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中7-9年級(四)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941
DOC在地課程-【湖西】湖西天后宮 媽祖生-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湖西】湖西天后宮 媽祖生
東東澎數位機會中心/高雄市資訊服務暨應用協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澎湖縣湖西鄉天后宮是侍奉媽祖,媽祖的生日就是每年農曆的三月二十三日,在媽祖生日之前,天后宮會辦理做醮這個活動,做醮最主要的就是祈求,讓社區能夠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做醮有分公醮和私醮,若是公醮的話,參與人員就是廟裡管理委員會的委員,還有做醮的頭家,私醮的部分就是每年善男信女來向媽祖來許願,願望實現後再來還願,在做醮期間的每天早上九點,湖西天后宮都會廣播祀祈的消息,撿平安餅來廟口撿餅,其實這撿餅的文化,在湖西社區是很有特色的,雖然這個東西很平常,但對社區信仰來說,它是令人能夠喜悅的 期待的,因為參與者能夠把今天撿拾的這些,糖果餅乾 零錢等等,拿回去跟家人分享,分享一種喜悅 分享一種福氣,這是早先以來湖西社區,尤其是小朋友好喜歡撿這個餅乾回去家裡,最主要是他喜歡當中過程的一種快樂,一種喜悅 一種分享,這是我們湖西社區,尤其是與湖西天后宮這些善男信女們,一致的信仰,所以每年都是相當期待媽祖生,好像整個社區就是用辦喜事心情一樣來迎接,因為希望這個文化能夠向下紮根,藉由做醮這個活動也能夠凝聚信仰,跟社區的向心力,對社區來說非常的有意義,也是一種傳承的動作。
點閱數20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六甲DOC】一起尋找六甲好神-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六甲DOC】一起尋找六甲好神
南高數位機會中心/崑山科技大學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六甲區擁有豐富人文歷史,但六甲區公所深感遺憾沒有六甲鄉誌來紀錄六甲人文歷史,近兩年六甲在陳啟榮區長的帶領下開始積極盤點六甲轄區內珍貴的老屋歷史,及六甲區內香火鼎盛廟宇等文史資料收集及整理,而設於六甲區公所內的六甲DOC更是成為數位文化典藏的推手。六甲DOC透過數位課程,將六甲廟宇手繪明信片數位化,並帶入六甲好神環景影片課程,帶領著數位機會中心學員至六甲區廟宇進行環景拍攝、動態錄影、導覽語音錄製等學習,除此之外,影片後製更邀請兩位數位機會中心學員負責日語及英語旁白錄音,豐富影片內容,共同紀錄六甲區內特色廟宇讓靜態廟宇文史、相片,透過數位編輯讓六甲廟宇透過數位拍攝方式進行數位典藏。今年拍攝將赤山龍湖巖、恆安宮、保安宮等數位影音成果放置DOC平臺,透過網路,讓更多人不用來到六甲就能一窺六甲廟宇之美,也讓來到廟裡拜拜的民眾可以透過影音記錄更加了解每間廟宇特色,讓六甲區的古廟一起跟上數位時代潮流。
點閱數30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麻豆DOC】講古三條老街-野洛林-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麻豆DOC】講古三條老街-野洛林
南高數位機會中心/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麻豆數位機會中心在在地文化資訊留存上,從108年開始便與黃教授接洽製作影音介紹!也搭配2020年3月時令柚花特展做介紹導覽,其中麻豆DOC也協助特展做了圖片QR CORD音檔來展示,讓人身入其境。歡迎來進一步的了解麻豆三條老街的故事,當你再次踏查在麻豆巷弄,看到的各式遺跡,這部影片讓你更有感動!野洛林是來自文旦原鄉麻豆港仔尾偏鄉的田庄囝仔,不是專業畫家,只是學建築出身,以環境資源保育利用規劃者為志業的身份,整理並展示長達45年(1974-2019)對臺灣各地觀察速寫,以文史資訊解說圖像的故事。 表達漂泊遊子對故鄉的感謝與感情,豐富文化局柚花藝術節的內涵。藉二林香草吟社暨二林社大詩詞吟唱班,踏出重興柚城詩社的第一步。
點閱數15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南管戲曲(林吳素霞)-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南管戲曲(林吳素霞)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南管戲源於11 世紀的南戲,為古老的劇種。以演員的組成言之,因曾由未成年的小孩演出,故閩南地區也稱「囝仔班」或「囝仔戲」,由於該劇種腳色, 保存宋代南戲「生、旦、淨、末、丑、外、貼」的傳統,也稱「七腳戲」。而職業團體之間則因該劇種的源流,也自稱為「梨園戲」,以突顯其古老的歷史與格調。南管戲的表演包括演唱與身段,演唱部分唱腔的幽雅與古樸,成為其中有聲必歌的重要組成;身段動作套式多種,舉手投足皆細膩,部分且有如同傀儡戲以懸絲操弄的古劇。唱腔與科介身段的獨特性,形塑南管戲曲的典雅能媲美於崑曲,而其質樸的特徵,則甚且古老於崑劇。相較於歌子戲或布袋戲,南管戲為相對隱性的傳統戲曲,表演人才較稀少,更難有學習的機會。
點閱數23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賽夏族paSta'ay-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賽夏族paSta'ay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賽夏族paSta'ay(矮靈祭)的歷史源自賽夏族一個「愛恨交織」的傳說。古時,賽夏族部落對岸山洞裡,住著一群身高不滿3尺(1公尺)的小矮人,賽夏族人稱之ta’ay(音譯: 達隘)或戲稱矮人。達隘身材雖矮小智慧卻很高,而且行動迅捷,他們經常教導賽夏族人農耕漁獵技術、治病方法,賽夏族人對他們心存感激,常請達隘喝酒同樂。在每年收成後,也會準備豐盛酒菜招待達隘。但達隘常在喝酒後調戲賽夏族婦女,導致賽夏族人心生不滿,亟思報復,但不敢輕舉妄動。在某次慶豐收歡樂之夜,達隘又調戲賽夏婦女,一位賽夏青年決心進行報復行動。乘黑夜暗中將達隘每天必經之橋(以兩枝枇杷樹幹架設而成)砍斷一半,再塗抹泥土遮掩,當達隘酒後成群走上橋時,橋不堪負荷而折斷,達隘紛紛墜落河谷死亡,僅餘兩名年長達隘未上橋而逃過一劫。事後這兩名倖存之達隘決定離開賽夏族部落,離去前忍悲傳授祭歌及祭儀,告誡賽夏族人須每年祭拜達隘靈魂,否則必有災禍,隨後即朝東方離去。 達隘離開後的次年,賽夏族人開始災禍連連,先是農作物歉收,打不到獵物,造成飢荒,接著族人生病無人能治,賽夏族人開始恐慌,認為是受到達隘的詛咒。為請求達隘原諒、慰藉達隘靈魂,避免災害擴大,於是在秋收之後農曆10月中旬的月圓之夜起,舉行祭祀達隘靈魂儀式,連續3個夜晚從太陽下山舞至次日太陽出來,稱之paSta'ay(音譯:巴斯達隘),外人則稱為「矮(人)靈祭」。 paSta'ay(矮靈祭)原本每年舉行一次,日治時代政府擔心賽夏族人藉此聚集謀反,於是改為兩年一小祭,十年一大祭。所有儀式都有一首祭歌相配合,傳說祭歌是倖存的兩位達隘教導賽夏族人唱的,朱姓族人因為學得最完整最正確,因此每次祭典均由朱姓族人擔任總主祭。paSta'ay(矮靈祭)祭歌共16章,35節,232句,17個曲調,每節以一種植物的尾音押韻,詩行完整,唱法特殊,與paSta'ay(矮靈祭)之迎靈、娛靈、送靈舞步相配合。祭歌的歌詞以迎靈開始,隨著章節的不同,達隘與賽夏人間的恩怨情仇在祭歌與舞步的律動中重現。祭歌內容除了對賽夏族人殺害達隘的故事情節提出控訴外,還有許多達隘對賽夏族人的諄諄訓誨,伴隨歌舞的進行,交織成paSta'ay(矮靈祭)神人交融的神秘景像。
點閱數20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用老照片介紹|頭社公廨「太祖夜祭」-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用老照片介紹|頭社公廨「太祖夜祭」
南高數位機會中心/崑山科技大學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透過老照片,了解「太祖夜祭」,頭社太祖夜祭主要是為了慶祝太祖每年一度的聖誕千秋,其中亦包含了頭社居民對太祖的感恩與祈福之意。一般來說,太祖夜祭可以分成廣義與狹義兩種,廣義的太祖夜祭主要指從農曆9月1日至11月1日的一系列歲時祭儀,而狹義的太祖夜祭則主要指在農曆10月14、15日舉行的儀式正典活動,主要的儀式過程有:(1)迎神(2)點獻豬(3)拜天公(4)牽曲(5)翻豬禮(6)再牽曲(7)禁向。
點閱數254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湖西】湖西頌-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湖西】湖西頌
湖西數位機會中心/澎湖縣湖西鄉湖西社區發展協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湖西頌,是道盡湖西鄉當地的人、事、時、地、物及慶典、氣候等,所創作出來的詞曲。湖西社區發展協會 辛天澤 理事長,利用道地的澎湖湖西腔的臺語,將湖西頌朗誦出來,透過字字句句的表達,讓人想像並了解當時在地人的生活、心情模樣與歷史故事。
點閱數18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客家山歌(賴碧霞)-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客家山歌(賴碧霞)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客家山歌亦稱為「 採茶歌」或「九腔十八調」。「採茶歌」是因為客家民謠與「三腳採茶戲」(客家傳統戲曲)密不可分。以曲調的特性可分為老山歌、山歌仔、平板「三大調」及其他小調。老山歌、山歌仔、平版合稱「三調」,都有基本曲型,歌詞可自由發揮,和宋詞、元曲相似,為古代樂府遺風。三調以外的客家民謠,俗稱小調,小調有一定的歌名、歌譜、歌詞,詞曲都已固定,一種曲調就是一首歌。客家民謠的歌詞以七言四句為主,風雅蘊藉、平仄協調,有古詩遺風,極具修辭技巧。為使旋律聽來富變化,演唱時多會融入加字與虛字等技巧,內容更是包羅萬象,或情愛、或嗟嘆、或企盼、或對罵,諧音、隱喻與雙關語穿插其間,看似平常無奇,實則隱含奧秘、細膩而深刻。客家歌謠的演唱方式,形式也相當多元,能反映臺灣客家聚落常民生活娛樂、社會功能、音樂藝術以及語言智慧,在台灣民間歌謠中具有重要價值
點閱數329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恆春鎮近百年老厝史話-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恆春鎮近百年老厝史話
東東澎數位機會中心/高雄市資訊服務暨應用協會國小3-4年級
介紹恆春鎮近百年老厝風華。
點閱數17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三灣守護神 五穀廟-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三灣守護神 五穀廟
三灣數位機會中心/苗栗縣三灣鄉農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過去三灣先民沿中港溪,經過頭份來到三灣拓墾、從事農耕,為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每逢重要日子鄉民都會徒步前往竹南的五穀宮參拜,頗為交通遙遠所苦,於是乃叩求神農大帝分靈聖駕三灣建廟。據載三灣五穀廟建廟於清咸豐2年(1852),期間迭經地震毀壞與數次改建,到民國69年農曆6月11日登龕,即為今日所見兩層樓建築樣式,是三灣社區重要的的信仰中心。民國105年,三灣五穀廟吳秋榮董事長請三灣數位機會中心 (三灣DOC) 協助拍攝五穀廟故事介紹影片,三灣DOC即以此需求爭取跨部會資源,向文化部申請社區營造補助計畫,利用補助經費開設「紀錄我們的守護神-三灣五穀廟」微電影製作共45小時課程,完成「心依神農」影片製作。藉由「心依神農」影片的拍攝,一方面展現三灣DOC逐漸成熟的影音製作技巧,也帶動新進學員參與數位影音的學習與應用,更讓三灣DOC有機會成為社區的數位影音服務團隊,使DOC能與社區緊密結合,利用數位呈現社區特色,成為在地的數位特色中心,DOC才有可長可久的可能。
點閱數21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