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中7-9年級(四)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906
土地公的傳說-資源代表圖
web 土地公的傳說
張昀浚/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土地神的傳說非常多,大都是以慈眉善目的老爺爺形象居多,所以大家都尊稱為土地公。土地公的傳說不外下列四種:1.在傳說中,土地公是專精農事,熱心公益,指導人們從事農耕,農作物獲得大豐收,人們感念他的恩德,所以蓋廟祭祀。2.土地公是為民除害,與大蛇搏鬥而犧牲自己生命。3.土地公是愛民如子,體恤民間疾苦,人們所尊敬的好官。4.土地公是個認真盡職的僕人,為了保護小姐,把所有的衣服給小姐穿,自己活活被凍死,人們感念他的忠誠,所以蓋建廟祭祀。這位慈眉善目爺爺的名字叫做「張福德」,所以土地公又稱為「福德正神」。在人們心目中,土地公從掌管土地的神明逐漸轉變成能夠能夠為民除害、體恤民間疾苦的掌管雜務之神。
點閱數817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0-05-26
五功-資源代表圖
web 五功
劉佩詩/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從《古蘭經》經文中可得知伊斯蘭教有六大基本信仰。一、信仰真主阿拉,祂的神聖性是絕對的,獨一無二;二、信仰天使;三、信仰經典,相信它是真主的最後一部經典;四、信仰使者,相信穆罕默德是真主的最後一位使者;五、信後世,相信死後復活和末日審判;六、信前定,相信宇宙一切人、事、物的發生都是真主安排和事先制定的。接受這六大信仰,就是伊斯蘭教的成員,但要成為一個完整的穆斯林,更要確實遵守五項宗教功課(Ibadat),這是穆斯林必須履行的基本責任。中國通稱五項宗教功課,念、禮、齋、課、朝為五功。「念」功,為五功之首,主要是指唸誦「清真言」或「作證辭」及一切讚頌真主的經文。其中心誠口服地唸誦清真言(al-kalimahal-Tayibah):「萬物非主,唯有阿拉,穆罕默德是阿拉的使者」,這是最基本的念功。「禮」功,又稱為「拜功」是信仰的支柱,指穆斯林面向麥加克爾白天房誦經、祈禱、跪拜等一套宗教儀式的總稱,它可以分為日禮、聚禮、會拜三類。最為人所知曉的是,每日五次的禮拜,為晨禮(破曉時)、晌禮(正午過後)、晡禮(太陽偏西時)、昏禮(黃昏)、宵禮(入夜),五次禮拜各有其特有的時間和儀式。此外,星期五的「主麻日聚禮」(Jumuah),所有穆斯林聚集在一起禮拜,可以彼此相互了解,也可以激發團體意識。「會拜」每年兩次,在開齋節(教曆10月1日)和宰牲節(教曆12月10日)各一次。禮拜是使人完全成為穆斯林的一種訓練課程,令人可想到自己與真主間的約定,感覺真主就在面前。「齋」功,每年伊斯蘭教曆的拉瑪丹(9月)全月齋戒。封齋期間,每天從破曉到黃昏,一般穆斯林不論如何飢餓口渴,完全都不能飲食。透過齋戒,穆斯林可以學會克制慾望,磨練心志,清心寡欲,獲得責任感和忍耐精神,並堅定信仰。「課」功,即繳納定量的課稅。如果穆斯林經濟狀況超過某一定特定水準,必須從他每年現款盈餘提出千分之二十五給一位值得幫助的人,施捨越多,真主給他的報償也越大。穆斯林可以藉此培養犧牲精神,免於自私及過度追求財富。「朝」功,即穆斯林在條件允許下,一生應朝覲麥加一次,如果不行可雇請別人代替朝覲。踏上先知出生之地,是穆斯林一生的夢想,完成朝功的穆斯林可以獲得「哈吉」(hajj)的榮譽稱號。朝覲季開始於伊斯蘭教曆的十月一日,為期70天,在教曆12月朝覲月的8日至12日期間朝覲,稱為「大朝」或「正朝」,其他時間朝覲稱為「小朝」或「副朝」。朝覲儀式:穆斯林先在規定地方受戒,遊轉天房,夜宿米那(效法先知在此休息),進駐阿拉法特平原上做禮拜,在薩法(Safa)和麥爾臥(Marwah)兩山之間來回奔跑七次。保衛伊斯蘭信仰,雖然不是基本教義,但古蘭經和聖訓卻一再強調其重要性。若宣稱信仰伊斯蘭教,則必須保衛伊斯蘭教,「聖戰」(Jihad)是護教的一部份,其意思為盡一己之力而奮鬥。但就教法(Shari’ah)而言,聖戰是指完全以真主之名與壓迫伊斯蘭教的敵人作戰,逃避此責任就是罪人。
點閱數73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6
生命的泉源--尼羅河-資源代表圖
web 生命的泉源--尼羅河
陳文珊/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希羅多德說:「尼羅河(Nile River)是上天賜予埃及的贈禮。」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全長約6671公里,在埃及境內長度為1530公里,流域面積約五萬平方公里,尼羅河谷和三角洲被譽為埃及文化的搖籃。尼羅河河水主要來源來自東非烏干達的維多利亞湖(Lake Victoria)與愛伯特湖(Lake Albert),以及夏季時降於東非山區的季節性雨水。
點閱數317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6
法顯-資源代表圖
web 法顯
范桂榕/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法顯,(399?416)東晉高僧,平陽郡武陽(今山西省襄丘縣)人。俗姓龔,三歲為沙彌,二十歲受比丘戒。因感於當時律典的缺乏,乃於晉安帝隆安三年,以六十歲高齡,結伴十人同行,徒步經西域和中亞十國抵達天竺(印度)求法。
點閱數501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6
埃及的相關地理位置-資源代表圖
web 埃及的相關地理位置
陳文珊/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現代埃及首都位於尼羅河三角洲頂點的開羅,位於非洲東北角與亞洲的西南角。西與利比亞為鄰,南與蘇丹交界,東臨紅海並與巴勒斯坦接壤,北臨地中海,國土面積100.2萬平方公里。埃及國土形狀接近方形,尼羅河河岸谷地約20至30公里寬,屬於狹長的耕地,河谷東邊為阿拉伯沙漠(Arabian Desert),西邊是利比亞沙漠(Libyan Desert)。
點閱數715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5-26
教案頻傳之因-資源代表圖
web 教案頻傳之因
林淑鈴/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民教衝突愈演愈烈,也和基督教義理儀式與中國儒家禮俗衝突有關。中國人對基督教禁止祭祖一事相當不滿。認為不祭祖者,與禽獸幾無差別。而基督教的平等觀念,也讓士大夫不滿。五倫觀念在中國已根深蒂固,君臣、父子豈能平等,簡直無君無父。此外,男女共同參加祈禱、聽道等聚會,讓講究男女之防的中國人,更是難以接受。民教衝突的爆發,「挖眼剖心」、「迷拐幼孩」、「誘姦婦女」等謠言的散播常成為導火線。由於中國社會重男輕女,產生了溺殺女嬰和拐賣男童的奇特現象。而天主教多設有育嬰堂,收養貧困家庭的孩子,尤其是遭遺棄的女嬰。教堂為了多方收養以造公德,會給予送養兒童者金錢補貼,如此卻助長犯罪,拐賣兒童案件層出不窮。而一般鄉民無知迷信,誤以為教會收容嬰兒幼童,是為了挖眼剖心以製作蠱藥害人,因此,一有謠言散佈,立即引起公憤,鄉民相率前往教堂理論鬧事,甚至爆發仇教、打教等激烈流血衝突的 “教案”。
點閱數418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6
清末開港後的社會事業-資源代表圖
web 清末開港後的社會事業
曾煥玲/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十九世紀,天主教再度來台傳教。當時的社會事業只有孤兒院一項。是由郭德剛神父於1866年派傳教員嚴振(另有一說其名為嚴超)到台南辦理孤兒院,收容孤兒,並花錢雇用乳母哺育年幼嬰兒。一年後有六十多個孤兒入院。而後遭遇動亂,南移高雄。1875年彰化羅厝也成立孤兒院。
點閱數451
下載數8
修改日期:2010-05-26
荷蘭的黃金時期-資源代表圖
web 荷蘭的黃金時期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大本營設立在巴達維亞(印尼),主要目的在於經營東亞地區,以擴張殖民地為手段,獲取商業貿易利益、資源和傳教為主要的二大目的。東印度公司成立的一百多年間,剛好見證了荷蘭的黃金時期,它在1799年解散,也正好是荷蘭黃金時代的尾聲。而這段時期,因為歐洲各強國的殖民地與貿易範圍的迅速擴張,引領了資本主義的逐漸盛行,許多中產階級和商業新貴開始出現,讓各國本身的經濟、社會體制開始產生巨大的轉變。
點閱數28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5
樟樹的植物特性-資源代表圖
web 樟樹的植物特性
王政文/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樟樹樹皮深褐色,葉互生,花被6片,卵形,外側光滑,內側有毛,雄蕊12枚,4輪,其中最內輪之3枚為不孕性,漿果球形,熟時呈紫黑色。
點閱數288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5-25
樟腦的代替品-資源代表圖
web 樟腦的代替品
王政文/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人工樟腦於1803年由德國藥劑師kindt 發明,發現以松脂製成的松節油可以提煉出類似樟腦的產品;德國公司嘗試量產後,1813年正式投入國際市場舞台,可惜因品質不佳,銷路不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品質終於改善,也漸次獲得各消費國喜愛,在國際市場佔有率節節上升,開始對臺灣的天然樟腦產生威脅。除了德國以外,之後,義大利、法國、美國與日本也相繼投入製造人工樟腦的市場。人工樟腦的原料來自松樹,松樹成長速度快,且分佈面積遠較樟樹廣,故人工樟腦成本遠較天然樟腦來的低。
點閱數558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