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7,331
微型點子對撞機-風力發電-資源代表圖
web 微型點子對撞機-風力發電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風力發電是人類最古老使用自然資源的方式,在還沒有電力和火力時,人類就開始利用風力,像是帆船、風車,作為運用自然資源的方式。今天在台灣竹南到彰濱沿海一代,你也可以看到有數百架風力發電機聳立著,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扮演著關鍵的腳色。本集教育電台「微型點子對撞機」,邀請到參與眾多我國離岸風力發展計畫,知洋科技公司總經理湛翔智博士,來深入剖析風力發電的原理與技術,以及風力發電在台灣的歷史與展望。風力發電的原理相當簡單直觀,就像是把家裡電風扇的運轉方式倒過來,電風扇是將電能轉換為機械能,就會吹出涼涼的風,風力發電是靠著風去推動葉片,然後轉換為電能。在組成上要組成元件包括葉片、轉動軸、發電機及電纜。依其設計與用途,還有垂直軸式跟水平軸式,上風式與下風式等不同設計方式。對於風力發電機的興建來說,除了機組本身的機械工藝,更重要的是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各種風力發電機的設計都有最低跟最高風速的運轉限制,因此若要能提升風力發電機的效率,興建前的環境調查與風場觀測資料,是其必不可缺的關鍵工夫。對於台灣來說,我們有將近98%的能源倚賴進口,像是石油、煤炭跟天然氣,這些原料的價格高低波動,常在短時間內就影響到我們的經濟與生活。如果風力發電在台灣能穩健發展,並在能源中佔有足夠的比例,這就有機會能降低我們對能源進口的倚賴程度,同時風力發電機的發電過程不排碳,更沒有汙染,廣泛興建下不僅有助於降低碳排放,更能帶來更為潔淨健康的環境。然而,風力發電在台灣的發展仍遭受相當阻力,大型風力發電機均仰賴進口,國內自產的技術與量能都有待提升。此外,陸域風力受地形影響,風速穩定度不比離岸風力。且風力發電架設地點多屬非人口密集區的沿岸,往往缺乏電網設備與合適併網設施。此外,陸地上風力發電機的可裝設地點有限,噪音與陰影對鄰近居民也有一定影響而導致抗爭。湛博士呼籲,以客觀的數據為出發點,訂定嚴格且合理的標準。才能在開發與在地居民權益之間,找到雙贏的機會。古老的風力資源,在今天才正要開始發揮它的威力。風力發電的運用,在今日也有多種模式發展中,唯有持續推動政策或經濟的目標,讓發電的方式多元且分散。同時調整我們的用電習慣與提升節能技術。並從科學研究與教育方式,讓更多人瞭解台灣能源的現況與發展風力發電的必要。能源並非源源不絕,地球的資源也不容濫用浪費,唯有集眾人之智,征服技術、法規與資源分配不合理的阻礙,相信風力發電的發展,將能為我們帶來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點閱數27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灃食教育基金會-良食圖譜】我的健康餐盤-資源代表圖
web 【灃食教育基金會-良食圖譜】我的健康餐盤
灃食教育基金會/灃食教育基金會國小4年級~國中9年級
肚子吃飽了,營養也攝取足夠了嗎?算一算,今天六大類食物各吃了多少份量?挑食不好,但是挑對食物種類來吃卻很重要。每天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營養,身體才能夠健康成長。「良食圖譜」提供免費下載與複印,文字內容與圖片版權均歸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所有,請勿使用於任何商業利益或重製行為。若學校單位欲申請「紙本」進行教學推廣(尺寸: 60cm*84cm),請您協助填寫線上表單,我們將於每月1日寄送,謝謝。線上表單網址: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jZ4r7ldWTeLa2njsd2Gsnvp81wW25dM76aE_TPdlihc/viewform?edit_requested=true
點閱數1121
下載數71
修改日期:2025-07-28
老實的太陽-資源代表圖
web 老實的太陽
李侑軒/新市區大社國小國小5-6年級
老實的太陽
點閱數445
下載數15
修改日期:2025-07-28
微型點子對撞機-生活好科學-地球上的好微生物-資源代表圖
web 微型點子對撞機-生活好科學-地球上的好微生物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你可能聽過許多號稱能夠延年益壽、養顏美容,甚至是讓身體變得更健康的益生菌相關產品,例如優酪乳裡的乳酸菌可以幫助消化;2012年一份針對泰國學童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食用比菲德氏菌的益生菌,可以降低罹患感冒的比例。在細菌這個龐大的群體中,除了有會致病的細菌外,更多的是幫助身體健康,讓自然生態環境得以穩定的細菌。本集教育電台「微型點子對撞機」,邀請到花蓮慈濟大學生科系,江湖人稱細菌人的陳俊堯老師,探討微生物在地球上所承擔的重要工作。為能理解微生物的腳色,俊堯老師建議我們可以試著從不同的「受益者」,作為思考細菌角色的出發點。先從植物的角度來看微生物。植物的生長過程,需要用到含氮的氮肥,雖然大氣中有五分之四的氮氣,但並無法被直接吸收利用,植物必須吸收已經轉化的硝酸鹽,才能得到氮。例如在氮循環中,大氣中的氮氣,就是藉由固氮細菌將氮轉化為氨,再藉由亞硝化菌與硝化菌將氨轉化為硝酸鹽來被植物吸收利用。又例如植物需要吸收來自土壤的養分,為能促使吸收更有效率,在許多植物的根部,我們可以看到「菌根菌」與植物的共生現象。菌根菌是一種真菌,他的菌絲會穿透深入植物體內,同時菌根菌也會將他的菌絲伸出植物根外。植物根部以外的菌絲可以分解土壤中的有機物,並吸收水分、無機養分等,再送至植物體內,由植物的導管系統書送給植物各組織生長所用。因此,與菌根菌的共生,如同讓植物根部,有了更大的吸收面積。在動物的部分,包括人在內的各種動物,也仰賴著大量與微生物的共存共榮。例如蜜蜂的腸道細菌,可以保護蜜蜂不受到寄生蟲的感染;夏威夷短尾烏賊烏賊,也是利用體內共生的費雪氏弧菌(Vibrio fischeri ),當費雪氏弧菌成長到一定數量形成菌落時,就會呈現出發光的效果,烏賊會利用這樣的發光效果,偽裝成海面上透下來的光線,來遮蔽身形輪廓以躲避捕食者;對於人類來說,我們的消化系統並無法分解纖維素,但是我們的腸子中也共生了一些能夠分解纖維素變成養分的厭氧菌。更有趣的是,在人類還是胎兒時,腸道裡幾乎是無菌的狀態,不過從生產過程開始,到出生以後所有接觸到的空氣、喝到的奶等,都會將細菌帶到嬰兒的腸內,迅速地變成嬰兒的腸道菌共存一生。對於整體自然環境來說,微生物也扮演著分解者的角色,讓動植物等的屍體,透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重新變成物質與能量回到大自然中,再繼續被植物吸收進入食物鏈。這些微生物不只是參與了各種生物機制的運作,更是當生命消逝時,讓一切元素重新回到物質循環,如輪迴一般的關鍵基礎。雖然我們很容易在市面上看到各種滅菌、抗菌的產品。但其實如果沒有了微生物,我們也無法維持基本生活所需,與微生物共存共榮,才是發生在所有生命體上的真實故事。
點閱數36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小發現大科學-海洋暖化問題多-資源代表圖
web 小發現大科學-海洋暖化問題多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相信大、小朋友對於「地球暖化」不陌生,而海洋暖化和地球暖有直接且密切關係,根據專家研究顯示,全球海洋升溫的速度,年年創新高,海洋暖化除了造成海平面上升外,也對海洋環境產生劇烈影響。 海洋暖化問題到底有多嚴重?大家都清楚認識了解嗎?「科學來調查」單元,陳美及曾國翰兩位小朋友將闖關挑戰,回答跟海洋暖化有關的三道問題。 為什麼會發生海水暖化?海洋暖化會使得颶風或颱風的強度增強嗎?海洋環境及人類,會因海洋暖化而有什麼樣的變化?「科學酷檔案」單元邀請新北市環境教育講師王俊凱,帶著小朋友探索海洋暖化的問題。 海洋暖化讓颱風更劇烈,海洋環境變得更加惡劣,也使得海洋探險工作更困難,事實上,海洋探險本就是危機重重的任務,「科學思多力」單元,分享海洋探險家庫克的故事。 小發現別錯過,大科學過生活,「小發現大科學」節目每週三中午12:30,帶領大朋友和小朋友一起認識生活中有趣的海洋知識喔!
點閱數25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7-28
地球探險號-地球好科學-誰找到了電?-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球探險號-地球好科學-誰找到了電?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你知道天空為什麼會閃電?閃電之後有時候會有打雷有時候沒有,那是什麼原因呢?你知道我們在許多高大的建築物上會看見一 根尖尖的避雷針,避雷針為什麼可以避雷呢?閃電中的電跟我們平常開冷氣用地電是一樣的嗎?那我們可不可以把電存起來,以後就可以用閃電來開冷氣呢?歡迎大家加入探索地球奧秘的旅程,今天要探索的旅程就是天空中的閃電和打雷。自然界產生的閃電和打雷,因為強烈的閃光和巨大的聲音,總讓人們心生畏懼,因此從前的人們流傳著許多描述雷神與閃電的神話傳說。隨著人類地球氣象科學地觀察與探究,現在的我們都能明瞭,在悶熱的夏天,閃電與打雷地發生是很自然的現象。科學家真的很厲害,他們觀察了自然變化,把「電力」變成「電流」供給給每一個家庭。讓我們現代人使用。我們更可以說電的使用徹底的改變了這個世界。在我們今天自然界閃電與打雷的旅程中,最後要為大家在空中播放的科學故事劇場就是這一位令人佩服的科學家,不過他卻是一位被世界遺忘好久的天才-尼古拉特斯拉。
點閱數28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小發現大科學-戶外危機要小心-資源代表圖
web 小發現大科學-戶外危機要小心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依據疾病管制署監測資料,台灣全年皆有恙蟲病病例發生,流行季節主要為夏季,依據歷年監測資料,每年4至5月恙蟲病例數開始增加,6至7月為高峰期,醫師表示感染恙蟲病,症狀會持續高燒、頭痛、淋巴結重大,發燒一周後出現紅色斑狀出疹,有時會併發肺炎或急性肝功能惡化,一旦輕忽不治療死亡率達6成。 除了血液系統外,淋巴系統是人體第二個循環系統,由淋巴液、淋巴管、淋巴結、扁桃腺等淋巴器官組成,當有細菌入侵時,淋巴球就會挺身而出作戰,當敵手實力堅強時,淋巴結就會產生腫大的現象。 身體有沒有異狀,觀看淋巴結是否腫大,也是個重要的指標,淋巴系統的作用到底什麼?為什麼接種疫苗,可以預防疾病?,跟淋巴球有關嗎?本集節目邀請馬偕醫小田醫師介紹淋巴系統,同時,分享戶外踏青該如何避免被蚊蟲叮咬。 小發現別錯過,大科學過生活,「小發現大科學」節目每週三中午12:30,帶領大朋友和小朋友一起認識生活中有趣的科學知識喔!
點閱數24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小發現大科學-來場芬多精森林浴吧!-資源代表圖
web 小發現大科學-來場芬多精森林浴吧!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大朋友、小朋友是否曾經因為味道,而對某些地方印象深刻嗎?這可是廠商們行銷策略之一喔!除了在影音廣告上做功夫外,其實也有不少利用「嗅覺行銷」;根據研究,人類大腦中有75%以上的情緒,都是由嗅覺激發,如果善加利用,會讓消費者更願意逗留在商店內,有了愉悅的購物經驗,自然顧客再回頭購買的機率會更高。 鼻腔內布滿了嗅覺細胞,當氣味傳達到鼻腔時,氣體中的氣味粒子會與嗅覺細胞的感受器產生反應,然後將氣味的訊息經由嗅覺神經,送達大腦的嗅覺皮質區,嗅覺皮質區除了可以分析聞到什麼味道外,還能分析味道的濃度。嗅覺相較於視覺和聽覺,較容易被忽視,但喪失嗅覺,對生活來說也是件危險的事,為什麼?為什麼鼻塞時,吃東西會覺得沒有味道?本集節目邀請家醫科陳偉莉醫師介紹人體的嗅覺,同時,也讓大小朋友了解嗅覺的重要性。 小發現別錯過,大科學過生活,「小發現大科學」節目每週三中午12:30,帶領大朋友和小朋友一起認識生活中有趣的科學知識喔!
點閱數26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小發現大科學-環保科學一點靈-國家公園真美麗-資源代表圖
web 小發現大科學-環保科學一點靈-國家公園真美麗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為什麼需要成立國家公園?分享國家公園成立的目的,台灣1972年由總統公布了國家公園法,1984有了第一座國家公園,國家公園除了提供民眾休閒娛樂外,還有保育自然生態、物種及保存文化遺跡,目前台灣共有九座國家公園,每座國家公園其實都代表著台灣不同的特殊地景、生物多樣性與文化資產。第一座國家公園在那裡?那座國家公園又最年輕?經由專家介紹,讓小朋友更加認識國家公園,同時也了解進該如何善用國家公園資訊,不進行破壞的不當行為。國家公園的設立,讓特殊地景、多樣生物及文化遺跡得以被好好保存,但國家公園並非劃地自限,拉開與民眾的距離,事實上,國家公園也兼負生態教育的責任,經由山林走訪,民眾能更親近自然,也能開啟到於生態環境的喜好及關心,歡迎大家多到國家公園走走,了解我們生活中的動植物生態及文化資產,徹底落實無痕運動,讓山林不再遭受人為的破壞,好山好水能被好好的保存。
點閱數25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青春創學院-有了智能, 下雨不愁沒帶傘!-資源代表圖
web 青春創學院-有了智能, 下雨不愁沒帶傘!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不管是說來就來的午後傾盆大雨、或是烏雲罩頂的陰雨綿綿日,來自基隆商工的鄭宇傑,看到同學們因為沒有帶雨傘,穿梭在大樓間時身體和鞋子都淋溼了!這個畫面讓他起了靈感動念。他思考著,如何應付這惱人的雨天氣,同時又能節省老是忘了帶傘又要買傘的不便利性!於是,在基隆商工李熹老師的帶領下,和陳曉媛、沈小可兩位同學攜手團隊合作,共同研發「智能雨傘架」。欲借傘的使用者可以利用學生證來進行用戶租借、歸還認證,並將租借歸還的功能傳回服器,來明確紀錄租借、歸還的狀況。為達到使用者最高便利性,團隊幾經改版,完成甲地借用,乙地歸還的機制。想知道同學如何思考設計扣款功能、軟硬體如何組成,以及如何達成後端管控管系統呢?!歡迎收聽周一晚22:00-22:30端端主持的《青春創學院》節目。
點閱數12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