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29
歷史-后里馬場-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后里馬場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6年級
后里馬場,其淵源可追溯至日治時期,是當時臺灣總督府經營的產馬牧場。二次世界大戰後,馬場曾先後隸屬於臺中縣農會及軍事管制之下。直至民國四十一年,正式納入國防部聯勤種馬牧場的管轄,成為培育優良種馬以及訓練國防騎兵的重要基地。在臺灣亞熱帶的地理環境下,后里馬場能成為珍貴的種馬繁殖地,展現其獨特性。民國八十六年,臺中縣政府將馬場的管轄權委託予后里鄉公所,轉型朝向觀光休閒遊憩的方向發展。民國九十九年,后里馬場的管理權責歸屬於臺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迎接各地觀光遊客。馬場不僅是人們休憩遊玩的場所,更是一處能讓人們感受歷史氛圍的珍貴場域。
點閱數12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歷史-南庄事件史蹟-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南庄事件史蹟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4年級
南庄事件發生於1902年,是賽夏族與泰雅族歷史中的重大事件,亦深刻影響南庄地區的族群發展與社會變遷。事件當日,在日本殖民政府舉行的歸順式上,泰雅族薛大佬遭設計槍殺、賽夏族日阿拐受傷逃逸,造成數十人犧牲。史蹟如南江水岸公園與南庄國小周邊地區,皆為事件現場與紀念空間。該事件留存大量日本文獻,經學者詮釋及地方耆老口述,事件脈絡清晰,具有極高歷史真實性與記憶價值。今日,族人與在地居民於萬善諸君之義塚舉辦慰靈活動,展現族群和解精神,使此地成為和平與反思的重要象徵。事件亦為賽夏族歷史的轉折點,其影響延續至語言、文化與社會制度等層面。
點閱數15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歷史-卑南考古遺址-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卑南考古遺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6年級
卑南遺址位於臺東市郊,是臺灣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史前聚落遺址,距今約2,000至3,000年。遺址於1980年南迴鐵路工程中意外重見天日,引發搶救式考古,出土大量石板棺、玉器與建築遺構,為當時臺灣考古史上最盛大的發掘行動。卑南先民聚落坐落於依山傍水之地,村落規劃完整,住屋多為長方形,地面鋪石,後方設有儲藏糧食的砌石圈,此外當時的居民還建立了半地穴式的空間保存生鮮糧食,墓葬則常設於家屋之下,並且可以根據陪葬品發現當時有明顯的社會分級。發掘出的玉器數量與工藝水準極高,部分已被列為國寶,顯示其高度發展的工藝與社會分層。
點閱數16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歷史-山藤丸(Yamafuji Maru)-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山藤丸(Yamafuji Maru)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6年級
山藤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屬於日本山下汽船公司的運輸船,原為英國製造的B型戰時標準船,1920年於加拿大建成,歷經多次轉手後於1937年售予日本山下汽船公司並改為現名。,沉沒於澎湖群島附近。關於該船沉沒的原因有兩派說法,根據美國紀載,山藤丸是被美國的長鬚鯨號潛水艇發射的魚雷擊中而沉沒;根據日本紀載,山藤丸是在澎湖群島附近觸礁沉沒,目前已在澎湖附近觸礁沉沒的紀載較符合史實,為普通海難事故,並非戰爭攻擊。出水遺物包括銅管、金屬窗框、瓷器殘片等。該遺址保存完整,具重要歷史與考古價值,為認識二戰時期日本海運及澎湖戰時歷史的重要見證。
點閱數10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歷史-霧社事件‧馬赫坡古戰場-Butuc (一文字高地)暨運材古道-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霧社事件‧馬赫坡古戰場-Butuc (一文字高地)暨運材古道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6年級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Butuc一文字高地與運材古道,是1930年霧社事件的重要歷史現場。Butuc為馬赫坡戰線的激戰地點,日軍於昭和5年,西元1930年11月5日在此與賽德克族展開激戰,留下戰壕與砌石牆等遺跡,至今保存良好。事件導火線之一的運材古道,則記錄日治時期日人強迫賽德克族搬運檜木、勞役剝削的歷史,反映殖民政權對原住民族的壓迫。此地亦呈現賽德克族社會在殖民政策下的內部張力與族群遷徙歷程。Butuc與古道不僅為霧社事件的見證場域,更是理解台灣原住民歷史、抗爭與文化保存的重要據點。
點閱數11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歷史-馬場町刑場-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馬場町刑場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4年級
馬場町刑場,目前改建為馬場町紀念公園,原址為日治時期日本陸軍設立之臺北練兵場,作為步兵操練與騎兵訓練的場所,後曾改為飛行場。1950年代民國初期,該地成為槍決政治犯的刑場,是白色恐怖期間執行死刑人數最多的地點之一,確切人數難以考證,推估於1954年停止使用。為紀念在此遭難者,2000年將原址改建為紀念公園,園內設有紀念丘與碑文,成為社會大眾追思與反思歷史的重要場所。公園象徵對人權與歷史記憶的尊重,也見證臺灣民主發展歷程中的重要轉折。
點閱數915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歷史-金門僑鄉文化、古洋樓,以及永遠流傳的落番情-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金門僑鄉文化、古洋樓,以及永遠流傳的落番情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國小3-4年級
落番在金門話中的意思是下南洋,政府透過展示、教育與藝術創作,呈現金門人早年遠赴南洋打拚的歷史。由於資源匱乏,金門先民紛紛落番南洋,賺取改善家鄉環境的資本,而興建洋樓成為勤奮與榮耀的象徵。金管處彙整文史資料重現僑鄉文化,並為國小高年級學生開設落番的故事課程,傳承先人的奮鬥精神。紀錄片落番感動無數鄉親,榮獲國際獎項,舞臺劇落番情更由在地人搬演在地故事,深具共鳴。這些努力不僅保存珍貴文化資產,也使金門的歷史情感與全球移民經驗產生共鳴,連結在地與世界,讓落葉歸根的思念昇華為落地生根的文化力量。
點閱數108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一日昭和廣告人:1式教案、4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一日昭和廣告人:1式教案、4式學習單
陳怡璇老師/桃園市立永豐高級中學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1式教案、1項活動學習單
點閱數288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25-02-12
聽童謠認識臺灣——探究《唐老鴨遊寶島》:1式教案、4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聽童謠認識臺灣——探究《唐老鴨遊寶島》:1式教案、4式學習單
吳俐穎老師/嘉義縣私立協同高級中學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1式教案、4項任務學習單
點閱數324
下載數12
修改日期:2025-02-12
日治時期的女學生:1式教案、3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日治時期的女學生:1式教案、3式學習單
林立婷/武陵高中高中12年級,高職12年級
1式教案、3式學習單
點閱數324
下載數9
修改日期: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