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國小5-6年級(三)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996
再造歷史現場-古笨港遺址出土文物研究——《北港百年藝鎮再造歷史現場—古笨港遺址出土文物整理研究、修護與專書出版計畫》 成果影片-資源代表圖
顏思齊在臺灣的據點,依《臺灣通史》載:「北港一名魍港,即今之笨港,地在雲林縣西」,認為在笨港(今雲林縣北港鎮)。顏思齊在臺灣的據點為現今雲林北港鎮、水林鄉一帶,為使顏思齊開臺史實的考證更有其說服力,透過「古笨港開發史與顏思齊論壇」一案,希冀能為古笨港地區歷史能留下實質論述資料。藉由論壇的形式,讓北港早期的歷史風貌可以更清晰被勾勒出來,讓討論的火花,激起民眾對於古笨港或者現今北港歷史的感知。論壇於民國109年(2020) 10月21日於北港文化中心辦理,共65人次參與。 「古笨港遺址出土文物整理研究、修護與專書出版」計畫以林永村先生捐贈與雲林縣政府將近2萬件出土文物進行整理研究、修護及前期已執行之遺址計畫之專書出版。「古笨港遺址出土文物整理研究計畫成果特展」希望呈現「研究者」與「觀眾」之間的成果樣態,在展覽中透過展覽團隊還原研究的過程與思考,讓觀眾一同經歷一場歷史饗宴。運用古笨港地區常民文化的生活樣貌作展覽主軸,於展覽視覺呈現上,將運用木質、布料、紙質料等軟性物件作為展覽旁襯。使整體展出接近常民生活文化,而這些有機也是研究團隊經手時常用之物品,結合兩者特色做為主要展出調性。於民國109年(2020)年10月24日至11月22日辦理古笨港的座標─出土清代文物展;同年11月15日出版專書:《古笨港的歷史考古學研究》,並辦理記者會。
點閱數11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4-01-08
傳統技藝-島宿真里 醬油工廠化身古民家的美學為之宿-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島宿真里 醬油工廠化身古民家的美學為之宿
傳藝Online/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這家位於日本香川縣小豆島的旅宿「島宿真里」,坐落在醬油工廠區的草壁港,若從主要進出港口的土庄港前來,得繞過大半個小島,雖然千里迢迢,但卻能體驗到一趟連結小豆島歷史、現在日常與設計未來的感官之旅。
點閱數12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和爸爸的小旅行-資源代表圖
ebook 和爸爸的小旅行
基隆市文化局授權製作/國家圖書館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取材自基隆原住民--巴賽人的歷史史料。巴賽人有別於臺灣其他原住民,他們善於計算及語言,以「貿易」為主要生存之道。巴賽人穿梭於北臺灣各原住民間,建立起彼此間的交易網絡,進而將搭起北臺灣與外界的貿易橋樑。
點閱數211
下載數8
修改日期:2025-07-12
台南市安平古堡教學用相片-資源代表圖
web 台南市安平古堡教學用相片
馬嘉楠/新北市立坪林國小國小3-6年級
國小中高年級國語及社會領域相關主題
點閱數908
下載數22
修改日期:2011-12-14
五福宮.聖蹟亭.長流美術館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五福宮.聖蹟亭.長流美術館學習單
余俊霖/縣立海湖國小國小4-5年級
五福宮.聖蹟亭.長流美術館學習單
點閱數470
下載數17
修改日期:2011-01-05
溫州橘、河北梨-資源代表圖
web 溫州橘、河北梨
林鴻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橘子是宋代產量最大的水果之一,當時品種有二十七種之多,其中尤以「溫州乳柑為」冠,《橘錄》載:「溫人謂乳柑為真柑」,乳柑乃因食之味似乳酪而名(當時乳酪比較接近今日的鮮奶酪而非起士),果實「顆皆圓正,膚理如澤蠟。始霜之旦,園丁採以獻,風味照座,掰之則香露噀人」,以溫州產的為最上品,其他地方所產的「不敢與溫橘齒」。梨在中國的栽培範圍亦廣,但以河北梨最為出名,河北「鵝梨」馳名全國,陜西、京西所產亦多,鄭州梨更是以大出名,有大至一斤者。相傳有個田姓小孩數歲仍不會說話,大人拿了這種梨子給他吃後,驚訝的開口說:「大好!」,故鄭州梨別名「語兒梨」。
點閱數229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7
經濟活動的轉變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什麼影響?-資源代表圖
經濟活動的轉變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什麼影響?
觀看次數86
修改日期:2025-03-10
v5598 國小社會 多元文化-資源代表圖
video v5598 國小社會 多元文化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國小3-4年級
國小社會 多元文化
觀看次數447
修改日期:2019-12-09
劍獅-資源代表圖
web 劍獅
蔡婉緩/新竹市政府教育處國小1-6年級
臺灣的避邪物之一劍獅
點閱數206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12-27
戰後歌仔戲狀況-資源代表圖
web 戰後歌仔戲狀況
柯孟潔/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西元一九五○年代,官方單位成立「臺灣歌仔戲改進會」,要以創作型劇本與施行導演制度「改良」歌仔戲。西元一九五二年又成立「臺灣省地方戲劇協進會」,執行辦理每年度地方戲劇比賽,擬定准演或禁演的歌仔戲劇目,除整理舊有劇本,也徵求反共抗俄與富有教育意義的新編劇本。這些新編劇本,經過協進會審核後,便分送給各劇團演出,只是這些主題富含教化觀點的劇本,不論內容、身段、行頭道具,大都是以京劇為模擬對象,各劇團能採用的部分有限。所以歌仔戲劇團只有參加官方舉辦的「地方戲劇比賽」時,才會演出協會提供的劇本,平時在民間演出若照「標準劇本」,一般觀眾無法接受。因此官方所施行的規定,對於民間劇團的效果不大。在日治時期雖有歌仔戲劇團進入內臺劇院演出,但劇團數量不多,劇團仍以野臺演出為主;不過,戰後這情形有很大改變,許多歌仔戲劇團紛紛進入商業劇場演出內臺戲,演出野臺戲的劇團數量反而較少。劇團在戲院演出的檔期為十天一個檔期,所以固定以十天為一個段落,結束後劇團馬上趕往下一個劇場,戲班主與戲院老闆採取三七分帳。不過,有些受到觀眾歡迎的劇團,可能會在一地連演十天以上。此時期的內臺歌仔戲是延續日治時期的演出方式,包括夜戲演出前加演一段京戲、使用機關佈景、軟式佈幕,以及各種千奇百怪的噱頭吸引觀眾。在演出內容上,多演出「胡撇仔戲」,意即演員穿著日本和服、手拿武士刀,或是佩帶左輪手槍等,非古裝戲服的裝扮演出,而且戲劇內容走「奇情武俠愛情倫理」路線,有別於傳統上教忠教孝的歷史故事。音樂改為大量使用西洋音樂,曲調除改唱流行歌曲,如【青春嶺】、【滿山春色】等以外,由於閩南「都馬劇團」來臺,「都馬調」的日益盛行,也豐富歌仔戲的曲調。
點閱數243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0-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