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285
筏子溪淨灘-資源代表圖
web 筏子溪淨灘
傅椲淇/市立六寶國小國小5-6年級
相關課程:因應高年級社會領域認識家鄉與家鄉的自然資源單元,並培養實作綜合領域的團體合作,做統整與延伸學習。淨灘緣由:生態的筏子溪為台中市區重要溪流,即使台中市民日常生活排放用水匯入,因溪流自淨能力優異,使溪流仍舊擁有豐富的生態,然與日俱增的大量垃圾傾倒與堆積,使得與之成一脈的海洋因此而成為垃圾集中庫,將生態導覽與淨溪課程結合,透過現場環境介紹、撿拾垃圾、生態導覽,希冀市民從小培養愛護河川的心志,持續推動水與綠守護河川行動,讓溪流更乾淨、更親民。淨灘範圍:筏子溪朝馬路(虹揚橋)溪段。筏子溪介紹(轉自維基百科)筏子溪位於台中盆地的西側,屬於烏溪水系,主流長度21.25公里,流域面積132.6平方公里。筏子溪地理筏子溪是一條平地河川,河床十分寬淺。目前主要功能為提供沿岸農田的灌溉用水和排水。筏子溪的流向主要呈北北東向南南西,流經行政區有台中市神岡區、大雅區、烏日區、西屯區以及南屯區。筏子溪流域由於腹地廣大,加上開發較少,故許多穿越台中市的台灣南北交流動脈,例如中山高速公路、台灣高速鐵路、台74線中彰快速道路,皆係沿著筏子溪的兩側興築。筏子溪水文其源流出至葫蘆墩圳系統的五汴分流(位於臺中市神岡區岸裡里西北角的「五汴」),後先向西南西沿岸裡里、社口里、社南里西北邊界流,匯集雷公埤圳溝後轉向南流入大雅區境內,沿上楓里與員林、大雅兩里交界,流至與三和里交界處匯入東門支線圳道。東門支線續沿三和里、大雅里交界轉向西流入大雅區街區南側匯集土地公汴的紅圳壩仔埤,後改稱大雅排水,轉西南流至橫山里下橫山聚落,與橫山支線圳道,又稱橫山圳排水的十三寮排水在橫山里振興路埤仔腳福德祠會合後,始稱筏子溪。筏子溪本流轉向南流入西屯區,至中山高速公路台中交流道西北側,與港尾仔溪匯合後一路南流又東接麻園頭溪,沿途匯集了大肚台地山麓各野溪與農田的排水後,經台中市西屯區、南屯區兩區,於烏日區注入烏溪。橫山支線圳道的水源來自於由大甲溪及其支流食水嵙溪取水的葫蘆墩圳本圳,經由軟埤溪及下埤幹線兩次分流後,於五汴再度分流成浮圳、中央支線、南貝支線及橫山支線四條圳道。筏子溪歷史筏子溪溪名的由來,是因為以前筏子溪風光明媚,經常有人在溪岸邊垂釣,並以竹筏為水上往來的交通工具,所以習慣稱它為「筏子溪」。筏子溪流域的開發,與台中盆地的開發歷史有關。在漢人開墾台灣中部之前,筏子溪流域是平埔族的活動範圍。在清廷領台之前,漢人足跡罕至,屬內山地區,長久為巴布薩族貓霧捒社的活動範圍。從清領時期康熙年間開始,至乾隆末年時,係大量開發時期。為了因應墾殖所需,鑄造犁頭與打製農具的打鐵店舖林立,因而現今的台中市南屯區南屯里,舊名為「犁頭店」。雍正十年(西元1732年),清廷為便於統理,在犁頭店街側邊設立貓霧捒巡檢署,促使犁頭店成為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機能城鎮,帶動台中盆地的繁榮興盛。墾殖型態主要有兩種,一是「割地換水」,其中以張達京為首的六館業戶於1723年開鑿水圳,利用與原住民換取土地來開墾的方式最為有名。其中,神岡、大雅都是以上述方式開墾而成。另一則是以官方的力量展開有計畫的拓墾,例如清朝台灣總兵張國和藍廷珍先後開墾了南屯、西屯一帶,因而出現「張鎮莊」、「藍興莊」等地名。而筏子溪注入大肚溪的烏日一帶,也於雍正年間,由藍天秀、張嗣徵合資開發,稱「藍張興莊」。
點閱數568
下載數5
修改日期:2025-07-28
再造歷史現場-文資修復微電影—第一部 REPAIR 修復關係-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文資修復微電影—第一部 REPAIR 修復關係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透過串連臺中文化城中城區域中各修復建物據點,形成民眾理解臺中市文化資產之路徑,以創新之詮釋觀點及導覽活動策劃,提高參訪大眾對文化資產的認知及觀念,亦同時推廣文化資產保存與活化再生價值。於民國108年(2019)12月28日至民國109年(2020)3月1日辦理「串遊季」成果展,主要展場為臺灣府儒考棚,串遊展場為西區四維街日式招待所、臺中地方法院舊宿舍群、臺中刑務所官舍群,獲得2020金點設計獎及2020日本百佳獎。並於民國108年(2019)12月產製串遊季reuse修復工具黑繪樣式文創品:板夾、玻璃水杯2式、線圈筆記本3式、鐵捲尺、圖樣膠帶。 計畫同步以歷史空間再造修復過程或相關活動過程之內容拍攝3部微電影,第一部為《REPAIR修復關係─在歷久與彌新之間,願意一起跳一支舞》,以修復(REPAIR)為原點,探究2019年"REUSE串遊季"展覽背後,如何透過文化串遊帶領民眾認識、接觸城區老建築,再從城區文化資產的積累建構屬於臺中的再造歷史現場。第二部為《RECONNECT創作觀點─重新擾動理所當然,開啟街區生活想像》,以創作連結(RECONNECT)為徑,收錄REUSE串遊季創作者的創作觀點:如何看待修復,並透過創作連結、親近修復。第三部為《RE:街區串門─像一段前進的節奏,帶我們往前方探索》,從修復為起點、創作連結為徑,穿梭舊城,串門交流在城中城激盪出REUSE創作觀點的漣漪。
點閱數28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再造歷史現場-大溪遊戲小學堂 5 一齣紙偶戲腳本-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大溪遊戲小學堂 5 一齣紙偶戲腳本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以「傳世」為理念,透過「李騰芳古宅」與「大溪風土故事」兩大主題,於古蹟內設計各種生動有趣的遊戲與五感體驗,讓親子共遊共學,鼓勵孩童親近文化資產與大溪鄉土,透過玩樂,激發對古宅之興趣與知識學習,傳承人文價值。 本案規劃古宅生活趣、起厝養成班兩種主題學習方案,並以兩種主題季節設計與辧理活動,合計執行10場次,包含結合中興國小1—4年級、自學班校外教學的「小學生趣大溪」,和結合月眉休閒農業園區規劃月眉一日小旅行的「兒童節一起來大溪玩」。目前仍持續辦理本活動,於每月第四個週六舉辦,帶領大小朋友一同到李騰芳古宅學習體驗學習,認識古宅的建築與生活。
點閱數27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再造歷史現場-外國人找到臺灣的隱藏寶藏♡TW-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外國人找到臺灣的隱藏寶藏♡TW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民國109年(2020)7⽉起⾄10⽉間新北黃金博物館藉由「水金九礦山採金之路遊程體驗暨行銷規劃」計畫,規劃⽔⾦九礦⼭採⾦之路之深度旅遊⾏程,透過黃金博物館人員與引路達⼈共同討論下,規劃出不同主題或難易度之⾄少6條具特⾊之散步路線,並設計⾄少6款散步地圖,以供來訪遊客使用。
點閱數15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社會四上第五單元:家鄉的節慶與節日-資源代表圖
web 社會四上第五單元:家鄉的節慶與節日
李淑芬/市立同德國小國小4年級
康軒版社會四上第五單元:家鄉的節慶與節日
點閱數777
下載數25
修改日期:2025-07-28
再造歷史現場-大溪遊戲小學堂 6 屋頂玩藝術 真的不『剪』單-資源代表圖
以「傳世」為理念,透過「李騰芳古宅」與「大溪風土故事」兩大主題,於古蹟內設計各種生動有趣的遊戲與五感體驗,讓親子共遊共學,鼓勵孩童親近文化資產與大溪鄉土,透過玩樂,激發對古宅之興趣與知識學習,傳承人文價值。 本案規劃古宅生活趣、起厝養成班兩種主題學習方案,並以兩種主題季節設計與辧理活動,合計執行10場次,包含結合中興國小1—4年級、自學班校外教學的「小學生趣大溪」,和結合月眉休閒農業園區規劃月眉一日小旅行的「兒童節一起來大溪玩」。目前仍持續辦理本活動,於每月第四個週六舉辦,帶領大小朋友一同到李騰芳古宅學習體驗學習,認識古宅的建築與生活。
點閱數26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再造歷史現場-嘉義市政府文化局107年度嘉義市木業製材所清查計畫紀錄影片-資源代表圖
嘉義市木業文化之資源盤點調查預計透過文獻蒐集,以分年、分區、分類進行檢索、整理論著、檔案、圖說資料,包含嘉義市日治時期製材木業、製材工廠、後端木材行家具行。與田野調查,包含製材木材行工廠基礎資料,重點為田野普查及訪談,包括攝影、測繪、以文字記錄使用現況、損壞及維修狀況、訪談進行背景調查,訪問建物所有人、管理人、附近居民、地方耆老及業者等,可能了解其歷史源起及過程者,補足文獻及現地清查之不足。最後,將其記錄建檔,包含製材建築全景、正面、後面、兩側及建築特色暨內部陳設等圖照,圖面說明包括地籍圖、建物範圍與使用配置圖、帄面圖,以及具有文化資產價值之建物損壞調查。 木業文化資源盤點調查可分為3個主要項目,分別為木業製材所清查計畫、重點工匠訪談影像紀錄觀點計畫與木業關聯體系系統化與木業軸帶建構。首先木業製材所清查,透過嘉義市轄內木產業上下游之產業結構資料彙整,並輔以田野調查、人物訪談、老照片蒐集、製作現有木業製材所清冊及其使用配置圖、編輯木業製材過程、機械儀器圖文說明,並辦理製材廠管理者之交流座談會。其次,重點工匠訪談影像紀錄觀點,以木業工匠清查計畫中,挑選拍攝重點木工匠師,其從事作品創作、修復、傳藝過程及木產業發展過程中的生命歷程作為主要論述,以影像方式記錄輔以口述訪談,加以說明其源由及理念並探討嘉義市木業的過去與未來可能;並舉辦記錄片發表會暨計畫文件展,宣傳該計畫之成果。最後,木業關聯體系系統化與木業軸帶建構,將木業關聯體系進行清查,對在地現有的產業進行盤查,並紀錄產業發展的歷史與影響因子。針對整體面貌取得更完整的理解後,系統性提出木都產業的發展綱要計畫,作為總體產業發展策略的指導與控制工具。
點閱數24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再造歷史現場-近礦 / 況好嗎?【近礦——風・光・坑道記憶】形象宣傳影片-資源代表圖
藉由民國109年(2020)舉辦的「2020再現瑞三黑金風華展覽」計畫,將在地的礦工文化及猴硐的黑金歲月展示給大家了解,展覽主軸緊扣在地單位對於礦工文史保存的使命感,以正向、積極的角度詮釋礦工勞動文化,期望勾起大眾共同反思現代勞動價值;另外計畫除了策劃展覽內容之外,亦有拍攝形象宣傳影片,以「近礦/況好嗎?」作為影片主題,邀請觀展者前來猴硐地區看展。
點閱數311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7-28
再造歷史現場-礦山藝術季徵件─在地居民版-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礦山藝術季徵件─在地居民版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礦業遺址是共同的記憶,山城紋理是彼此的資產,生活情境有人們的溫度,希望透過民國109年(2020)舉辦的礦山藝術季,將藝術與遺址進行融合,因此廣發邀請,希望藝術家們熱情參與水金九地區的礦山藝術季,將礦山藝術季獻給這座山城,也獻給當下生活的我們。
點閱數26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再造歷史現場-礦山藝術季徵件─青年策展人版-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礦山藝術季徵件─青年策展人版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礦業遺址是共同的記憶,山城紋理是彼此的資產,生活情境有人們的溫度,希望透過民國109年(2020)舉辦的礦山藝術季,將藝術與遺址進行融合,因此廣發邀請,希望藝術家們熱情參與水金九地區的礦山藝術季,將礦山藝術季獻給這座山城,也獻給當下生活的我們。
點閱數25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