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922
文化保存-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東山吉貝耍西拉雅族夜祭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 東山吉貝耍夜祭:西拉雅夜祭,最大的意涵就是答謝部落神靈1年來的眷顧,子民以拜全豬最高敬禮來還願,並且以最莊嚴神聖的「O-RORAW牽曲」吟唱歌舞獻給祖靈,並且透過夜祭的舉辦,達到西拉雅文化復振的目的,以及文化傳統的延續、發揚。■ 東山吉貝耍孝海祭: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說當初祖先渡海來台,有許多先民死於海上,祖先在「倒風內海」登陸,於蕭壠建立部落(今台南市佳里區)後,為緬懷當初渡海來台祖先,每年社民會至倒風內海海邊「乞水」,並祭拜祖靈以示不忘本。後來部分社民因番屯政策東遷至哆囉嘓社地(今台南市東山區境內)龜重溪畔建立吉貝耍支社,每年農曆9月初5無法再回到海邊祭祖,於是在大公廨附近的農田,面向西南方大海的方向,遙拜祖靈;另一說法為當初祖先渡海來台,受當地一位漁民「阿海」接濟,引導祖先從倒風內海到蕭壠登陸,後來阿海在某年的農曆9月初5於魚塭遭雷殛身亡,蕭壠社民感念其恩情,在番仔塭(今七股區大埕里)建小廟紀念他,尊稱他為「海祖」,族人搬遷至吉貝耍後,依然懷念海祖恩惠,特地在海祖仙逝日子面向大海方向祭拜他,於是發展岀現今的「孝海」祭典。
點閱數228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明新書院-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明新書院
中投數位機會中心/果樂整合行銷有限公司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明新書院位於集集鎮永昌國小東邊,光緒9年由總理陳長江籌建於集集街,11年11日完工,立「掌握文衡」匾為記,光緒34年遷建於現址,時在柴橋頭庄,並且改稱「崇德堂」,廟地為日人原什太郎捐獻,內供奉文昌帝君和紫陽夫子,正殿旁過水間有地藏王菩薩神殿及開廟恩主神位,是為義學,是集集文化之地 。明新書院建築型式為講堂與齋舍間有翼房,以正殿為中心,廟前埕地坪為石皮鋪面,兩廂房有花台與綠樹,惜字爐位於正殿前西邊,後園及側園有四時花木、假山、飾石、塑像;空曠處陳列民俗文物:石磨、酒醰、犁、簔衣、石臼、製茶車…等,尤以牛車運甕一景稱奇,環境清幽,望西而立,夕陽西沈,落日餘暉,令人湧思亙古情愫。正殿為講學所在,殿宇高聳,屋頂脊樑上以童子馭麒麟飾,栩栩如生,兩側置龍一對,花草、四腳綴飾,左右對稱,表情生動。明新書院於民國七十四年奉內政部核定為三級古績,修護皆依古貌建材,日式風格,是日治史實的證明,然而其簡樸古拙的格局,是漢族移民屯居的精神所在。
點閱數16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自然筆記-鄭安睎老師談「蕃人觀光日誌」-資源代表圖
web 自然筆記-鄭安睎老師談「蕃人觀光日誌」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這次地理空間的主軸就是「 關門古道」,清代「開山撫番」路線最晚被後人完整探勘完成的「祕徑」。對我來說,沿著這一條路徑 所呈現的三面迷人「風景」,分別是:1.布農族丹社群遷徙 史及當代口訪。2.古道被建構及重現的追尋者歷史。3.台灣古道研究老中青群像與其交織。許多線索與發現,似乎都透露著某種神奇的力量 ,而透過這本書真的讓我閱讀到,什麼是「祖靈在編織 」。更讓我深深地敬佩鄭安晞老師,在這一條「關門古道」上,所付出的堅持及 毅力。
點閱數25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進香請王:每屆五年大科的農曆9月至10月間,約有300個香庄會前來馬鳴山鎮安宮進香並請王爺(12尊中的一尊),前者在於刈取馬鳴山鎮安宮的香火,藉以增添所屬宮廟與神明的靈力,帶有飲水思源與薪傳香火的雙重意涵;後者在於請王返庄進行遶境祈安或兼及安營儀式,數天後再恭送還神。香庄遶境:香庄香庄遶境模式大抵有:1:以大聚落公廟請神,香庄聯合辦理遶境;2:以大聚落公廟請神,香庄各自辦理遶境;3:不同香庄各自請神,再聯合送神;4:不同香庄聯合請神,輪流祭祀遶境;5:一個香庄請神,各香庄接續輪祀遶境;6:請神回程順道遶巡交陪庄,形如半路香等類型。迎送客王: 每屆「五年大科」的秋冬之際,雲嘉沿海與平原地帶許多香庄除了進香請神遶境之外,還多有迎送客王之俗,其中有的還與王船祭典結合,是雲嘉地區頗為重要的信仰形態與文化特色,惟到底有多少香庄、又各自採用何種方式迎送客王,則尚待更詳細的調查研究。豎燈篙:豎立於廟前半月池畔,目的在於昭告天地,燈篙有陰陽之分,陽篙乃恭請三界諸神蒞臨醮場證盟,陰篙則召請陰界鬼魂前來接受普施超拔,總計200餘支,其中3支為主燈篙。放水燈:普度前日於廟旁水畔舉行,藉以招引水路孤魂上岸接受普施超度。醮典科儀:農曆10月26日至11月1日舉行5天祈安三朝清醮大法會,聘道士團行科演法,儀程重要者有:玉壇發表、揚旗掛燈、分燈捲簾、敕水禁壇、施放水燈、登棚進表、普度植福和龍船換班等。最大特色在於鑑醮神尊,每科皆達萬尊以上,排滿正殿後殿所有空間,蔚為一大祭祀景觀。普度:五股搭建5個普度場:主會股-媽埔、六塊寮、褒忠(中民、中勝、埔姜);主醮股-同安(含同北);主壇股-新厝、芋頭厝、有才(含北興);主普股-月眉、田洋;三官首股-馬鳴山、昌南、復興。此外,部分香庄同時朝馬鳴山方向設壇贊普。龍船換班:迎請新的3位五年千歲至「五年千歲大公園」九龍船船首處,換下在此鎮守一整年的3位五年千歲(12位王爺4年輪畢),由道士團進行相關科儀,儀程中並有「唱班」,形成獨樹一格的王爺文化。
點閱數18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客家八音(美濃客家八音團)-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客家八音(美濃客家八音團)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客家八音」是最具客家色彩的純音樂藝術,其音樂風格、演出形式、音樂內容與樂器使用,隨著族群遷徙而融合各地傳統民間音樂,逐漸演變成一特殊的器樂曲種。「客家八音」是以鼓吹樂為基本形式的一種樂器合奏,即以鑼鼓樂為基礎加嗩吶類樂器為主。演奏內容分為「吹場樂」和「絃索樂」。「吹場樂」即鼓吹樂,主要用於廟會典禮和婚喪喜慶等禮俗等演出;「絃索樂」多用於北管戲以及純器樂演奏。 臺灣客家八音最常用於婚喪喜慶等場合,但台灣南部和北部在使用樂器和編制上有所不同。客家八音演奏的場合與民間的活動息息相關,舉凡廟會、宗教活動或生命禮俗皆需要它;另外它也與臺灣傳統北管戲密不可分。
點閱數3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虎尾建國眷村 (光陰故事)-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虎尾建國眷村 (光陰故事)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國小5-6年級
時代巨輪不停的向前滾動,歲月洪流鐫刻著過往記憶,建國眷村歷史紋理依舊在靜靜等待著世人前來拜訪。1906年日治時期,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選擇在虎尾溪畔的五間厝興建製糖廠。1933年虎尾庄成為三萬人市街,升格為虎尾街,1939年日本海軍選擇在虎尾街附近興建飛行場,就是看上虎尾糖廠酒精工廠生產飛行用汽油以及使用糖廠鐵路運送戰備物資。 1942年6月,日本在中途島戰役折損資深飛行員,急需能夠參加空中作戰的飛行員。 1943年日本大本營制定絕對國防圈,要求儘速速加強航空戰力,日本海軍選擇在虎尾街廉使庄以南,設置四座兵營,並且訓練神風特攻隊,以補充因作戰折損的飛行員。
點閱數21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再造歷史現場-戰爭與和平之島 再現聖薩爾瓦多城-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戰爭與和平之島 再現聖薩爾瓦多城
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國小5-6年級
「和平島」這名稱是國民政府來臺後所命名,雖然名為「和平」,但其歷史背景反映出基隆在航海貿易及國際戰略中的重要地位。自1626年西班牙宣示主權以來,基隆成為國際爭奪的焦點,並見證了荷蘭與西班牙之間的衝突。儘管西班牙曾多次遠征,卻未能成功擊敗荷蘭,這顯示出即便面對逆境,基隆依然堅守其戰略價值。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平島不僅見證了早期的國際戰爭,也象徵著不同勢力間的博弈與合作,突顯了基隆在歷史長河中的重要性。這些歷史事件提醒我們,無論面對何種挑戰,只要堅守信念、勇於面對,就能在國際間找到自己的位置,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點閱數288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5-13
再造歷史現場-猴硐礦工-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猴硐礦工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4年級
曾經,猴硐是全臺產煤量最大的地方,更是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後盾。為什麼叫「猴硐」?北37線四點八公里處,那裡有一個石頭下面,有一個凹洞,獼猴都住在那邊,所以叫「猴硐」。關於百年煤鄉,礦工生根立命的猴硐。青桐到平溪跟宜蘭線都是有運煤關係,這裡生產量大,煤場也是配合鐵路開通,民國九年所建造的,包括瑞三運煤橋也是民國九年建造,猴硐煤礦嚴格說起來應該要算幾百年歷史了。清末的時候猴硐就已經有煤礦了,長輩說當時煤炭是用手工推出去的,還有人工挑夫、挑到八斗子碼頭,運往日本、大陸,當時都是外銷,那時候煤炭是官煤,老百姓不能燒的。
點閱數23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湖西】駛犁歌樂舞-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湖西】駛犁歌樂舞
湖西數位機會中心/澎湖縣湖西鄉湖西社區發展協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敘述早期農業社會在農忙之餘,自娛娛人之農村舞曲,此樂曲有犁、牛、挑籃、播種小姐、老闆、老闆娘、夥計等,樂曲內容以社區四季景象為主軸,其中老闆娘更是男扮女裝,是全場的靈魂人物、帶動全場氣氛,述說早期農業社會純樸、簡單、滿足、快樂、俏皮之景象。
點閱數17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地理-擎天崗-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擎天崗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國小3-4年級
擎天崗草原,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北側,是臺灣北部火山地形與人文歷史交織的重要地景。地處大屯山群中央,周圍環繞竹子山、七股山與磺嘴山等,因地勢平坦、視野開闊,自古為平埔族狩獵、採硫與交通往來的要衝,亦是魚路古道的重要節點。清代稱為大嶺峙,日治時期則成為軍事據點與抗日義軍的山寨基地,遺有城門古蹟與砲管古道。草原形成於清末,昔日為牛隻放牧之地,最盛時曾寄養超過三千頭牛,是台北盆地與北海岸地區農耕文化的重要一環。日治與戰後時期,擎天崗成為重要軍事戰略地區,遍布散兵坑、碉堡與防空壕。民國74年納入陽明山國家公園後,轉型為兼具自然生態與文化史蹟保育的旅遊景點。
點閱數8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