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288
新加坡特色飲食-海南雞飯-資源代表圖
web 新加坡特色飲食-海南雞飯
郭詠菁/市立永安國小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新加坡是多元種族國家,其中有3/4的華人,因此米飯也成為新加坡華人的主食,當中海南雞飯更是當地人及觀光客必品嘗的特色美食,簡單的雞肉料理淋上特製醬汁,沒有華麗的包裝,但是讓人允指回味,配上一杯甘蔗汁,更是絕配美味!
點閱數161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9-11-11
拍手歌-資源代表圖
web 拍手歌
郭詠菁/市立永安國小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此為布農族的傳統歌謠,透過原住民孩童的歌聲傳達出來,實為天類之音。
點閱數176
下載數7
修改日期:2019-11-11
康軒版四上國語第十課 建築界的長頸鹿-資源代表圖
web 康軒版四上國語第十課 建築界的長頸鹿
陳永興/縣立中山國小國小4年級
本課是一篇說明文,課文內容帶著大家拜訪三座世界著名的「長頸鹿」,且用說明文「總說─分說─總結」的手法寫成,插圖還有搭配「圖解」說明,對學生閱讀科普雜誌或社會地理、自然圖表等的資訊,很有幫助。以Learn Mode 平台來進行課程操作,以及為了延伸孩子的閱讀深度與廣度,則透過明日星球平台的跨域主題深讀來設計課程。透過實作以及設計學習教學法,在每一個教學階段都讓學生不斷討論、思考,一直回扣到課程主題。並且搭配學校特色課程(閱讀),及跨域社會領域社會來實施。
點閱數2792
下載數109
修改日期:2019-10-10
小小國家播報員-資源代表圖
web 小小國家播報員
謝涵淳/市立內海國小國小3年級
  「和諧的相處」此單元中,第一課提及性別平等的重要,第二課即本次演示內容,強調人與人之間應欣賞與尊重,透過認識各國的多元文化增進對不同族群的瞭解。  以Kahoot進行即時的問答,再利用LoiLoNote進行分組學習,上網搜尋的過程中,結合之前「學習的方法」ㄧ課,讓學生能透過實際操作,瞭解如何運用資訊媒體進行學習,並將查詢到的資料,加以分享。  藉由此活動可促進學生探索各式的文化特色,教師進而引導:每個人的生活背景皆不盡相同,要以欣賞與尊重的態度,來對待彼此。
點閱數405
下載數8
修改日期:2019-05-20
貼出金光彩-資源代表圖
web 貼出金光彩
呂龍興/市立溪海國小國小3-6年級
金融教育教學活動
點閱數272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19-05-15
康軒社會,第5單元―家鄉的節慶與節日,第1課―傳統節慶。-資源代表圖
結合科技智慧產品,融入教學活動。
點閱數1928
下載數102
修改日期:2019-05-15
射日英雄-資源代表圖
web 射日英雄
陳筱婷/市立長興國小國小3-6年級
運用微軟OneNote進行課程設計與教學。
點閱數41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19-05-14
藺草風情-資源代表圖
web 藺草風情
詹品森/縣立五福國小國小4年級
近年台灣3C產品普遍,每個家庭幾乎「人手一機」。但,學生使用3C產品時多半是玩手遊或是看影片,都是娛樂性質的運用,因此,筆者設計此課程,將平板電腦帶入社會課中,從最基礎的功能「搜尋」開始,開啟孩子們自主學習的動機,在課堂中透過小組的分工合作、競賽、討論、上台發表,培養學生的專注力、效率、邏輯及篩選、整理文字等能力,也讓他們知道,3C產品可以是日後在學習道路上一個很有力的工具,建立學生終生學習的態度。
點閱數836
下載數14
修改日期:2019-04-15
前瞻計畫教案設計-民生國小陳麗年老師-互動教學-社會科-資源代表圖
1. 藉由學生實際上網搜尋家鄉名勝古蹟,可提升其學習興趣,並可深入了解家鄉歷史文化和發展歷程,進而珍愛自己家鄉名勝古蹟。2. 讓學生能善加利用網路資源,擴展學生學習視野。
點閱數831
下載數33
修改日期:2019-02-27
前瞻計畫教案設計-民生國小陳富傑老師—互動教學—錢世金生-資源代表圖
web 前瞻計畫教案設計-民生國小陳富傑老師—互動教學—錢世金生
陳富傑/屏東縣屏東市民生國民小學國小4-6年級
社會學習領域是統整自我、人與人、人與環境間互動關係所產生的知識領域,課程內容包含歷史、地理、政治、法律、生活、學習…等許多面向,如此包羅萬象的課程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有統整課程、設計課程的能力,教師要做的不僅是把知識傳遞給學生,更需培養學生「批判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 『運算思維』不僅適用於科技領域,在日常生活中的思維經常就有它的影子,而社會領域中許多記憶性知識其實都有跡可循,如同在程式設計時,所有輸出的資訊其前端必定先有資訊輸入,經過處理後才將資訊輸出,若輸出的資訊有問題,則可以往前追尋處理過程與輸入資訊,以此發現問題所在。在社會領域中,許多的事件或現象(輸出)也都有其源頭,透過推測過程發展(處理)、追尋原因(輸入),接著能理解事件或現象的前因後果,因為有了這個追尋原因的過程,事件或現象對學習者來說不再是需要「背起來」的資料,而是成為意義化、脈絡化的知識,且學習者在過程中更能鍛鍊其批判思考的能力。
點閱數857
下載數40
修改日期:2019-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