用比菲德氏菌的益生菌,可以降低罹患感冒的比例。在細菌這個龐大的群體中,除了有會致病的細菌外,更多的是幫助身體健康,讓自然生態環境得以穩定的細菌。本集教育電台「微型點子對撞機」,邀請到花蓮慈濟大學生科系,江湖人稱細菌人的陳俊堯老師,探討微生物在地球上所承擔的重要工作。為能理解微生物的腳色,俊堯老師建議我們可以試著從不同的「受益者」,作為思考細菌角色的出發點。先從植物的角度來看微生物。植物的生長過程,需要用到含氮的氮肥,雖然大氣中有五分之四的氮氣,但並無法被直接吸收利用,植物必須吸收已經轉化的硝酸鹽,才能得到氮。例如在氮循環中,大氣中的氮氣,就是藉由固氮細菌將氮轉化為氨,再藉由亞硝化菌與硝化菌將氨轉化為硝酸鹽來被植物吸收利用。又例如植物需要吸收來自土壤的養分,為能促使吸收更有效率,在許多植物的根部,我們可以看到「菌根菌」與植物的共生現象。菌根菌是一種真菌,他的菌絲會穿透深入植物體內,同時菌根菌也會將他的菌絲伸出植物根外。植物根部以外的菌絲可以分解土壤中的有機物,並吸收水分、無機養分等,再送至植物體內,由植物的導管系統書送給植物各組織生長所用。因此,與菌根菌的共生,如同讓植物根部,有了更大的吸收面積。在動物的部分,包括人在內的各種動物,也仰賴著大量與微生物的共存共榮。例如蜜蜂的腸道細菌,可以保護蜜蜂不受到寄生蟲的感染;夏威夷短尾烏賊烏賊,也是利用體內共生的費雪氏弧菌(Vibrio fischeri ),當費雪氏弧菌成長到一定數量形成菌落時,就會呈現出發光的效果,烏賊會利用這樣的發光效果,偽裝成海面上透下來的光線,來遮蔽身形輪廓以躲避捕食者;對於人類來說,我們的消化系統並無法分解纖維素,但是我們的腸子中也共生了一些能夠分解纖維素變成養分的厭氧菌。更有趣的是,在人類還是胎兒時,腸道裡幾乎是無菌的狀態,不過從生產過程開始,到出生以後所有接觸到的空氣、喝到的奶等,都會將細菌帶到嬰兒的腸內,迅速地變成嬰兒的腸道菌共存一生。對於整體自然環境來說,微生物也扮演著分解者的角色,讓動植物等的屍體,透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重新變成物質與能量回到大自然中,再繼續被植物吸收進入食物鏈。這些微生物不只是參與了各種生物機制的運作,更是當生命消逝時,讓一切元素重新回到物質循環,如輪迴一般的關鍵基礎。雖然我們很容易在市面上看到各種滅菌、抗菌的產品。但其實如果沒有了微生物,我們也無法維持基本生活所需,與微生物共存共榮,才是發生在所有生命體上的真實故事。
點閱數42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青春創學院-神來之手— 自動繪圖機-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神來之手— 自動繪圖機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神來之手也許許多人都會想,為什麼已經有印表機了,還要那麼辛苦花個幾個月的時間自己做一台自動繪圖機呢?試著想像看看有一天你收到一張精美的卡片,上面所有的裝飾繪畫都是一筆一筆畫出來的,你可以看到筆尖的筆觸,墨水在紙上渲染出來的效果,同時每一幅畫都是那麼完美沒有失誤,收到這份卡片的人會感受到你有多麼的用心。當然,如果你是個繪畫高手這一定難不倒你,但是如果你跟我一樣,沒有天才般的美術細胞呢?那麼試著想想如果有一台機器可以自動幫你舉筆,照著你的意思為你製作一張精美的卡片,一筆一畫勾勒出想要的輪廓,聽起來很振奮人心吧!於是乎,專題便開始著手進行。
點閱數12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AI腦波意念情緒解碼機-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AI腦波意念情緒解碼機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想像一下,若有一種穿戴式手環,只要戴上它就能知道自己現在的情緒如何,是不是很酷呢?腦是人類最神秘的器官,人腦意念是藉由850億個神經元彼此交會連結而產生特定的心智功能。傳統情緒辨識居多是透過臉部表情與肢體動作,而人工智慧的技術發展建立人腦與電腦之間對話的可能性,提供解讀人類心智的新科技。「新科技大未來」節目,邀請中央大學電機工程系李柏磊教授,介紹該校研究團隊利用自製無線腦波機,配合腦波乾式電極,量測全腦電波資訊,以人工技術即時解讀動作意念與情緒感知,達到腦波溝通與社交輔助的全新科技。想知道這項科技在未來會如何影響社交平台的應用,與醫生在用藥診斷上的依據嗎?不要錯過囉~
點閱數345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28
酷客科學道館-酷客廚房好科學-乳牛愛化妝-烘焙的科學(三)-資源代表圖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烘焙中的科學。知名的甜點主廚曾說,他最重視麵糊的乳化作用,什麼是乳化作用?原來不只製作甜點需要乳化作用,在日常的飲食中,乳化作用運用的範圍還挺廣的呢!在生活中,到底有哪些食物可以當成乳化劑,讓兩個互不相容的液體,可以透過攪拌結合在一起呢?而乳化的科學原理到底是什麼?現在就來告訴你囉!今天我們科學特務隊長要來挑戰的道館是『吃甜甜道館』,而館主是我們倍思科學實驗室的Jerry老師。到底今天館主會出什麼樣的考題,來考驗我們兩隊隊長呢?而我們隊長是不是可以順利通過關卡,得到『甜點家徽章』呢?趕快成為酷客,加入我們科學道館的行列吧~
點閱數28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環保繽紛樂-繭裹子-資源代表圖
web 環保繽紛樂-繭裹子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1小單元(生活大小事)~本週介紹「實戰分享-一份浪漫又環保的情人節禮物」過節是增進感情的好方法之一,而你知道要如何準備一份具有環保味的禮物嗎?一請來聽聽西北是胡保局給大家的建議。2.小單元(環保小叮嚀)~本週由新北市板橋區中山國小陳柏翰及板橋區埔墘國小蔡睿芯分享他們的環保願景與想法。3.主題專訪(環保好生活):繭裹子為台灣第一個世界公平貿易組織認證的會員,店內販售的服裝、藝品所使用的材料及生產方式都是對於環境友善的,如手織布、有機棉、回收玻璃瓶等,提供更多工作機會的同時,也將對環境的汙染降到最低,除此之外,同時也身為B型企業的繭裹子,在2017年也簽署協議繳交所有事業體總營業額的1%給地球。南瑛為大家專訪繭裹子共同創辦人楊士翔,告訴大家他是如何進入這領域,又是如何走到實踐時尚環保新革命的路上。
點閱數23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環保繽紛樂-認識環境荷爾蒙-資源代表圖
web 環保繽紛樂-認識環境荷爾蒙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1小單元(生活大小事)~今天我們邀請到環保局蔡旻憬股長,和大家介紹「老鼠錯了嗎?-鼠患防治」的相關知識。防治鼠患是環境衛生維護的業務之一,蔡股長要告訴大家如何正確防治鼠患,也以輕鬆有趣的角度與文獻資料,跟大家說說老鼠與人類的關係。2..小單元(環保微講堂)~本週邀請鷺江國中黃瑞華老師,談談「打造石虎夢想森林」。3.主題專訪(環保好生活):一份由聯合國環境署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中指出,家用產品、工業產品所釋出的環境荷爾蒙,與全球乳癌、卵巢癌、甲狀腺癌的高罹患率有關,究竟什麼是環境賀爾蒙? 為什麼會對大自然與人們造成這麼大的影響呢?又該如何去預防呢?單元裡邀請到化學局吳春生科長、黃佑榮技士分享相關資訊,讓我們從生活中改變行為,一起過著健康生活囉!
點閱數18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Crazy實驗室-「滑」出超級「矽」魔力-資源代表圖
web Crazy實驗室-「滑」出超級「矽」魔力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某天上課同學鞋子的「開口笑」事件,老師告訴同學說:「有一種土是超級黏土,可以修補任何破損的物品。」而滑石正是超級黏土的成分之一。咦?不過滑石不是一種硬度小的礦物,而且一摩擦就會變成粉末嗎,為什麼脆弱的滑石可以成為牢牢地黏合物品的超級黏土呢?這一連串的疑問促使同學們決定對這個神奇黏力徹底研究一番。最後他們不但成功製作出兼具黏固力、彈力的超級黏土,甚至還加入創意發想讓黏土能在夜間發光以及隨溫度變化顏色的功能,想知道他們的獨門秘方一定要鎖定這集的節目內容。
點閱數134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28
MIT生態道館-台灣藍鵲的生態與習性-資源代表圖
web MIT生態道館-台灣藍鵲的生態與習性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今天『MIT生態道館』的生態保育訓練家,要來挑戰的道館是『臺灣藍鵲道館』,台灣藍鵲又稱長尾山娘、長尾陣、山娘仔,鴉科,被台灣的民眾選為台灣的國鳥。台灣藍鵲在地球上只產於台灣本島,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台灣特有種鳥類。由於藍鵲會在住家附近或公園、學校築巢,所以每年都還是有雛鳥被偷、離巢幼鳥被撿、餵食干擾或非法收養的情形。在此提醒一下:遇到剛離巢、正在練飛的幼鳥,請務必稍待片刻,努力觀察一下,看看親鳥是否在附近活動,把牠留給親鳥照顧才是正確的選擇,除非牠有受傷,否則請不要帶走牠。若擔心受到遊客或貓狗攻擊,就多花些時間觀察,牠們會利用附近枝幹,以邊跳邊飛的方式回到樹冠,這樣就安全了。因為人工養育不僅耗時及人力,且牠們要再回到大自然順利生活是非常困難的。趕快加入我們MIT生態道館的行列,認識台灣特有種藍鵲,還有牠們特殊的合作育雛行為吧~
點閱數28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