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308
DOC在地課程-《傳統工藝-通霄職人張火爐木雕文昌筆》通霄手機錄田調 近拍木雕藝師工作室-資源代表圖
「張火爐木雕文昌筆」文官一筆安天下 筆筆細磨傳工藝通霄 DOC 職人張火爐老師,手藝靈巧不藏私,學員親自體驗手作,傳承在地故事。火爐老師「文昌筆」木雕課程,展現通霄雕刻歷史與信仰文化,延續發揚「地方人學地方事」的文化精神。從文昌筆談起木雕歷史,舊時通霄原是木雕之鄉,隨著交通便利日漸發達,木雕產品遷往三義,藝術雕刻、木雕藝品在三義鄉漸漸熱銷聞名,通霄則轉為鑽研神佛頭像雕刻,可見各地區對產業變遷的適應與發展略有不同。文昌筆「文官一筆安天下,武將一刀見太平」典故,意指文人知識力量,若遵循風水法則,即有開智慧、助升官的吉祥好運,而生意人也樂取其意,希望「小筆生意、大筆進帳」廣開財源進帳來。
點閱數29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湖西】湖西天后宮 媽祖生-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湖西】湖西天后宮 媽祖生
東東澎數位機會中心/高雄市資訊服務暨應用協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澎湖縣湖西鄉天后宮是侍奉媽祖,媽祖的生日就是每年農曆的三月二十三日,在媽祖生日之前,天后宮會辦理做醮這個活動,做醮最主要的就是祈求,讓社區能夠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做醮有分公醮和私醮,若是公醮的話,參與人員就是廟裡管理委員會的委員,還有做醮的頭家,私醮的部分就是每年善男信女來向媽祖來許願,願望實現後再來還願,在做醮期間的每天早上九點,湖西天后宮都會廣播祀祈的消息,撿平安餅來廟口撿餅,其實這撿餅的文化,在湖西社區是很有特色的,雖然這個東西很平常,但對社區信仰來說,它是令人能夠喜悅的 期待的,因為參與者能夠把今天撿拾的這些,糖果餅乾 零錢等等,拿回去跟家人分享,分享一種喜悅 分享一種福氣,這是早先以來湖西社區,尤其是小朋友好喜歡撿這個餅乾回去家裡,最主要是他喜歡當中過程的一種快樂,一種喜悅 一種分享,這是我們湖西社區,尤其是與湖西天后宮這些善男信女們,一致的信仰,所以每年都是相當期待媽祖生,好像整個社區就是用辦喜事心情一樣來迎接,因為希望這個文化能夠向下紮根,藉由做醮這個活動也能夠凝聚信仰,跟社區的向心力,對社區來說非常的有意義,也是一種傳承的動作。
點閱數22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阿拉寶灣.台灣東海岸移民社區-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阿拉寶灣.台灣東海岸移民社區
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國小3-6年級
隨著民國50、60年代基隆漁業繁榮,和平島正濱漁港、八尺門漁港的漁工及相關產業的需求增加,大量外地人湧入,其中也包含台東成功、都歷的阿美族人,並在和平島東側的土地形成阿拉寶灣都市原住民聚落。族人保有傳統群居與文化特色,卻因都市生活壓力與場域不足,面臨原住民文化的傳承斷層。2024年起,在阿拉寶灣原住民聚落再生計畫推動下,族人齊心整修閒置空間為打魯案(talo’an)集會所,作為技能傳授、文化保存與社區凝聚的中心,讓當地原住民的文化得以傳承至後代子孫。在計畫推動期間,由於需要清理出設施使用,因此也同時清理了該地區的環境,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
點閱數9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邵族Tungkariri Lus'an(祖靈祭)-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邵族Tungkariri Lus'an(祖靈祭)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邵族的行政地位在日本統治殖民時期,有時為「生蕃」,有時為「熟蕃」,有時卻又被稱「化蕃」。學術上,早期的日本學者鳥居龍藏為(1900)最早將邵族列入九族分類,而移川子之藏(1930)小川尚義(1944)則把邵族歸在平埔族中。民國時期,官方將原住民分為阿美族、泰雅族、布農族、排灣族、鄒族、卑南族、魯凱族、達悟族、賽夏族等九族,邵族人雖具有平地原住民身分,卻不被規劃為一族。1973年出版的《台灣省通誌》卷八同冑志邵族篇中說:「邵族在民族學上之所屬……以往數十年間,或被認為阿里山曹族之一支,或與布農族較密切,並無定論。」邵族歸屬的爭議,一直到2021年才有了明確的界定,邵族人發起正名運動與學界之共同努力才成為原住民第十族。Lalu(拉魯)為邵族傳統信仰、精神文明之核心,其不僅指涉有形之地理範圍——日月潭中之拉魯島,也象徵邵族傳統信仰上最高祖靈之居住地,本身有特殊之神聖意涵與相傳之傳說,是邵族諸多慣習、禁忌、祭儀之中心。邵族人相信,最高祖靈居住在Lalu的大茄苳樹下,而負責邵族祖靈祭儀的Shinshii(台語慣稱先生媽,國語慣稱女祭司)在正式學巫之前,都必須在農曆3月初的播種祭期間前往Lalu求得最高祖靈的認可,若得最高祖靈同意,則祖靈會以不同方式顯召求巫之人,才可獲得擔任Shinshii之最終資格。對於邵族人而言,Lalu具有複雜的文化意義,無法以單純之地名簡約描述,是邵族精神文明、信仰、神話、祭儀、傳統組織之文化總集,有豐富的多義性。在表述上,可能以一具體之空間型態展現,也可能透過口傳敘事以傳說、神話之方式展現,在信仰行為中,也會藉由祭儀、禁忌之遵守等形式顯露於外。在邵族人心中是生命終結後回歸之處,是邵族人祖靈信仰之起源。Lalu因其神聖性,亦成為邵語的字根,結合其他文字組合為具有信仰、連結邵族人精神層面之相關語彙。Thau a Tungkariri Lus'an 邵族祖靈祭於每年農曆八月一日起始,然而祖靈信仰卻是極為完整的貫徹於邵族人整年度生活當中,春天的播種祭、鞦韆祭及一連串的水田祭儀,夏天的狩獵祭、白鰻祭以及秋天祖靈祭迎新年等,生活的中的一切都與祖靈息息相關。慎重如婚嫁、喪禮辭魂、祈求病癒、動土入厝等;日常如家中購入汽機車、大型電器傢俱或搬家、移樹等,都可觀察到當族人祖靈信仰越虔誠,生活中便越需要有Shinshii幫忙進行祭儀告知祖靈大小事與祖靈對話。邵族新年有大祭小祭之分別,農曆八月初一 當天一早,各戶將祖靈籃請到祭祀廣場並備糯米飯為祭品,如今年有出任Pariqaz主祭的家戶,則當日祭品糯米飯則必須準備份量數倍之大鐵鍋裝盛送來祭場,用以表達大祭期間將負起責任、開銷,如同Pariqaz字面意所延伸,作示範模範(做榜樣)的人,也代表該年為大祭,新年將從小祭的5天延為將近一個月。邵族祖靈籃與漢人一分家即立神主牌的概念全然不同,家族概念更在家庭之上。當男姓戶長過世,如果家中無男丁僅有女兒能繼承祖靈籃,則繼承者必須有同為原住名姓氏之孩童,才符合繼承條件。若當時膝下無子,則該戶祖靈籃只能進入封閉狀態,無法再參與祭儀,直到有繼承者才能重新回到部落公共歲時祭儀當中。尤其在Thau a Tungkariri Lus'an 邵族祖靈祭整個過程當中,靜態祭儀為家戶必盡的責任,而動態的飲公酒則是氏族間能互動交流與認識熟稔的重要過程。擔負主家身份的戶長,除了透過飲公酒來感謝先生媽一年來的辛勞並向頭人、祭司與長老致謝外,飲公酒也是當氏族長老或家戶戶長有新的繼承者或轉移時,最容易觀察到的重要活動。飲公酒是邵族在 Lus'an時透過家戶輪飲活動,讓各家戶將自家繼承者或新進家人公開介紹給族群的方式;在此同時,更是讓新任頭人、祭司在擔負起傳統義務與任務時,透過飲公酒與各氏族、家戶間建立互動,並逐漸確立地位與權威的重要過程。但當家戶無法正常參與的同時,也象徵這個家戶與氏族、族群間的聯結已有了斷層危機。而要重新返回祖靈信仰結構裡,也唯有透過參與歲時祭儀,才能重做銜接。而這也是邵族祖靈信仰能維持傳續的保護機制之一。Rarifz(日月盾牌)為邵族最高祖靈象徵,只允許邵族男性觸碰。平時輪流置放於領唱氏族長老陳家與高家,唯有大祭新年時,才會於Hanaan(祖靈屋)蓋好時,迎出懸掛於內,並展開Shmaila(祖靈夜祭),而禁歌也才能解禁吟唱。在Minrikus miqilha(最後祭飲公酒)時,邵族祖靈籃家戶主人會在自家門口迎接Rarifz的到來,族人男性要拍打Rarifz並說:「piakalinkin! piakaimahan! 」 邵語意為祝福平安健康。Minrikus miqilha是以Rarifz為核心進行遶境,而遶境ㄧ詞用在此處,是因為大祭新年的最後祭飲公酒,並不只跼限於邵族有祖靈籃的家户。而是連周遭漢人鄰居都會設席相迎的慶典。邵族領唱隊伍會快速穿梭並採以簡短版大祭禁歌圈舞為他們祈福,但規格方式與邵族家戶有別。
點閱數41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DOC 微電影》橫山幸福茶/橫山數位機會中心(橫山 DOC)-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DOC 微電影》橫山幸福茶/橫山數位機會中心(橫山 DOC)
橫山數位機會中心/社團法人新竹縣戴姓二禮堂相魁公脈下宗族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有著共同理想的在地農人,藉由親善土地,循古法找回記憶中的茶香,透過明基友達基金會的輔導,打造共有品牌「沙坑紅寶」,讓茶繼續生養人們,日日守護著家鄉,以「奉茶」的心意,讓感謝瀰漫,分享友善平台,祝福接下來的旅程一路飄香。
點閱數24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生活達人通】 鋁罐燈籠風車製作-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生活達人通】 鋁罐燈籠風車製作
南高數位機會中心/崑山科技大學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108年臺南高雄輔導團與麻豆數位機會中心一起探詢地方達人。在學員中發現了林志鵬在生活手藝的創作上一直都很用心且力求突破。終於在這個暑假的末班車我們從採訪、錄影到影片生成,讓大家在環保再製的學習上多了一項-「鋁罐風車」來增添生活趣味!
點閱數441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 - 文英館與陳千武-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 - 文英館與陳千武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國小3-4年級
日治時期,臺中市為解決用水問題,自1913年起於城市北郊鑿井取水,建立自來水系統,並於1927年完工。同年,取水區設為水源地公園,結合運動場與歷史建築湧泉閣,成為著名景點。戰後水源地變為眷村聚落,並隨著體專、臺中一中與圖書館進駐,轉型為文教重鎮。1976年,文英館落成啟用,為全臺首座縣市文化中心,由文學家陳千武倡議,並由永豐餘創辦人何永捐資設立,命名以紀念文英基金會。文英館融合現代主義建築風格,2002年登錄為歷史建築。現由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管理,開放展覽使用,成為藝文推廣重要據點。
點閱數192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再造歷史現場-方東美-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方東美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3-4年級
方東美教授,台灣大學哲學系的創始人之一,對台灣哲學發展影響深遠。生於1899年,方教授早年學習儒學,後赴美深造,專攻西方哲學,尤其對黑格爾的哲學有深入研究。歸國後,他致力於現代儒學的建構,並在台大教授哲學25年,桃李滿天下,包括政界與學界的領袖人物。方東美提倡將東西方哲學融會貫通,並強調人生哲學及智慧的實踐。方東美教授的故居位於台北古嶺街,建於1929年,是當時教授專用的日式宿舍。這座寓所經過修復後,不僅保存了當時的建築風貌,也成為展示藝術及哲學思想的平台。方教授於1977年逝世,並在金門舉行簡單海葬。今天,方東美的思想仍然深刻影響著後世學者,並通過這座故居與人們共享他的人生哲學。
點閱數280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西拉雅聖地─頭社公廨(太上龍頭忠義廟)-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西拉雅聖地─頭社公廨(太上龍頭忠義廟)
大內數位機會中心/臺南市立大內國中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重建於1983年的「頭社公廨」,仿自國父紀念館的高台屋造型,為許多公廨重建的典範。每年農曆10月14、15日舉行的「太祖夜祭」,總是吸引許多學者、師生和民眾前來參與,被譽為「西拉雅聖地」。從14日下午3點的「換青」揭開祭典的序幕後,依序有「點豬」、「牽曲」、「敬拜天公」、「敬拜太祖」等儀式,通宵達旦直到清晨6點左右才告一段落。頭社公廨,現稱太上龍頭忠義廟。位於臺南市大內區頭社里,為臺灣原住民平埔族西拉雅族的公廨,現在廟的主體為1983年時興建。祭神「太上老君」,原名阿立祖,距離頭社聚落北方約二、三百公尺遠,傳說原因是因阿立祖喜清潔,不喜人間煙火及紛鬧,社人乃將公廨建於離部落一段距離路程之所。
點閱數370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湖西】挽回青春-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湖西】挽回青春
湖西數位機會中心/澎湖縣湖西鄉湖西社區發展協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愛美是人的天性。在醫學美容尚未風靡盛行前,人們倚賴的是「挽面」技巧,僅用三棉線、一澎粉,這樣經濟實惠、簡單天然的材料,讓自己維持少女般細緻明亮的肌膚。澎湖一位身懷挽面絕技的耆老 蔡許玉墜奶奶,有鑑於傳統文化技藝逐漸沒落失傳,積極參與湖西社區傳統文化傳承活動,努力以熟練的技藝喚醒沒落的文化,並賦予新使命再挽回它的青春。
點閱數21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