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6,778
微型點子對撞機-地震災害很恐怖,你做好準備了嗎?-資源代表圖
web 微型點子對撞機-地震災害很恐怖,你做好準備了嗎?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回顧起過去幾十年的台灣,幾乎每隔兩到三年,就會發生一起足以造成人 命傷亡的地震。與地震相關的準備與防災措施,已然是活在台灣必備的生 活技能。 但是,你知道你該擁有什麼樣的技能了嗎? 本集教育廣播電台「微型點子對撞機」,邀請到來自震識,地震知識部落 格的副總編輯,潘昌志老師,告訴我們活與地震共存的台灣,你必須知道 的地震與防災知識。
點閱數19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微型點子對撞機-當個地球村的公民-資源代表圖
web 微型點子對撞機-當個地球村的公民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環境保護很重要,你我都知道,但是怎麼將對環保的重視,變成有效的倡議,變成能實踐的主張,讓影響力能超越個人,甚是擴及全國、全世界的重大環保行動。就並不只是單純重視與否的環保行為或理念主張了,本集教育電台微型點子對撞機,邀請地球公民基金會李翰林主任,分享環保運動倡議者的工作是什麼?他們在意什麼,又是如何去推動著這些理念慢慢地實踐。 對於一般民眾的印象,有一些人可能會覺得,環保團體大概就是會常常倡導著一些環保的行為,例如像是少用棉洗餐具等等。或是當一些汙染事件發生的時候,就會在一些政府機關或相關企業處看到有許多環保團體在聚眾抗議著。事實上,廣義的環保團體忠,各有截然不同的主張、理念與行動方式。大致上可以分為三類: 環境維權團體:環境維權團體的目的在於維護受害者的權益,例如在有汙染或影響之虞的工業區、廠房、設施等,鄰近居民可能會因為這些設施而成為受害者,常組織成成自救會形式,來串聯力量向政府或業者抗議,或是爭取合理的補助或賠償。立於在苗栗苑裡一帶,就曾經風力發電設施距離居民過近,而促成當地民眾組成苑裡反瘋車自救會。 環境教育團體環境教育團體的目的,則是認為環保的行為,是可以被教育、被推廣的。環教團體也會構思出更智慧或是更親民的環保行為,讓實踐環保不見得需要向苦行僧的修練一班需要非常刻苦耐勞才得以達到。此外,有一些環境教育團體,例如荒野保護協會,會不定期的開設一些生態課程、生態旅遊。讓民眾藉由親近自然、了解環境的過程中,轉化為對環保重視的動機。 環境倡議團體相較起另外兩種組織,環境倡議團體則和一般人的生活有一點遙遠,環境倡議團體的工作做點,在於檢視與監督既有政策、法規之中,不適宜或值得改進之處,並設計出更好的法規與政策來取代。環境倡議團體往往也會積極參與與環保有關政策的公聽會或說明會等,來提出對環境更為友善的政策建言。因此環境倡議團體中,對於政策設計、法規研擬的人才需求就特別高。 以地球公民基金會來說,地球公民基金會起源於高雄地區的水污染、空氣汙染等事件,他們曾與教育局等合作,推出了校園空汙旗,來讓大家對空汙能有更即時的反應。也關注了因花蓮水泥開採,而引發的礦業法修改。近年,更關注涉及全國性的議題,例如能源轉型、責任科技與循環經濟,以及國土計畫的發展思維。 這些不同理念,不同作為,不同關注議題與不同的議題尺度,都仰賴著性質不一的環保團體,或是環保行動者的努力。無論小至個人的行為,大至國家的政策規劃,希望能有越來越多人加入環保理念的行列,協助監督、倡議,並推動著更好的制度演進。
點閱數30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微型點子對撞機-守護星空-資源代表圖
web 微型點子對撞機-守護星空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在山裡裝了一支路燈會發生什麼事?照亮了道路?讓行走於山林間的遊客更安全更舒適?光明的環境似乎總代表著安全、安心與進步,但真的只是這樣嗎?在今天的點子對撞實驗中,我們邀請到台北市天文協會常務理事,台灣知名的觀星愛好者,劉志安老師。來談談光害防治與星空環保的概念。 2016 年 6 月,公路總局在合歡山昆陽及武嶺設置了三隻路燈,雖然本意是為了提升用路人的安全,但卻在短時間內迅速引起台灣眾多天文愛好者的反彈。部分新聞媒體更用「殺了合歡山銀河」、「簡直台灣之恥」等激烈用詞批評。隨著輿論的發酵與立法委員招開記者會的關注,公路總局很快地將路燈撤離。這似乎往常民眾或民代要求建設的行為剛剛好相反。 造成這樣相反的行為,是因為對於天文社群來說,合歡山一帶因為有公路通過交通方便,但過去保護良好沒有光害。又高因海拔相對穩定天氣狀況,使得合歡山成為天文愛好者的聖地。例如1996 年起,台中市天文學會於每年秋季辦理的「星空饗宴(Star Party)」,地點就在合歡山翠峰。 但是,對於天文觀測來說,微小的光害卻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在觀測亮度不高的星體時,任何人造的光源,都會影響觀測的品質。如同當我們望向照明燈或是火光的時候,你就很難看清楚光源背後有什麼東西。 因此,國際暗天協會(International Dark-Sky Association, IDA)把光害稱為「光汙染(light pollution)」,定義是由人造光源所產生的有害效應,包括:眩光(glare):過度明亮造成視覺不適。天空輝光(sky glow):人類居住地區的夜晚天空增亮。光侵擾(light trespass):光線打入無意或不需照明的地方。雜亂光(clutter):明亮、令人混淆且過度的光源聚集。各種人造光源,形成以上四點的效應,都可稱為「光汙染」。 此外,從生態的觀點來看。大自然其實並不存在在夜晚間仍能持續發出高強度光源的物體。因此,在夜晚恆亮的路燈,也會影響到附近趨光生物行為,更改變區域生態,與保護自然環境為目的的國家公園,又有一些目的上的衝突。 如同環保一般,只是在光害防制與星空環保之中,我們關注的並不是化學汙染物,而是各種人類行為所產生的多餘光線。如果能更智慧地控制減少光線的浪費,不僅能省下電費與不必要的能源消耗,還能夠把曾經璀璨的星空給還給我們。 雖然對於今日的生活型態,我們大概免不了還是都在當低頭族,但如果我們對於整體環境的發展,能有更好的光害防制、星空環保概念,也多認識一下在台灣相當蓬勃有活力的觀星社群,這就讓我們有機會也能當當抬頭族,看的不是螢幕裡的明星,而是夜空中伴隨人類文明進展的星空。
點閱數21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微型點子對撞機-孩子好像怪怪的,怎麼辦?-資源代表圖
web 微型點子對撞機-孩子好像怪怪的,怎麼辦?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小時候有一些人會有個印象,班上可能有一兩個小朋友怪怪的,他們太安靜不理人或是太吵鬧無法克制自己,或是有一些搖頭晃腦的突出行為。或著是班上總有幾個小朋友被欺負或愛欺負人。這些不太一樣的跡象,有時候並不只是孩子聽不聽話乖不乖,還可能是有一些心理上的狀況,需要家長與外界的協助。本集教育電台「微型點子對撞機」邀請專長為臨床兒童心理病理、臨床兒童心理衡鑑、臨床兒童心理治療與親子教養諮詢的臨床心理師,林希陶老師,來與我們談談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困擾或阻礙。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父母最擔心的往往是孩子是否會有發展遲緩的問題。或著如果孩子真的有發展遲緩的問題,越早治療往往能有越好的成效,因此對父母來說,如果能有助於早期發現問題的方法或心態建立,就能給予孩子很大的幫助。例如以「兒童健康手冊」所附的「簡易兒童發展量表」來說。這個量表的設計目的就可以作為一種簡易的篩檢,配合在兒童預防接種時一併評估。對於大部分的兒童來說,九成以上的兒童都能在評估上得到90分以上,如果評估分數有兩次以上都只有80以下的話,或是有兩個項目以上都沒有通過的話,就需要進一步轉介到醫療院所。例如,對於九個月大的小孩,如果語言溝通這個領域中,「轉向聲源」及「發出單音」都未做到;至十二個月大時,在同一領域中,「以揮手表示再見」、「模仿簡單聲音」也未做到,父母就需要有所警覺,尋找專科醫師進行相關檢查。孩子稍微成長比較大,會開始與社會有更多的互動時,有一些孩子,也可能會有一些外顯行為的異常。例如以自閉症來說,自閉症的流行率在各國大約是1%,並不算是個罕見的疾病。罹患自閉症的孩童,會同時有人際互動的障礙、語言問題及重複刻板的行為或興趣等三大現象。也由於自閉症的流行率較高,很多時候人們會誤以為那些喜歡關在家裡、晝伏夜出、或是很「宅」,就是一種自閉,但這其實只是名詞和形容詞上的誤用,兩者是毫無關聯的。類似這樣對精神疾病的不瞭解和誤解,往往會造成更多的傷害。例如有些人以為,自閉症患者都會有過人特殊才能,如電影中會演到的數學天才或記憶天才,但實際上這種具有有特殊能力的自閉症個案,只佔了自閉症族群中約5~10%,多數自閉症者,反而是有智能不足的困擾。同時,也因人們對精神疾患的不理解,心態上不願意承認而延誤送醫。在社會氛圍上,過去也曾發生年輕自閉症患者,在公共場所時,因不善言語與行為與常人不同,而導致多名民眾誤解恐慌。對於父母來說,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仔細觀察孩子的發展過程,合理合適地運用一些發展的指引,但也不需要過度恐慌短暫的發展速度差異。以及,當孩子確實出現異常時,及時尋求醫療協助,正確理解兒童心理病理的的基礎知識,才能好好地協助孩子度過人生的難關。
點閱數20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微型點子對撞機-星座與心理測驗的秘密-資源代表圖
web 微型點子對撞機-星座與心理測驗的秘密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許多人認為,我們活在一個科技發達的時代,我們登陸火星、探索太空、觀測宇宙星象的秘密。但我們也會不斷地聽到身邊的朋友們討論著星座與運勢,跟隨著星座老師的生活指引,或是在網路上做著各式各樣的心理測驗,來了解自己的性格。這些東西是無稽之談,還是有其玄妙之處呢?本集教育電台「微型點子對撞機」,邀請到筆名海苔熊的心理學家程威銓,用心理學的方法,一窺占星術與心理測驗的秘密!許多占星老師,或是報章雜誌、網站等都會提供關於各星座的運勢分析。這些運勢分析從愛情、金錢、工作到與家人朋友的相處情況,都給予了一定程度的預測與建議應對方式。在天文學、太空科技發達的今天,雖然都是基於星象的研究,占星學或占星文化,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樣貌,也常被嚴謹的科學家斥為無稽。雖然從天文學的角度,要從天體的運行推倒到每個人的運勢變化,實在難有符合邏輯的論證,但看看這些星座運勢的建議和自己的生活處境相比,其實很多時候還真的蠻準的,也真有一些參考價值,似乎占星學的背後還真的是有一些準確度的。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許多占星與性格分析的用字遣詞,其實都隱含著一些模糊空間,例如:「xx座的人,你需要別人喜歡你與欣賞你,但你通常對自己很嚴苛。你雖然有個性上的缺點,但通常會加以彌補。你有很多實力沒有好好發揮成你的優勢、你的外在表現很有自律也很自制、內心卻比較焦慮不安。有時候你會比較懷疑自己是不是做對決定或事情。......」──改編自( Wiseman,2008 ),在這樣的模糊論述中,人們會很容易選擇性地注意自己認同的事情與資訊,而覺得這樣的敘述,怎麼看怎麼準確,這就是所謂的巴納姆效應(The Barnum Effect)。不過,整個占星文化中,並不只是利用巴納姆效應而已,事實上在占星文化中,成功的這些星座老師,他們都與觀眾或聽眾,有著一定程度的互動。星座老師根據占星術所提供的資訊,並不只是性格分析或運勢預測,還包括了許多因應時勢或社會動態的生活指引或心態建言。這些指引與建言,對現代人來說,如同有人陪伴一般,扮演了一個傾聽與回饋的角色。這樣的角色彌補了一些人心中的空缺,同樣也回饋加強了聽眾對星座老師的信任度,與對其預測的準確度。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網路上可以常常看到的各種非正式心理測驗,這些心理測驗同時應用到了巴納姆效應來讓人們覺得是準確的,同時也扮演著對生活的指引,而被人們所需要著。這些運用心理到心理學原理的現象或文化,或許並非全然的無稽之談,更有其被人們需要的存在必要。不過,也仍有著一些不正當的宗教或組織,利用著類似的現象來吸納信徒或斂財。理解這些心理學上的祕密,就有機會能洞悉並防範這些濫用心理學的宵小之輩囉!
點閱數22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微型點子對撞機-風力發電-資源代表圖
web 微型點子對撞機-風力發電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風力發電是人類最古老使用自然資源的方式,在還沒有電力和火力時,人類就開始利用風力,像是帆船、風車,作為運用自然資源的方式。今天在台灣竹南到彰濱沿海一代,你也可以看到有數百架風力發電機聳立著,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扮演著關鍵的腳色。本集教育電台「微型點子對撞機」,邀請到參與眾多我國離岸風力發展計畫,知洋科技公司總經理湛翔智博士,來深入剖析風力發電的原理與技術,以及風力發電在台灣的歷史與展望。風力發電的原理相當簡單直觀,就像是把家裡電風扇的運轉方式倒過來,電風扇是將電能轉換為機械能,就會吹出涼涼的風,風力發電是靠著風去推動葉片,然後轉換為電能。在組成上要組成元件包括葉片、轉動軸、發電機及電纜。依其設計與用途,還有垂直軸式跟水平軸式,上風式與下風式等不同設計方式。對於風力發電機的興建來說,除了機組本身的機械工藝,更重要的是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各種風力發電機的設計都有最低跟最高風速的運轉限制,因此若要能提升風力發電機的效率,興建前的環境調查與風場觀測資料,是其必不可缺的關鍵工夫。對於台灣來說,我們有將近98%的能源倚賴進口,像是石油、煤炭跟天然氣,這些原料的價格高低波動,常在短時間內就影響到我們的經濟與生活。如果風力發電在台灣能穩健發展,並在能源中佔有足夠的比例,這就有機會能降低我們對能源進口的倚賴程度,同時風力發電機的發電過程不排碳,更沒有汙染,廣泛興建下不僅有助於降低碳排放,更能帶來更為潔淨健康的環境。然而,風力發電在台灣的發展仍遭受相當阻力,大型風力發電機均仰賴進口,國內自產的技術與量能都有待提升。此外,陸域風力受地形影響,風速穩定度不比離岸風力。且風力發電架設地點多屬非人口密集區的沿岸,往往缺乏電網設備與合適併網設施。此外,陸地上風力發電機的可裝設地點有限,噪音與陰影對鄰近居民也有一定影響而導致抗爭。湛博士呼籲,以客觀的數據為出發點,訂定嚴格且合理的標準。才能在開發與在地居民權益之間,找到雙贏的機會。古老的風力資源,在今天才正要開始發揮它的威力。風力發電的運用,在今日也有多種模式發展中,唯有持續推動政策或經濟的目標,讓發電的方式多元且分散。同時調整我們的用電習慣與提升節能技術。並從科學研究與教育方式,讓更多人瞭解台灣能源的現況與發展風力發電的必要。能源並非源源不絕,地球的資源也不容濫用浪費,唯有集眾人之智,征服技術、法規與資源分配不合理的阻礙,相信風力發電的發展,將能為我們帶來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點閱數25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可吸收式高分子體-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可吸收式高分子體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癌症、各種流感,或自體免疫等疾病總是讓人聞之色變,如果能有新一代的疫苗,達到經由一次疫苗接種,即能產生免疫追加的效果,那該有多好?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黃明熙博士和研究團隊設計出一系列「可吸收式高分子體」,開發不同分散形式的可吸收式高分子體,作為疫苗控制釋放之用,達到經由一次疫苗接種,即能產生免疫追加的效果。可吸收式高分子體具有:柔軟系統不塞針、自然分解安全高、微奈米級易辨識、控制釋放自然選、簡單方便無溶劑、免疫誘導防疫佳六大優勢,可以有效率的提高疫苗與藥物的遞送能力。黃教授當初接下這項任務時,首先考慮的,就是疫苗的安全係數一定要更高,所以在調配成分時,就更嚴格地去考量它的安全。可吸收高分子體於接種進入生物體內後開始進行分解,最後所有成分皆能經由正常代謝排出體外,組成安全性高,將引領創新性疫苗設計。歡迎收聽「新科技大未來」節目,一起來認識2018年未來科技展中,榮獲科技突破獎的研究吧!
點閱數8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新科技大未來-仿生機器人/ 多地形上輪腳複合移動載台-資源代表圖
web 新科技大未來-仿生機器人/ 多地形上輪腳複合移動載台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
你也許看過變形金剛,卻不一定聽過「仿生機器人」--近來興起的仿生科技,開發出各式仿生機器人,讓機器人擁有如生物系統般的特定功能,具有如同生物演化之後的感測、決策、運動三大功能。 台大機械工程學系林沛群教授在美國念書時,就開始投入仿生機器人研究,當時學校團隊以在自然界存活了上億年的蟑螂作為發想靈感,研發出「六足機器人」。回台灣任教之後,除了繼續研發六足機器人,也同步打造仿生物步態和人造發明輪設計的輪足複合機器人,使機器人同時具備在平地上平穩、快速、省能的腳力,以及在崎嶇地形上的穿越能力。 林沛群教授研究團隊,將大自然的豐富與神奇,生物演化的多樣姿態,導入人工智能之後,讓機器人能夠判別環境差異做出適當的反應,具備在各種地形上的移動能力
點閱數22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