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186
阿里山森林鐵路的過去與現在-資源代表圖
web 阿里山森林鐵路的過去與現在
杜曉惠/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神木、日出、雲海、晚霞與鐵路並稱阿里山五奇勝景。其中尤以森林鐵路最負盛名。直立式汽缸車頭、之字型折返道、螺旋形爬山道及熱帶、暖帶及溫帶三種林相為其特色。1906年臺灣總督府核准日人「藤田組」開始興築阿里山森林鐵路,以開發其森林資源。因為阿里山森林資源的開發,在阿里山北門車站附近聚集許多與林業相關的行業,帶動了嘉義地區的繁榮,並招來許多外地人來這裡討生活。尤其在林森西路一帶有很多木材商因此而發展致富。早期生活環境不好,許多阿里山沿線的住戶靠著在火車靠站時,在火車外面叫賣維生。這些叫賣的阿婆或小女孩拉高嗓門的叫賣聲,是早期火車停靠時常見的景象。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生活環境的改善,這些景觀已不復見。神木、日出、雲海、晚霞與鐵路並稱阿里山五奇勝景。但也有許多人是為了山櫻花而來,山櫻花成了阿里山除了神木、日出、雲海、晚霞與鐵路之外吸引遊客的另一大美景。花季時,滿山的櫻花讓人陶醉。
點閱數554
下載數10
修改日期:2010-05-27
傳統技藝-當工藝帶動城市風情 慕尼黑國際工藝大展-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當工藝帶動城市風情 慕尼黑國際工藝大展
傳藝Online/國立傳藝中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慕尼黑工藝大展創辦於1949年,至今已70年,堪稱為最具歷史性的國際性專業工藝展會,更是全球工藝界交流的年度盛事。德國總予人精準、尖端製造的冷調工業形象,從這場展會中不難看出德國人所定義的工藝類別,舉凡建築、裝修與翻新、廚具及烘焙設備、能源、科技、居家及園藝等,工藝根植於生活的信念不言可喻。
點閱數14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三年級期末考社會試卷-資源代表圖
web 三年級期末考社會試卷
蔡芳美/市立丹鳳國小國小3年級
學期末為了解學生之學習情形,依照課本.手冊.習作及上課時之補充教材編制題目施測,作為補充學習或進行補救教學之參考
點閱數768
下載數19
修改日期:2011-09-28
裙裡乾坤---【Crinoline】-資源代表圖
web 裙裡乾坤---【Crinoline】
黃巧蘭/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1840年代起,圓膨的裙擺裝飾成為當時西方女性流行的一大指標,為了達到下半身能夠呈現這種誇張圓膨的半圓球狀,女性開始穿著名為(Crinoline)的裙撐架,此名詞源於法文「Crin」,是指「馬鬃」的意思。在1840到50年代中,此種以馬鬃與棉線交織而成的硬襯架支撐的女裙是當時時尚女性為之瘋狂的流行式樣,即使它會造成行動的不便,但是愛美是女性的天性,是中外古今不變的真理。
點閱數250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0-06-29
臺灣嘻遊記-資源代表圖
ebook 臺灣嘻遊記
林孟瑶/明道中學國小3-4年級
在台灣這個美麗的島嶼,住著許多的居民,其中有在各地的好朋友,他們相約在一個假期裡,一起出遊玩,互相介紹台灣美不勝收的風景和活動。
點閱數303
下載數14
修改日期:2025-07-12
省市長民選的規劃-資源代表圖
web 省市長民選的規劃
王秀如/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在輿論和民意代表的催促下,民國79年政府籌畫憲政改革時,即決定規劃省市長民選。行政院長郝柏村於當年10月23日在立法院答覆質詢時指出,政府不準備制定省縣自治通則,而以台灣省地方自治條例和直轄市自治條例來代替,省長民選民選,在台灣省地方自治條例完成立法以後。內政部長吳伯雄於民國81年11月29日指出,省市長民選可以在民國83年底舉行,但需要三項自治法案由立法院通過:一為行政區畫法,二為省縣自治法,三為直轄市自治法;吳伯雄認為如果省市長民選在83年底舉行,此三項自治法規要在民國82年6月完成立法。
點閱數14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10-06-03
生活器物的改變-資源代表圖
web 生活器物的改變
鄭采珮/市立文雅國小國小3-4年級
生活器物指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器物,主要介紹煮飯用具、樂器和童玩等從以前到現在的演變。以前多就地取材,用竹片和木頭製成,壞了多回歸大自然,不會造成汙染;現在則多為塑膠製品,雖然便宜方便,但丟棄後不易分解,造成垃圾問題,形成現代難以解決的難題。
點閱數308
下載數8
修改日期:2020-12-17
景點踏查-資源代表圖
web 景點踏查
吳淑敏/縣立中平國小國小3年級
介紹中平國小特色課程--景點踏查簡報檔
點閱數405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0-12-30
文明的進程?-禮儀與健康-資源代表圖
web 文明的進程?-禮儀與健康
顏汝庭/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全齡適用
19世紀(清末)西方勢力進入中國,除了將船堅炮利帶入中國,同時也傳入西方的知識、技術、娛樂、服裝時尚……從沿海城市吹入偏遠內陸。自1843年開埠以來,上海因地利之便,成為當時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在接收西洋的資訊上十分容易。隨著時間發展,當地人由於看到、接觸新事物的機會增加,對於許多非中國的事物習以為常,對洋兒意的接受度漸較其它地區為高。當中國的天足運動如火如荼的展開時,上海的時尚女性拋棄了精巧玲瓏的金蓮,許多天足女子改穿來自西方的舶來品-高跟鞋。在20世紀初時,上海的女子仍被要求纏足;但大約經過10年左右,這種情形已產生很大改變。20年代時,雖然當時女性身上的穿著仍十分中式,但腳上已是足蹬高跟鞋。到30年代,上海女子流行燙著好萊塢的捲髮,西式洋裝也廣為當地女性接受,另外旗袍是另一項女性流行服飾,當時甚至有人穿上3寸高的高跟鞋。而這些情形皆可從當時的畫報等一窺究竟。在民初的一些畫報、雜誌中,看到畫中女子腳上常穿的鞋子是高跟鞋,或許多少可反映出此時高跟鞋成為上海姑娘出席許多場合的重要配件。而在現代社會,大多認為在正式的場合中,女性腳蹬高跟鞋是種美、是禮儀的表現,雖然不確定這種觀念從何產生,但這或許是因在纏足風尚衰退後,原本的傳統弓蓮不復流行,此時西方的高跟鞋又傳入中國,在哈洋的風潮下,使得中國女性開始流行穿高跟鞋,並漸成為美麗、摩登與端莊的象徵,一直流傳到現在。當女性開始習慣穿高跟鞋,並視其為新潮、進步的象徵時,卻忽略了高跟鞋其時對女性的健康是個潛在的殺手,尤其愈高跟的鞋子愈是容易造成傷害,導致背部和膝蓋的病變。然而,當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似乎較重視的是穿上高跟鞋有種搖曳生姿的美,甚至喜愛穿愈高跟的鞋子,即使高跟鞋造成腳部的疲累也樂此不疲,是否可視為是繼三寸金蓮後,對中國女性的另一種束縛呢?
點閱數453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05-06-16
家鄉的產業-資源代表圖
web 家鄉的產業
劉建德/市立信義國小國小3-4年級
1.翰林版四上社會第四單元家鄉的產業2.教材光碟3.Xmind軟體(試用版)
點閱數322
下載數14
修改日期: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