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國小5-6年級(三)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072
DOC在地課程-《泰雅音樂創作營》馬武督,加油! ─ 曾純怡-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泰雅音樂創作營》馬武督,加油! ─ 曾純怡
關西數位機會中心/財團法人明基友達文教基金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紀錄馬武督在地文化與民情。
點閱數21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城鄉交流-資源代表圖
web 城鄉交流
陳健平/市立永平國小國小3-6年級
城鄉交流
點閱數139
下載數15
修改日期:2011-11-23
日本閉關自守到明治維新的過程-資源代表圖
web 日本閉關自守到明治維新的過程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1853年,日本在美國培理艦隊壓迫下,被迫打開閉關自守的門戶。由於日本國內對於政治與社會現況的不滿再加上外來的威脅,興起一股「尊王攘夷」的風潮,這股風潮迫使幕府大將軍在1868年將權力交還給15歲的明治天皇,此一政治運動稱為「王政復古」或「大政奉還」,結束了長達265年的德川幕府統治時代。1868年3月,明治天皇率領公卿諸侯祭告天地,宣讀「五條誓文」:一廣興會議,萬機決於公論。二上下一心,共展經綸。三文武百官以至庶人,務使各遂其志。四破除舊日陋習,一切從天地間的公道。五求知識於世界,大振皇基。「明治維新」從此開始,日本此後就在以天皇為國家精神象徵、五條誓文為改革基本綱領走向西化改革的新政。
點閱數582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06-03
森林二班與馬來西亞的距離-資源代表圖
web 森林二班與馬來西亞的距離
吳豪杰/市立富春國小國小5-6年級
藉由富春國小與馬來西亞烈光鎮培智華文學校的連結,透過簡報投影、網路資源介紹了臺灣與馬來西亞的風俗民情,再進一步邀請雙方學生撰寫拍攝「歡迎影片」以及明信片,讓學生們在國小階段具備國際視野,並且能「交到外國朋友」。
點閱數19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0-12-29
維新變法的內容-資源代表圖
web 維新變法的內容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教育是維新人士最重視的問題。籌辦京師大學堂,派孫家鼐管理,節制各省學堂,所有書院、義學、社學一律改為兼習中學、西學的學堂。省會設立高等學糖、郡城設立中等學堂,州縣設立小學堂。鼓勵地方興辦新式學堂,獎勵私人興學,勸導海外華僑開辦華僑學堂。設置各種翻譯、醫學、農務、商學、路、礦、茶務、蠶桑速成學堂。定期舉行經濟特科,挑選學生赴東西洋遊學,辦理官報,獎勵著作發明。其中廢除八股取士改試策論此一項目引起極大的爭論。澄清吏治,廣開言路,准士民上書。裁撤閒散衙門冗員提高效率。汰除詹事府、通政司、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大理寺,以及湖北、廣東、雲南巡撫,河道總督。設置京卿學士,期集思廣益。都察院接有條陳事件,立即原封進呈。准藩、皋、道、府專摺奏事,州縣官由督撫呈遞,士民上書,由道府代為進呈。改上海時務報為官報。選派宗室王公遊歷外國。經濟:設立鐵路礦務總局、農工商總局。廣設農會,刊行農報,購買農器,獎勵製造發明,給予專利權,振興工商業。各省設商務局,商會,保護商務。編制國家預算。下令各省編譯農務書籍。軍事:切實裁兵仿西法練軍,力行保甲制度,改習洋操。變更武舉考試,一律改試槍砲,籌辦武備大學堂。令八旗改習洋槍、洋操,裁減綠營,逐漸實施徵兵制,各省辦理訓練新式軍隊。
點閱數718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6-03
明清時期的朝貢貿易體系-資源代表圖
web 明清時期的朝貢貿易體系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傳統中國對外貿易,往往是政治意義考量遠重於經濟利益,宋元時期海外貿易的興盛,主要是來自於民間的力量,官方並未加以重視。明清以後,由於沿海一帶屢受海寇之患,因此為了維護國內治安與民眾生活的穩定,而實行海禁政策。在此政策下,民間的海外貿易幾乎停頓,只剩下官方所主導控制的「朝貢貿易」。所謂的「朝貢貿易」,實際上就是四周藩屬鄰邦對於中國天朝的進貢,鄰邦必須接受中國的冊封,才能藉著朝貢的名義與中國進行有限制的貿易活動。如果不肯接受中國的冊封,就不能進行貿易,足見政治考量遠大於經濟利益。而為了展現天朝上國的富足,中國官方不僅賞賜給外人的禮品相當豐厚,而且對於外人貿易活動也不進行徵稅,因此造成了「貿易逆差」的現象。因此明清時代的朝貢貿易體系實際上對於中國不僅沒有經濟利益可言,反而造成貿易逆差的不利現象。
點閱數228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10-06-02
廟會妙妙妙:歌仔戲-資源代表圖
web 廟會妙妙妙:歌仔戲
黃召輝/縣立安南國小國小1-6年級
廟會妙妙妙:歌仔戲
點閱數341
下載數13
修改日期:2011-09-27
有閒來聊教學計畫總表-資源代表圖
web 有閒來聊教學計畫總表
李郁芬/縣立潛龍國小國小4-6年級
有閒來聊教學計畫總表
點閱數440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0-12-28
文化保存-布農族音樂(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文化協會)-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布農族音樂(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文化協會)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布農族音樂pasibutbut注重團體間的合群內聚,個體之音色及音高,經與同群環環相扣終至交感共鳴,圓融成一體,是一套完全屬於布農族的音樂觀及音樂系統,為舉世特出之音樂表現。在昔日傳統布農族社會中,歌謠音樂配合著歲時祭儀、生命禮俗與農獵作息進行,是超自然界、自然界與人之間的溝通媒介,也是傳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要素。因外來強勢文化的影響與現代生活方式的轉變,布農族傳統的生活型態及以小米為中心的歲時祭儀與生命禮俗皆深受動搖,連帶使歌謠音樂受到相當大的衝擊,而有生疏失傳之虞。文化部為保存並傳承這項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皆感驚訝的繁複多音性音樂,於99年指定布農族音樂pasibutbut為重要傳統藝術,保存團體為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文化協會。
點閱數281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製帚師張庭瑜 天地掃變身創新小物-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製帚師張庭瑜 天地掃變身創新小物
傳藝Online/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萬丹鄉香社村可說是槺榔掃帚的故鄉,早年農業社會時代,沒有塑膠掃帚,槺榔掃帚成了村民掃地主要器具。槺榔樹學名臺灣海棗樹,農暇時,農民就以槺榔葉為材料,再用月桃葉的莖梗綁成槺榔掃帚,許多老一輩香社村民從小就開始接觸製作,除了自用外,還拿來販售貼補家用,當時整個村子約有7成的人在做槺榔掃帚,因此有人戲稱香社村是掃帚村。隨著時代變遷,這種純手工製作的掃帚,慢慢被塑膠掃帚取代,槺榔掃帚因成本高而逐漸沒落,如今已鮮少人使用槺榔掃帚,只剩下傳統廟宇的儀式用途,年輕一代大多不懂綁掃帚的技藝,甚至從未聽聞槺榔掃帚。為了挽救這項傳統手工技藝,屏東縣萬丹鄉香社社區發展協會不但授課傳藝,並在村內廣植槺榔樹,以實際行動來傳承香社特有的民俗文化,而張庭瑜正是社區發展協會的製帚師,也是村內少數會綁槺榔掃帚的人。
點閱數18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