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431
造船技術-資源代表圖
web 造船技術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初往來於南海的商船,幾乎為外人所有,且其船大於中國。至唐末,中國的海船則凌駕於外人之上。據《一切經音義》僧人玄應說,唐代有種「蒼舶」海船,長達二十丈,可載六、七百人。另如《中國印度見聞錄》記載,中國船大且堅固,能渡過波斯灣的凶險風浪,而且中國船體龐大,在港口納的稅也比其他國家船舶為多。唐代的造船技術可從考古文物中看出。出土文物證明:唐代造船已採用水密艙的船體結構。這種結構有兩個顯著優點:1˙如果一艙受到損壞,其他艙不致受累被毀,既保證了船隻和貨物的安全,又便於修復壞艙2˙隔艙板橫向支撐船舷板,增強了船體抗禦側向水壓的能力。這個技術比歐洲早九百年,可見唐朝的造船技術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西元一九六O年年在江蘇揚州施橋鎮出土一大一小的木船,皆屬唐代晚期,使用於江面的船隻。小船是用獨根楠木挖成的獨木舟,兩頭上翹,船頭有釘補的木板,是大船的隨行船。大船殘長18.4公尺,最大寬4.3公尺,深1.3公尺。全船分為五個大艙和一些小艙,整個船身是以木榫和鐵釘聯結的,隔艙板及艙板枕木皆與左右船舷銜接。船的結構堅實,製作精細,木板夾縫、空隙都用油灰填塞;木料上的結疤和裂縫處則用小木片修補。
點閱數726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05-06-15
祿東贊使唐-資源代表圖
web 祿東贊使唐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祿東贊是吐蕃贊普宗弄瓚之大相﹙又稱大論﹚,統理國事,極受信任。唐貞觀十四年(西元六四O年)受命為贊普入唐請婚,太宗本不允,西藏民間傳說故事中說唐太宗以五難題考驗使者,祿東贊以機智通過測試。太宗曾封祿東贊為右衛大將軍銜,想以琅琊公主外孫妻之,祿東贊以贊普未娶公主,自己不敢先娶拒絕。西元六四一年祿東贊護送文成公主由長安入西藏。西元六四九年棄宗弄瓚去世,祿東贊繼續輔佐其孫為相,其五子欽陵、贊婆等均曾掌握國政。新唐書言其「東贊不知書而性明毅,用兵有節制,吐蕃倚之,遂為強國。」,可見祿東贊應是一位沉勇有為,擅長機智且頗有能力的人才。
點閱數80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歸附蒙古-資源代表圖
web 歸附蒙古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吐蕃衰亡後西藏陷入分裂狀態,但有印度高僧弘法,使西藏佛教形成許多流派,如寧瑪派(紅教)、薩迦派(花教)、噶舉派(白教)等,對西藏未來歷史發展影響深遠。十三世紀,其中薩迦派高僧班智達貢嘎堅贊與蒙古議定歸順事宜,薩迦派取得西藏領導地位,西藏成為元朝的一個行政區域,後來元朝曾在西藏三次清查戶口,並設立十五個驛站以加強交通聯繫。貢嘎堅贊的侄兒是八思巴(西元1235?1280年),其名藏文是聖者之意,十五歲就拜見忽必烈,後被封為國師,因對佛學有深入研究,又精通藏文,為蒙古創制蒙古新字,再封為「大寶法王」,成為元朝政府最高的佛教領袖和總管西藏的行政負責人。西藏喇嘛教也曾隨元朝勢力傳入中國。
點閱數42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中共入藏與達蘭薩拉-資源代表圖
web 中共入藏與達蘭薩拉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我政府播遷來台,中共控制大陸。共軍於西元1950年10月進藏,後達賴十四世派代表與中共政府簽訂「和平解放西藏的辦法協議」共十七條。西元1954年達賴十四世與班禪十世曾參加中共召開的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但中共對西藏控制愈烈,終在西元1959年引起藏人大規模武裝抗暴運動,達賴十四世出奔,有八萬五千多人隨行,在印度北部建立達蘭薩拉流亡政府,為西藏人民權益奔波世界迄今,祈求世人支持,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肯定,亦曾抵達自由中國台灣弘法。而中共政權在西藏建立自治區,加強交通、經濟、觀光各方面的發展。西藏未來將如何的發展,期望用和平與智慧,對世界最後的淨土-西藏的美好幸福,各方多加努力。
點閱數37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文成公主遠嫁-資源代表圖
web 文成公主遠嫁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文成公主是唐太宗的宗室女。貞觀十四年祿東贊攜黃金五千兩及珍寶為吐蕃贊普請婚,太宗以文成公主許婚。公主提出答應下嫁的三條件:一、帶一尊釋迦牟尼像入藏給吐番人供養。二、吐番必須倡導文化,廣傳佛教。三、吐番必須創造文字,以教百姓。唐太宗貞觀十五年(西元六四一年)由江夏王李道宗護送入藏,贊普親迎於青海柏海,見道宗執婿禮甚為恭敬,見中國服飾文物之美十分欽慕。為文成公主修建布達拉宮前身,又建寺廟敬奉佛像。公主不喜歡藏人赭面(以紅色塗臉),贊普下令禁止。遣貴族子弟入長安國學習詩、書,再請蠶種及造酒、紙墨等工匠。中土大唐文化傳入青藏高原。公主入藏九年後贊普就去世了,文成公主卻在當地繼續生活與傳布文化長達四十年,於唐高宗永隆元年(西元六八O年)才去世,在隆重的葬禮後與贊普棄宗弄贊合葬於瓊結藏王墓。藏人後來以為公主是綠度母(藏族的菩薩)化身,受到人民極大尊崇。迄今西藏有民歌流傳:「公主入藏,四月十五。大漠中州,駿馬百乘。雪山峻嶺,犛牛百頭。巨川大河,皮筏百艘。」述說公主入藏壯盛的情景。
點閱數41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5-06-15
宗喀巴-資源代表圖
web 宗喀巴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宗喀巴(西元1357~1419年)生於青海湟中縣,其父是元朝政府派任的「達魯花赤」(地方官)。原名為洛桑札巴,而藏語稱湟中為「宗喀」,「巴」是人的意思。幼年出家,十六歲到西藏求法學經,拜各派高僧為師,為重振佛法,提出改革西藏宗教的看法:如要求僧人遵守戒律,嚴禁娶妻生子、干涉世俗事務,並提出完整的佛學理論。西元1409年宗喀巴召開「火龍年法會」,在拉薩以東達孜縣興建甘丹寺,正式建立格魯派,隨後再建立哲蚌寺和色拉寺,共稱拉薩三大寺,另加上日喀則的札什倫布寺和青海湟中的塔爾寺,人稱格魯派五大寺。此派僧人戴黃色僧帽,所以漢語多稱其為「?教」,其勢力後來居上,成為西藏佛教中最大的教派,宗喀巴被尊為始祖。西元1419年宗喀巴圓寂於甘拉寺,現其遺體靈塔尚存。傳承他的宗教理念的是兩大門徒:一個名叫根敦珠巴,後被封為第一世達賴喇嘛(喇嘛是上師的意思),另一位克珠杰,亦被封為第一世班禪喇嘛。採用的是「呼畢勒罕」轉世相承的方法,漸漸形成兩大活佛系統至今。
點閱數126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宗教傳播 - 中國第一座清真寺-懷聖寺-資源代表圖
web 宗教傳播 - 中國第一座清真寺-懷聖寺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懷聖寺于六二七年建造,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寺內有一座始建于唐代的阿拉伯式呼禮塔,即光塔,是當時禮拜用的。唐代光塔面臨珠江,光塔可以為船舶指示照明,還可以指示風向。懷聖寺歷史上曾遭火焚而後重建。它是於清康熙三十四年(西元1695年)再次修建的。全寺占地2966平方米。寺門西南隅為著名的光塔;正面為看月樓;樓後為月台、水房、東西迴廊等;再後為禮拜殿。當年建造懷聖寺的艾比苑葛素歸真後,葬于桂花崗的先賢古墓地。現在每年廣州春秋交易會期間,都會有很多阿拉伯商人此處朝拜,誦讀《古蘭經》。
點閱數467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5-06-15
吐蕃強盛時期-資源代表圖
web 吐蕃強盛時期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西元七五五年)發生安史之亂,吐蕃趁機佔有西域大片土地。安史大亂中,肅宗即位,唐將郭子儀與吐蕃會盟。代宗廣德元年(西元七六三年),吐蕃以唐蕃曾有赤嶺劃界,答應給吐蕃每年絹五萬匹未付,率党項、吐谷渾各族二十餘萬入寇,在安史降將高暉率領下攻陷長安,代宗逃往陜州,官吏六軍逃散,吐蕃立廣武王李承宏為帝,唐命郭子儀進擊,吐蕃佔領長安十五天後撤退,代宗才能回京。吐蕃以攻陷長安的表現自豪,曾在布達拉山立石紀功。此後吐蕃又攻下許多唐朝的西疆土地,唐朝不得已,被迫再與吐蕃兩次會盟。因此,西藏史家描述說贊普赤松德贊在位時是吐蕃國力最強盛時期。
點閱數581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5-06-15
大非川之役-資源代表圖
web 大非川之役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自棄宗弄瓚去世後,祿東贊掌權,但他也去世後,其諸子掌握大權,開始與大唐競爭西北地方,盡破諸羌羈縻十二州,唐安西四鎮失去。高宗咸亨元年(西元六七O年)詔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等領兵十餘萬征討吐蕃,至大非川(今青海省東部)為吐蕃軍大敗,唐軍死傷嚴重,史稱「大非川之役」。此後雙方和戰互有勝負。十年後文成公主在長居西藏高原四十年後去世,大體而言,文成公主在世時,吐蕃與唐朝雖有戰爭,但尚稱安寧,此後吐蕃國勢日強,雙方衝突日益嚴重。
點閱數68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
藏北高原-資源代表圖
web 藏北高原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藏北高原位於西藏自治區北部,是指介於崑崙山與岡底斯山之間的廣大高原範圍,藏語稱為「羌塘」,意思是「北方高原」。平均海拔四千五百公尺,遼闊廣大,氣候嚴寒,人煙稀少,南區是藏族夏季放牧區。區內有五百多個大小湖泊,景色秀麗,又盛產魚類,許多珍稀動植物生存其間,而溫泉是當地天然的財富,豐饒的資源有著無限的開發潛力。
點閱數47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