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197
文化保存-賽夏族paSta'ay-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賽夏族paSta'ay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賽夏族paSta'ay(矮靈祭)的歷史源自賽夏族一個「愛恨交織」的傳說。古時,賽夏族部落對岸山洞裡,住著一群身高不滿3尺(1公尺)的小矮人,賽夏族人稱之ta’ay(音譯: 達隘)或戲稱矮人。達隘身材雖矮小智慧卻很高,而且行動迅捷,他們經常教導賽夏族人農耕漁獵技術、治病方法,賽夏族人對他們心存感激,常請達隘喝酒同樂。在每年收成後,也會準備豐盛酒菜招待達隘。但達隘常在喝酒後調戲賽夏族婦女,導致賽夏族人心生不滿,亟思報復,但不敢輕舉妄動。在某次慶豐收歡樂之夜,達隘又調戲賽夏婦女,一位賽夏青年決心進行報復行動。乘黑夜暗中將達隘每天必經之橋(以兩枝枇杷樹幹架設而成)砍斷一半,再塗抹泥土遮掩,當達隘酒後成群走上橋時,橋不堪負荷而折斷,達隘紛紛墜落河谷死亡,僅餘兩名年長達隘未上橋而逃過一劫。事後這兩名倖存之達隘決定離開賽夏族部落,離去前忍悲傳授祭歌及祭儀,告誡賽夏族人須每年祭拜達隘靈魂,否則必有災禍,隨後即朝東方離去。 達隘離開後的次年,賽夏族人開始災禍連連,先是農作物歉收,打不到獵物,造成飢荒,接著族人生病無人能治,賽夏族人開始恐慌,認為是受到達隘的詛咒。為請求達隘原諒、慰藉達隘靈魂,避免災害擴大,於是在秋收之後農曆10月中旬的月圓之夜起,舉行祭祀達隘靈魂儀式,連續3個夜晚從太陽下山舞至次日太陽出來,稱之paSta'ay(音譯:巴斯達隘),外人則稱為「矮(人)靈祭」。 paSta'ay(矮靈祭)原本每年舉行一次,日治時代政府擔心賽夏族人藉此聚集謀反,於是改為兩年一小祭,十年一大祭。所有儀式都有一首祭歌相配合,傳說祭歌是倖存的兩位達隘教導賽夏族人唱的,朱姓族人因為學得最完整最正確,因此每次祭典均由朱姓族人擔任總主祭。paSta'ay(矮靈祭)祭歌共16章,35節,232句,17個曲調,每節以一種植物的尾音押韻,詩行完整,唱法特殊,與paSta'ay(矮靈祭)之迎靈、娛靈、送靈舞步相配合。祭歌的歌詞以迎靈開始,隨著章節的不同,達隘與賽夏人間的恩怨情仇在祭歌與舞步的律動中重現。祭歌內容除了對賽夏族人殺害達隘的故事情節提出控訴外,還有許多達隘對賽夏族人的諄諄訓誨,伴隨歌舞的進行,交織成paSta'ay(矮靈祭)神人交融的神秘景像。
點閱數20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用老照片介紹|頭社公廨「太祖夜祭」-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用老照片介紹|頭社公廨「太祖夜祭」
南高數位機會中心/崑山科技大學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透過老照片,了解「太祖夜祭」,頭社太祖夜祭主要是為了慶祝太祖每年一度的聖誕千秋,其中亦包含了頭社居民對太祖的感恩與祈福之意。一般來說,太祖夜祭可以分成廣義與狹義兩種,廣義的太祖夜祭主要指從農曆9月1日至11月1日的一系列歲時祭儀,而狹義的太祖夜祭則主要指在農曆10月14、15日舉行的儀式正典活動,主要的儀式過程有:(1)迎神(2)點獻豬(3)拜天公(4)牽曲(5)翻豬禮(6)再牽曲(7)禁向。
點閱數254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雙溪小旅行//來去找茶-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雙溪小旅行//來去找茶
從DOC看臺灣數位應用創作大賽/教育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雙溪有機合作社的農友所舉辦的食農體驗活動,體驗教育除了活動參與的志工有所收穫與學習以外,也希望能用影像記錄的方式,將體驗活動更多元的宣傳出去,吸引更多人來實際參與食農體驗。
點閱數15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阿拉寶灣.台灣東海岸移民社區-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阿拉寶灣.台灣東海岸移民社區
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國小3-6年級
隨著民國50、60年代基隆漁業繁榮,和平島正濱漁港、八尺門漁港的漁工及相關產業的需求增加,大量外地人湧入,其中也包含台東成功、都歷的阿美族人,並在和平島東側的土地形成阿拉寶灣都市原住民聚落。族人保有傳統群居與文化特色,卻因都市生活壓力與場域不足,面臨原住民文化的傳承斷層。2024年起,在阿拉寶灣原住民聚落再生計畫推動下,族人齊心整修閒置空間為打魯案(talo’an)集會所,作為技能傳授、文化保存與社區凝聚的中心,讓當地原住民的文化得以傳承至後代子孫。在計畫推動期間,由於需要清理出設施使用,因此也同時清理了該地區的環境,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
點閱數7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生活達人通】 鋁罐燈籠風車製作-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生活達人通】 鋁罐燈籠風車製作
南高數位機會中心/崑山科技大學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108年臺南高雄輔導團與麻豆數位機會中心一起探詢地方達人。在學員中發現了林志鵬在生活手藝的創作上一直都很用心且力求突破。終於在這個暑假的末班車我們從採訪、錄影到影片生成,讓大家在環保再製的學習上多了一項-「鋁罐風車」來增添生活趣味!
點閱數417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百鬼夜行活動意象影片-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百鬼夜行活動意象影片
宜花數位機會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百鬼夜行祭是近年來鳳林地區的年度盛事,在每年七月這個傳說鬼門開放的月份中,不再只有戒慎恐懼的心態,而是在傳承傳統文化中對鬼神的敬仰、對祖先的追思同時,也融入現在社會開放多元的社會新元素,用歡樂活潑的方式,讓傳統客家村因百鬼夜行這項活動而有了新活力。在本次課程中,老師、學員利用之前活動公開徵得的圖作素材,加上文字敘述補足背景,串連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作為百鬼夜行活動意象宣傳影像。
點閱數302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客家圓樓-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客家圓樓
苗栗縣文化觀光局/苗栗縣文化觀光局國小3-4年級
位於苗栗高鐵站旁、北勢溪親水廊道精華區段的客家圓樓,以中國大陸原鄉土樓為藍本,融合在地客家元素,是苗栗縣政府結合高鐵門戶與親水景觀打造的重要地標。佔地1,385平方公尺,樓高三層、地下一層,呈環形結構,設有觀景平台、環池步道及親水棧道,展現休閒與文化兼具的多元魅力。客家圓樓現已依促參法委外經營,轉型為台灣客家八音戲曲推廣中心,致力推廣客家傳統表演藝術。館內定期舉辦戲曲展演、主題講座、示範與教學等活動,成為民眾親近客家文化的重要據點。融合自然景觀與藝文活動,客家圓樓不僅是苗栗的觀光亮點,更是傳承客家精神與藝術的現代文化舞台。
點閱數9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北港朝天宮迎媽祖-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北港朝天宮迎媽祖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媽祖信仰是台灣重要的民間信仰,也是移民社會和海洋文化的表徵,台灣民間供奉媽祖的廟宇、神壇、民宅和舟船數量眾多,而媽祖的信徒更是遍佈世界各地不可計數。關於媽祖的身世,自宋代以來即有許多版本,各地文獻方志、碑文均有不同說法;直到清代以降,民間大致採信明僧昭乘所著《天妃顯聖錄》之說,有關媽祖身世的說詞才日趨一致,然而《天妃顯聖錄》屬神話小說,是否足以作為媽祖身世的依據,實有待商榷。關於媽祖的誕辰,台灣民間皆認定是農曆三月廿三日,其實在宋元兩朝文獻中均未提及媽祖誕辰;明代之後才訂為三月廿三日。按李獻璋所撰〈元明地方志的媽祖傳說之演變〉考證,乃因明代船舶多於三月返航,按慣例須祭拜媽祖以酬謝神恩之故。北港朝天宮三月迎媽祖,歷時久遠,為媽祖香期重要活動之一。由於媽祖是民間相當重要的信仰,信仰圈遍及全台,地方廟宇為穩固其信仰圈,紛紛自各地媽祖廟採分香形式,以添廟神靈威,故逢媽祖誕辰前夕,各分靈廟宇皆須回祖廟謁祖割火,甚至非分靈廟宇,亦會前往進香交香,促成宮廟間聯誼與交流。也因此造成媽祖香期參與人數最多,時間最長的紀錄,故清代便將媽祖盛會納入方志記載。北港朝天宮是台灣媽祖廟分靈最多之祖廟,從新年之始即為媽祖香期開端,至三月期間人數暴增,香客人數冠為全台之最,可視為「三月瘋媽祖」典型表徵。
點閱數280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重返歷史 扛茨走溪流-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重返歷史 扛茨走溪流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小3-5年級
台南安南區和台港的歷史、文化、以及當地居民面對自然災害的經歷。它通過回憶大水災和歷史建築的重建,表達了當地居民對自己文化的珍視和對歷史的保存。許多村莊曾因為水災而被沖毀,居民曾在大風大雨中搬遷,經歷了艱難的生存環境。尤其提到的「竹籠房子」是當地的傳統建築形式,象徵著這片土地的歷史和人民的堅韌。當地的文化和傳統,強調了透過文物館等方式,讓年輕一代認識和傳承這些過去的歷史和生活方式。儘管現代科技進步,但居民仍保留對歷史的重視,希望能將這些文化遺產保存並讓後代了解過去的艱難歲月,從而更珍惜當前的生活。
點閱數166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再造歷史現場-風獅爺-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風獅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小3-4年級
本件作品是以磚燒製的風獅爺,風獅爺也稱瓦將軍、黃飛虎等,因風神亦稱風師,而「師」與「獅」諧音而得名,中國自古有在屋頂安置辟邪物的習慣,因多作獸形,故稱「瓦獸」。「瓦將軍」即瓦獸總管,造型多做武人跨騎獅子,張弓射箭的勇猛模樣,以居高臨下守衛家宅,不受外界邪惡侵犯,有關「獅」在傳統文化中的形象與意涵,最早獅子被稱為「狻猊」,又自西域語言音譯為師,最後才演變為”獅”。中國不產獅子,漢代才有明確的記載由西域進貢,因親睹實物的機會不多,加上佛教經典常以獅子比擬佛法,更加神化了獅子的形象,於是經過歷代的想像添附造型和真實獅子差異愈大,從風獅爺可以看到民間傳說的趣味,更因其造型特殊,而有趣充滿藝術化的詮釋。
點閱數18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