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61
歷史-馬場町刑場-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馬場町刑場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4年級
馬場町刑場,目前改建為馬場町紀念公園,原址為日治時期日本陸軍設立之臺北練兵場,作為步兵操練與騎兵訓練的場所,後曾改為飛行場。1950年代民國初期,該地成為槍決政治犯的刑場,是白色恐怖期間執行死刑人數最多的地點之一,確切人數難以考證,推估於1954年停止使用。為紀念在此遭難者,2000年將原址改建為紀念公園,園內設有紀念丘與碑文,成為社會大眾追思與反思歷史的重要場所。公園象徵對人權與歷史記憶的尊重,也見證臺灣民主發展歷程中的重要轉折。
點閱數11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跨領域數位課程-文藝復興與圓-資源代表圖
web 跨領域數位課程-文藝復興與圓
陳泓曄、陳正宜/臺北市立南湖高級中學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數學/歷史/資訊
點閱數227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25-01-07
聽童謠認識臺灣——探究《唐老鴨遊寶島》:1式教案、4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聽童謠認識臺灣——探究《唐老鴨遊寶島》:1式教案、4式學習單
吳俐穎老師/嘉義縣私立協同高級中學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1式教案、4項任務學習單
點閱數212
下載數12
修改日期:2025-02-12
【技高歷史科雙語課程】美蘇集團的對峙:雙語教學策略分析-資源代表圖
本影片旨在分享雙語歷史課程「美蘇集團的對峙」之課程設計,老師以教學目標切入,首先強調學科本位的知識點,透過核心概念延伸出學生應學習的英語字彙;再者,老師強調英語知識的延伸,連結課堂所學之字詞與實際生活;最後,在跨域學習的過程裡,老師能更加瞭解學生遭遇的困難點,以及透過共備的過程,加深對雙語的了解。而在準備雙語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能先從課室英語與生活英語著手,在師生皆習慣英語的進入後,慢慢推進到核心知識的英語使用。其中,教師特別強調中英的切換,語言的使用仍須以孩子的理解為最大目標,而在雙語歷史設計要訣裡,除強調與英文老師的共備外,更可融入生活化歷史素材,並善用5W作為設計架構,提供學生具體的學習脈絡。
觀看次數341
修改日期:2022-12-29
歷史-十三行考古遺址-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十三行考古遺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4年級
十三行文化遺址位於新北市八里區,是臺灣北部代表性的鐵器時代遺址,距今約1,800至500年前。該遺址出土的煉鐵爐與大量鐵渣顯示當時居民已掌握煉鐵技術,是臺灣鐵器文化的重要見證。十三行文化人同時擁有高超的製陶工藝,陶器表面常見豐富的幾何紋飾,具獨特美感與技術特色。遺址中亦發現玻璃、黃金、瑪瑙等非本地物品,顯示當時與外地有頻繁的貿易交流。除十三行文化層外,亦有圓山文化陶片、清代漢人及日治時期的文化層,文化脈絡豐富。然而,1990年起因八里汙水廠動工與後續開發,遺址多已遭掩埋,僅存小範圍保留區,原有沙灘也被工程廢棄物覆蓋,顯示其文化資產保存面臨嚴峻挑戰。
點閱數10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南一歷史科單元一史前時代與原住民1-3原住民的起源與傳說-資源代表圖
多媒體影片、平板、投影機、大電視、Nearpod 網路學習平台
點閱數843
下載數9
修改日期:2020-12-09
世界歷史古文明~中世紀重點複習-資源代表圖
web 世界歷史古文明~中世紀重點複習
陳星如/縣立宏仁國中國中7-9年級
世界史從古文明~中世紀是學生在學習上容易混淆的單元,故整理重點來協助學生釐清各文明的特色!此講義可供教師上課複習或學生自學使用
點閱數199
下載數8
修改日期:2024-12-26
跨領域數位課程-戲說蘆洲~國姓醮的緣起-資源代表圖
web 跨領域數位課程-戲說蘆洲~國姓醮的緣起
王姿婷、吳羿臻/新北市立鷺江國民中學國中7-9年級
社會領域-歷史/ 藝術領域-表藝
點閱數236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1-07
王爺及王船信仰(中文版)-資源代表圖
ebook 王爺及王船信仰(中文版)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授權製作/國家圖書館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全臺供奉王爺的廟宇,其王爺的由來有幾種不同的方式,有些是因王船漂至而迎請,有些是至其他王爺廟宇分靈,有些則是隨先民渡海來臺。王爺,如果是領有代天巡狩的旨意,也稱為千歲,大都只冠上姓氏,而不稱其名,例如「某府王爺」、「某府千歲」。桃園的王爺宮廟,大多集中在閩南人居多的桃園大園與新屋蚵間沿海地帶,其中有十二座重要的王爺宮廟。
點閱數131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7-12
歷史-卑南考古遺址-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卑南考古遺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6年級
卑南遺址位於臺東市郊,是臺灣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史前聚落遺址,距今約2,000至3,000年。遺址於1980年南迴鐵路工程中意外重見天日,引發搶救式考古,出土大量石板棺、玉器與建築遺構,為當時臺灣考古史上最盛大的發掘行動。卑南先民聚落坐落於依山傍水之地,村落規劃完整,住屋多為長方形,地面鋪石,後方設有儲藏糧食的砌石圈,此外當時的居民還建立了半地穴式的空間保存生鮮糧食,墓葬則常設於家屋之下,並且可以根據陪葬品發現當時有明顯的社會分級。發掘出的玉器數量與工藝水準極高,部分已被列為國寶,顯示其高度發展的工藝與社會分層。
點閱數10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