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421
禮儀之爭與清廷禁教-資源代表圖
web 禮儀之爭與清廷禁教
林淑鈴/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隨著天主教各教會進入中國,各教會或教會內部對中國儒家文化的認識漸漸出現了分歧。其中最引起爭論的,就是中國的祭祖與祭孔活動,究竟是屬於宗教性質,抑或只是中國的禮俗。假使祭祖祭孔的活動是屬於宗教性質,那就違背基督教不崇拜偶像的教義。1628年(崇禎元年),耶穌會為了解決歧見,便在中國召開會議,達成共識:不把中國的祭祖祭孔活動,當作是偶像崇拜。較晚到中國傳教的方濟會與道明會,對耶穌會在中國傳教的成功既羨慕又嫉妒,加上不贊成耶穌會在中國的傳教方式,因此將對中國的禮儀之爭再度點燃,也使得羅馬教皇對此問題逐漸重視。耶穌會士擔心爭論的結果會影響在中國的傳教,也派員回羅馬為在中國的傳教方式辯護與解釋。最後羅馬教皇於1704年頒佈禁令,嚴禁入教的基督教徒行中國禮儀。教皇頒佈禁令後,派遣使團到中國面見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對此禁令極為憤怒,下令只有經過朝廷批准的教士才可在華傳教。多數的教士意識到此舉將會嚴重影響天主教在中國的傳播情形。因此1719年(康熙58年)教宗再度派人來華交涉,希望中國能允許傳教士繼續在華傳教。不過這次的交涉並未成功,傳教士所提出的條件反而惹惱了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決定禁止天主教在中國傳教。
點閱數358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6
永明延壽大師-資源代表圖
web 永明延壽大師
范桂榕/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延壽大師(西元904-975年),唐末五代十國時僧人。其佛學思想主張結合禪宗「不立文字、明心見性」與淨土宗「往生西方」的修行方法,並且力主會通諸宗教義。他的主張對中國佛教發展帶來極大的影響,成為中國佛教的一大特色。
點閱數41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6
土地公的傳說-資源代表圖
web 土地公的傳說
張昀浚/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土地神的傳說非常多,大都是以慈眉善目的老爺爺形象居多,所以大家都尊稱為土地公。土地公的傳說不外下列四種:1.在傳說中,土地公是專精農事,熱心公益,指導人們從事農耕,農作物獲得大豐收,人們感念他的恩德,所以蓋廟祭祀。2.土地公是為民除害,與大蛇搏鬥而犧牲自己生命。3.土地公是愛民如子,體恤民間疾苦,人們所尊敬的好官。4.土地公是個認真盡職的僕人,為了保護小姐,把所有的衣服給小姐穿,自己活活被凍死,人們感念他的忠誠,所以蓋建廟祭祀。這位慈眉善目爺爺的名字叫做「張福德」,所以土地公又稱為「福德正神」。在人們心目中,土地公從掌管土地的神明逐漸轉變成能夠能夠為民除害、體恤民間疾苦的掌管雜務之神。
點閱數808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0-05-26
梟雄末日-海珊-資源代表圖
web 梟雄末日-海珊
劉佩詩/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西方媒體將海珊冠以「巴格達屠夫」與「西亞希特勒」等封號,描述海珊冷酷獨裁又無情。美伊戰爭爆發後銷聲匿跡長達八個多月的獨裁者海珊,2003年12月13日,因隨從密報,遭美軍生擒。冷戰時期,海珊和伊朗爭奪中東地區控制權,發生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伊拉克因獲得美國資助,但戰爭卻也使伊拉克國力受損。伊拉克為擺脫經濟困境,解除鉅額外債,滿足佔領科威特油田的野心。在1990年入侵科威特,後遭聯軍擊退,戰敗後伊拉克在國際上遭到全面的孤立與經濟制裁,與美國關係也愈趨無緊張。911事件後,美國鷹派勢力抬頭,攻打阿富汗之後,伊拉克成了美國第二號的打擊目標,故以伊拉克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為由,欲一舉推翻海珊政權。
點閱數506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6
衝突間的曙光-資源代表圖
web 衝突間的曙光
劉佩詩/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1948年以色列在中東建國後,歷經4次中東戰爭,在美國斡旋下於1978年簽訂了「大衛營協定」,但仍未解決以色列與阿拉伯之間的紛爭。其中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間因領土、宗教等長期問題,衝突嚴重,恐怖活動層出不窮,從早期零星的個人式自殺行動,進而演變成有組織、有計畫、有訓練的大規模恐怖活動。1993及1995年以、巴間的兩次奧斯陸協定(OsloⅠAccord 、Oslo Ⅱ Accord),曾替中東的和平開啟曙光,1995年新的巴勒斯坦當局已獲得約旦河西岸其他六個城市治理權,卻因互不信任和暴力阻止了奧斯陸協定的發展。
點閱數244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6
西醫院-資源代表圖
web 西醫院
林淑鈴/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醫療傳道」是宣教活動中的重要部分。福音的傳入,多半是藉著醫療行為而進行的。雖然一般中國人對傳教士所開的西醫院仍存有相當多的誤解,如認為西洋醫師對屍體解剖、用酒精保存畸形人體發育的標本、或是幫人開刀等,是不軌的行為。但不少貧窮人家只能求助於傳教士醫師。因此,教會仍利用在華的醫療事業來進行傳教活動。起初教會在中國的醫療事業,規模都很小,數量也不多,通常是附設在教堂裡的。1900以後,傳教士對醫療事業更加注重,對原有的醫院擴大規模,並在各地新設醫院及診所。教會醫療事業的經費來源,有一半來自醫院的收入,另一半是靠捐款。早期開設的教會醫院,一般是不收費,目的是要博得好感,大部分全靠捐款維持,例如伯駕醫生(Peter Parker) 在1835年創辦的「博濟醫院」,是中國境內第一個現代化的醫院。伯駕傳教的方法,是在病人手術之前把基督教的小冊子送給病患,向他傳教,手術完之後,又繼續傳教。但後來教會醫院都有收費,只對少數貧病者施醫給藥,條件是必須信仰基督教。傳教士在中國的醫療事業雖然是以傳教為目標,但也把西方的醫術、西藥、醫院制度及醫學教育傳入中國,對中國的醫療事業有相當大的幫助。
點閱數215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6
埃及的氣候-資源代表圖
web 埃及的氣候
陳文珊/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埃及雨量多集中於冬季,由北向南減少。亞力山卓港是埃及年雨量最多的地方,其餘地區雨量皆少。三月到五月間,從乾燥的南部沙漠吹五旬風 (Khamsin),阿拉伯語50天之意,風速強勁、乾、熱且夾帶著砂土。
點閱數666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0-05-26
天津教案-資源代表圖
web 天津教案
林淑鈴/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天津教案發生於1870(同治9年),牽連許多國家,傷害規模空前,引起各國嚴重的關切,幾乎釀成戰爭。受害者有天主教堂教士修女多人,及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法國與俄國商人。發生的原因,是因為天津市民懷疑天主堂,認為他們迷拐孩童、挖眼剖心,用以製藥,乃包圍天主堂。豐大業前往交涉,對北洋通商大臣崇厚大肆咆哮,鳴槍示威,隨後又槍傷天津知縣劉傑的隨從,遂被氣憤的民眾毆斃。民眾更憤而焚毀天主教仁慈堂,死傷達20餘人。天津教案發生之後,清廷派直隸總督曾國藩前往處理。根據曾國藩的調查,天主教仁慈堂內男女幼童一百五十餘人,是由家屬送至教堂養育,並非拐騙而來,且當時天津城也無兒童遺失的報案,被教堂掩埋的嬰屍,也都有心有眼,教士拐買兒童、剖心挖眼之說,應是謠傳。曾國藩力辯對洋人的不實謠言,並查緝兇犯,嚴禁滋事,將天津知府、知縣撤職。於是朝野內外皆認為其偏護洋人。朝廷囑曾國藩勿失民心,將曾國藩調為兩江總督,以李鴻章為直隸總督,接辦調查。最後清廷賠償死者家屬四十六萬兩,並派崇厚前往法國致歉,流放府縣官員,並處死、杖罰、流放參與教案的天津民?數十人,天津教案才告了結。天津教案最後雖能和平落幕,但總理衙門意識到教案頻傳及其後果嚴重,乃擬定了「教務章程」八條,希望能對傳教士有所約束,以調和民教之間的衝突。但英、美、法均不同意,教案仍然頻傳不止,甚且愈演愈烈,最後爆發義和團全面性的非理性反教運動。
點閱數25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5-26
生命的泉源--尼羅河-資源代表圖
web 生命的泉源--尼羅河
陳文珊/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希羅多德說:「尼羅河(Nile River)是上天賜予埃及的贈禮。」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全長約6671公里,在埃及境內長度為1530公里,流域面積約五萬平方公里,尼羅河谷和三角洲被譽為埃及文化的搖籃。尼羅河河水主要來源來自東非烏干達的維多利亞湖(Lake Victoria)與愛伯特湖(Lake Albert),以及夏季時降於東非山區的季節性雨水。
點閱數310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6
熱帶沙漠氣候-資源代表圖
web 熱帶沙漠氣候
陳文珊/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埃及地中海沿岸約30公里寬的地區為地中海氣候帶,冬季溫暖濕潤,夏季炎熱乾旱,氣候溫和,冬季均溫為12度,夏季均溫為26度。其餘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沙漠氣候,氣候炎熱,夏季(4-10月)酷?,溫度平均約32℃至40℃,部分地區氣溫會高於50℃,冬季(11-3月)北部寒冷,沙漠地區酷寒,日夜溫差大。
點閱數650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