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名:Paracentropyge multifasciata(多帶副鋸刺蓋魚)俗名:多帶副鋸刺蓋魚、多帶刺尻魚、多帶神仙棲息深度:20 - 70公尺形態特徵:體略高而呈卵圓形;背部輪廓略突出,頭背於眼上方微凹。吻鈍而小。眶前骨游離,下緣凸出,後方具棘;前鰓蓋骨具鋸齒,具一長強棘;間鰓蓋骨短圓。上下頜相等,齒細長而稍內彎。體被稍大櫛鱗,軀幹前背部具副鱗。背鰭硬棘XIII,軟條17-18;臀鰭硬棘III,軟條17-18;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鈍長形;腹鰭尖,第一軟條延長至臀鰭;尾鰭圓形。體呈灰藍色,腹部銀白色;體具9條由背鰭向下延伸而略窄於眼徑的黑色橫帶,橫帶延伸至腹部及臀鰭部位會轉為黃色橫帶。背鰭及臀鰭灰藍色;腹鰭黃色;尾鰭淡色而有點斑散佈。棲所生態:棲息於外礁斜坡的洞穴或細縫內,偶可見於清澈的潟湖區。性羞怯而機警,總是活動於巢穴附近幾公分內的範圍。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東印度洋的可可斯群島至社會群島,北至日本,南至澳洲大堡礁。本種為發現於蘭嶼海域的新紀錄種。漁業利用:偶以潛水方式捕捉。為觀賞魚類,無食用經濟價值。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修改日期:202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