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自然科學-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5,852
捕風活動5-資源代表圖
web 捕風活動5
黃美玲/桐林國小國小3年級
捕風活動
點閱數324
下載數93
修改日期:2011-11-15
河水警戒線-資源代表圖
web 河水警戒線
陳珍宇/縣立賓茂國小國小5年級
以台東鄉金峰鄉富山溪為例
點閱數218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1-12-27
photostory-海東成長-2-資源代表圖
web photostory-海東成長-2
陳詠綺/海東國小國小1-6年級
以照片說故事的方式介紹海東的校園 學生須利用照片用軟體編輯
點閱數11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2-12-07
聖誕紅的花與葉-資源代表圖
web 聖誕紅的花與葉
莊文錦/市立桂林國小國小3年級
當日照時間漸漸縮短時,聖誕紅的葉片會漸漸轉變為紅色,一般誤認為是聖誕紅的花,其實是是葉片特化而來,它真正的花是中間黃色的,具有唇形蜜杯小小的黃花,這張照片可以清楚地區分兩者~
點閱數557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12-12-05
Thysanophrys chiltonae (窄眶多棘牛尾魚)-資源代表圖
web Thysanophrys chiltonae (窄眶多棘牛尾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Thysanophrys chiltonae(窄眶多棘牛尾魚)俗名:窄眶繸鯒、竹甲、狗祈仔、牛尾棲息深度:1 - 80公尺形態特徵:背鰭鰭條I-VIII, 11-12;臀鰭鰭條12-13;胸鰭鰭條19-20;腹鰭鰭條I, 5;尾鰭分叉鰭條10。側線鱗53-54;鰓被架7。體延長,平扁,向後漸細尖,縱剖面略呈圓柱狀。頭部呈縱扁,眶間隔稍寬。吻平扁而短,為眼徑之1.3倍。頭長為吻長之3.0-3.1倍。口大,上位,向後延伸未達眼睛前緣。眼大,眼後無凹陷。體長為頭長之2.6-2.7。鋤骨齒兩叢。頤部具發達側線管。眼上方不具附肢。間鰓蓋骨具附肢,葉片狀。頰部具單稜。眼下稜具6-7棘。前鰓蓋骨上方具3棘,上棘較長,下方不具向前之倒棘。虹膜分叉型(branched),各分支末端分叉。眼眶前具1棘。眼眶上方具1棘。側線鱗具雙開口。頭部及身體灰黑色,具有許多白色細斑;下半部白色;背部具有5-7明顯鞍狀斑;眼下部具有一明顯橫條紋;背鰭具有黑色及白色的斑點交錯;臀鰭白色;腹鰭基部具有一明顯大黑斑,後端具有數個不明顯黑斑;尾鰭具有白色及黑色斑點所形成條紋交錯。(何宣慶、林沛立編寫 2012/12)棲所生態:底棲性,主要生活在珊瑚礁的沙泥地或潟湖。肉食性,以底棲性魚類或無脊椎動物為食。利用體色之擬態隱身於沙泥地,用以欺敵以及趁獵物不注意時躍起捕食。地理分佈:廣泛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海域,西起紅海及東非,東到馬貴斯群島,北至琉球群島 ,南至澳洲北部。屬於島嶼分布型。臺灣分布於南部、西南部、東北部、澎湖、綠島及蘭嶼等地。漁業利用:中小型魚類,偶被漁船捕獲,可食用,但不具規模性經濟價值。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7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生物∕生殖∕動手做一做-資源代表圖
web 生物∕生殖∕動手做一做
廖心瑋/臺灣大學醫學院國中7年級
本學習單元適合教師進行生殖教學之數位媒體使用並可提供國中一年級學生進行自我學習及教師教學媒體之使用。
點閱數251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3-09-27
生活科技∕數碼忍者∕下忍測驗-資源代表圖
web 生活科技∕數碼忍者∕下忍測驗
林政宏/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中8-9年級
本單元由半導體簡介切入,簡介電晶體與積體電路,二進制數字系統、二進制數字加減法運算、基礎邏輯閘與布林代數。並藉由「虛擬實驗」、「趣味實驗」與「探究實驗」瞭解數位電路的設計方法與應用。「多元化評量方式與試題」採用活潑互動的方式進行評量與測驗。
點閱數7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3-09-27
Coelophrys brevicaudata (短尾腔蝠魚)-資源代表圖
web Coelophrys brevicaudata (短尾腔蝠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Coelophrys brevicaudata(短尾腔蝠魚)俗名:短尾腔蝠魚、棘茄魚棲息深度:637 - 11050公尺形態特徵:身體澎大,呈箱型。眼睛在頭部兩側,通常背視不可見。吻觸手與周邊膜連結,無法自由伸縮。吻觸手基骨細長,呈針狀。餌球具有兩不完全分離之下葉以及一薄片狀上葉。吻槽相當大且深,餌球可完整被收納其中。腹鰭極小。胸鰭基部與身體緊密連結,不具有肘。背鰭鰭條5-6;胸鰭鰭條14-15;臀鰭鰭條4。標準體長為鰓孔前長之1.2-1.4 倍,為眼徑之42.-5.5 倍,為眼間距之3.0-3.3 倍,為吻槽寬之5.2-5.9 倍,為口寬之3.2-3.5 倍,為尾長之5.6-7.3 倍。體盤略長,頭呈箱型,後方較前方略寬。眼大,位於頭部側面。吻槽寬且深,開口與眼徑約等寬。腹鰭小。口寬且大,較眼間距寬。尾柄短,約與臀鰭等長。皮膚薄,接近透明。全身覆蓋單一之細棘,側線鱗兩側棘較發達,末端單一不分叉。下鰓蓋骨棘不發達且不分叉,大小約與側線棘一樣。臀鰭後方與尾鰭基部具有膜相連。保存標本體色呈灰白色,體盤後方2/3左右通常較黑,腹鰭及胸鰭色黑,腹膜為黑色。本種為小型偶見物種,成魚體長不超過7 公分。模式產地:About 50 kilometers west of Leupung, Aceh Besar Regency, Nanggröe Aceh Darussalam/Aceh Territory, Indonesia, eastern Indian Ocean, 5°23'02"N, 94°48'01"E, Valdivia station 207, depth 1024 meters.棲所生態:深海大洋性。地理分佈:分布於西部太平洋及熱帶太平洋地區,北至日本南至澳洲,少數記錄於印度洋。漁業利用:無相關漁業利用。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9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Parenchelyurus hepburni (赫氏擬鰻尾鳚)-資源代表圖
web Parenchelyurus hepburni (赫氏擬鰻尾鳚)
邵廣昭/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魚類資料庫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名:Parenchelyurus hepburni(赫氏擬鰻尾鳚)俗名:赫氏龜鳚、狗鰷棲息深度:1 - 4公尺形態特徵:體長橢圓,稍側扁;頭稍扁平;間鰓蓋骨之腹後側有突起,向後超過上舌骨之後緣。頭頂無冠膜;頭無鬚。鰓孔長比眼徑還小,止於胸鰭上基部。上下唇平滑;上下頜各側後方具一犬齒。D. XI, 18; A. II, 19; P. 13; V. I, 2。背鰭無缺刻,背鰭、臀鰭與尾鰭基部以鰭膜相連。體黑褐色,散布白點;除腹鰭、胸鰭、尾鰭及臀鰭鰭緣為灰色外,餘為黑褐色;背、臀鰭具有2-3行呈縱列白色;尾鰭亦散布白點。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沿岸潮間帶礁石潮池區,深度4公尺內,常藏身於洞穴或縫隙內,受驚嚇時可見其用一前一後的方式跳躍於潮池與空氣間。以藻類、碎屑和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馬達加斯加至薩摩亞,北至日本,南至新加勒多尼亞等。臺灣分布於東部海域。漁業利用:小型魚類,僅具學術研究價值。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點閱數6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1-10-24
地球科學∕礦物-晶亮礦物資源∕台東礦物收集的分類-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球科學∕礦物-晶亮礦物資源∕台東礦物收集的分類
陳彥傑/台南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國中9年級
本學習單元適合國中三年級學生自我學習,教師亦可在教學中運用此單元內容進行教學與評量。
點閱數7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