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社會領域-國小3-4年級(二)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2,194
再造歷史現場-明之開創 106號油井-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明之開創 106號油井
再造歷史現場/文化部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出磺坑居民與城隍信仰的互動或是節慶儀式背後所蘊藏的文化內涵都是有意義的。我們以出磺坑拓墾時期的家族、信仰為主軸,除了歷史考究外,從當地耆老的口中一點一滴拼湊出當時拓墾出磺坑地區的故事,帶領前往曾經輝煌的出磺坑,了解邱家先民如何篳路藍縷,開創臺灣石油工業的先河。透過訪談了解城隍廟是如何成為出磺坑居民的信仰中心,挖掘信仰與先民的關係,了解在地的城隍信仰文化。 計畫分為訪談、培力、表演等主軸。訪談許多當地耆老及民眾並製成短片,讓這些歷史故事能繼續傳承下去,讓閱聽人能在短時間內對出磺坑有初步的認識,引發深入探索的好奇心。訪談過後所蒐集到的資訊,將它進一步內化,並融合兒童劇本的寫作,與苗栗當地兒童劇團「好玩的劇團」及公館鄉的國小合作進行校園培力工作坊,將出磺坑的故事透過戲劇課程,讓小朋友們也能了解出磺坑當地豐富的歷史及文化。除了校園培力工作坊成果發表以外,也邀請到苗栗知名劇團「EX—亞洲劇團」進行出磺坑當地的勘查及劇本撰寫,並透過《106號油井》的劇本創作及演出,讓人重新思考對於即將沒落的文化應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
點閱數15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28
家鄉的產業-資源代表圖
web 家鄉的產業
劉建德/市立信義國小國小3-4年級
1.翰林版四上社會第四單元家鄉的產業2.教材光碟3.Xmind軟體(試用版)
點閱數354
下載數14
修改日期:2021-02-19
品德領航─大同寶寶有品味-資源代表圖
web 品德領航─大同寶寶有品味
徐至賢/台南市立德高國小國小1-6年級
大同國小位於臺南市繁榮的東區,看似優勢的地理位置,卻蘊藏著潛在的危機:老舊的社區、外移的人口、經濟壓力、家庭結構…等因素交錯影響下,學區內單親、弱勢、隔代教養、高風險家庭竟高達百分之五十二。面對社經文化的不利,學生學習機會不均,學校深刻感受這些弱勢學生的教養,需要有更多的照顧與關愛,陪伴支持他們成長,教育也必須發揮其更強大的功能,培養學生人格、情操與建立正確價值觀。大同國小團隊體認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將其列為重要教育目標,藉由品德教育的推動,整合教育資源,規劃實施品德教育系列課程與具體做法,紮穩學生根基,厚實學生基本能力。內容涵蓋十六根品德課程柱,實踐十二大品德核心光芒,長期融入於日常學習中,透過活動化、行動化、體驗化、情意化,聚沙成塔,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在學生心中種下良善種子,產生正向積極的影響,培養「行為有品、態度有品、能力有品」的品味大同寶寶。
點閱數1146
下載數20
修改日期:2022-02-14
家鄉生活大不同-資源代表圖
web 家鄉生活大不同
柯湘芸/南化區西埔國小國小3-4年級
家鄉生活大不同
點閱數462
下載數19
修改日期:2020-12-29
劍獅-資源代表圖
web 劍獅
蔡婉緩/新竹市政府教育處國小1-6年級
臺灣的避邪物之一劍獅
點閱數211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10-12-27
地層下陷我不怕-資源代表圖
web 地層下陷我不怕
張博真/縣立金湖國小國小4年級
現今沿海一帶水患甚多,尤其每逢颱風警報一發布,居民便須提心吊膽的過著生活,而歸咎其原因,是因地層下陷所引起的因此從地層下陷的觀點切入,引導學童理解家鄉環境,培養學生能珍惜自然環境,學習與大自然共存。
點閱數1228
下載數38
修改日期:2013-10-15
小查的桶船-資源代表圖
web 小查的桶船
李欣貞/市立五堵國小國小3-4年級
小查的桶船是一本適合中年級閱讀的繪本
點閱數395
下載數26
修改日期:2011-10-12
解決地方的問題-資源代表圖
web 解決地方的問題
藍麗敏/愛蘭國小國小3年級
希望學生透過觀察生活週遭的環境,能知道公共空間是大家共同利用及共有的,不該有少數人因為自己的利益而損害其他人權益,公共空間包括道路、人行道、防火巷、公園等。例如婚喪喜慶時,需要佔用馬路,也必須於事前向有關單位提出申請。若發現有人占用公共空間,可以利用檢舉的方式來維護大家的權益。
點閱數533
下載數15
修改日期:2010-10-13
媽媽生活紀錄-資源代表圖
web 媽媽生活紀錄
藍麗敏/愛蘭國小國小4年級
父母親生活紀錄學習單
點閱數185
下載數4
修改日期:2010-10-13
皇民化運動背景-資源代表圖
web 皇民化運動背景
柯孟潔/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西元一九三七年,日本發動「蘆溝橋事變」,掀開中日八年抗戰序幕。剛開始戰爭並未波及到臺灣,但是卻有一些法令影響臺灣居民,如國家總動員令法、課徵軍事費用稅收,以及實施警察制度,配給與消費管制,此外,日本政府徵召臺灣青年為譯員或軍伕,為國效命。隨著戰爭的擴大範圍,日本當局發現臺灣地位的重要性,所以對臺灣人民開始進行懷柔政策,希冀讓臺灣人成為日本人,與日本人共同參與戰爭。並以「皇民化、工業化、南進基地化」為治臺原則,「皇民化運動」主要是「改姓名」運動,推行「國語家庭」,要臺灣人信仰神道教,成為真正的日本人。在日本皇民化政策的推展下,人民的娛樂生活受到影響,如禁止演唱臺語歌,只能唱日本歌曲;戲劇上演須演唱日本歌、穿日本和服,一切都得符合日本化的條件,且要警察批准才能演出。所以當時許多歌仔戲團被迫解散,或是以改良劇方式呈現。在「皇民化」運動下,臺灣的傳統戲劇也遭受到波及,劇團有的被迫解散,或是以改良劇的方式出現。歌仔戲的演出常常遭受到取締,日本警察會於演出時在旁觀看,查看演出內容是否與申報劇目相符合,若被官員查獲演出內容為傳統戲,馬上被勒令停演,以及解散。當時演出改良劇,要把朝廷改為公司,皇帝改為董事長,在服裝上也有差異,皇帝要穿和服,丞相穿燕尾服,其他大臣穿西裝,女生穿洋裝,還有必須腳踩木屐、手執武士刀、打日本劍術,演唱曲調為日本流行歌曲,樂隊伴奏是小喇叭或薩克斯風。雖然日本政府嚴格監控臺灣的戲劇,但民間的戲劇依舊蓬勃發展,有些劇團演出時臺語與日語夾雜,或警察在場才改換服裝演出皇民劇,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點閱數2454
下載數17
修改日期:2010-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