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921
DOC在地課程-泰雅傳統器樂竹管琴製作-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泰雅傳統器樂竹管琴製作
竹苗數位機會中心/財團法人明基基金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記錄從採竹到完成泰雅傳統器樂竹管琴製作的過程。
點閱數337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擊響一生開路鼓-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擊響一生開路鼓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國小5-6年級
傳承台灣傳統音樂的藝術家,代表性樂團「金聲順」已有150年歷史。李春生的父親李淵是傳統音樂的重要人物,李春生從小便深受父親影響,精通多種樂器,並自14歲起便開始在樂團中演出。他於2019年獲得雲林文化藝術界最高殊榮——文化貢獻獎。他所演奏的「開錄鼓」是北港傳統開路古陣音樂的一部分,強調震撼的音效和英雄般的氣勢。於1960年代錄製過黑膠唱片,這些珍貴的記錄成為父親創作的紀念。如今,李春生將傳統音樂的根基傳承給新一代音樂人,像是張承遠所領導的太日月籍樂團,努力將傳統與現代音樂融合,創作出跨世代的作品。張承遠不僅希望保存傳統,還希望以創新方式讓更多人了解並接納傳統音樂的魅力。這份對音樂的熱愛與傳承,讓李春生的音樂生命持續發光,影響著後來的音樂世代。
點閱數25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再造歷史現場-莊永明-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莊永明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3-4年級
莊永明,台灣民間歷史學者,生於大稻埕,致力於台灣歷史的研究與推廣。他以田野調查收集一手資料,將台灣歷史帶入現代視野。曾任會計長達25年,後投身於文史研究,創立莊永明文史工作室,專注於台灣的地方歷史與建築保存。他以「大稻埕逍遙遊」導覽活動,帶領過萬人探索台灣歷史,並用生動的敘事方式讓歷史更貼近人心。莊永明的歷史研究涵蓋台灣的街道、建築及文化,並強調保存傳統工藝與建築之重要性。他的努力為台灣文史與文化資產保存做出了卓越貢獻,直到2020年去世。為表彰其貢獻,總統特別頒發褒揚令,並將其藏品捐贈給中研院。
點閱數250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5-13
自然筆記-山女南湖行-資源代表圖
web 自然筆記-山女南湖行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在山上妳們是嚮導,在山下就讓我充當嚮導,帶妳們走入我的聲音世界。透過聲音,讓回憶變得更加立體。從審馬陣山屋的晚安曲、圈谷中南湖溪的泊泊水脈、包圍在狂風呼嘯下的南湖山屋內,我們還在分享彼此的夢境及山屋垃圾問題,還有那些歌聲笑聲背後交雜著深山鶯及小翼鶇的鳴唱,還有松風中我們共振的合音….妳們很驚訝我這一路上,居然默默地把那些聲音蒐藏起來,並且編織成一張地圖,頓時我們重回南湖,用聲軌重新串聯了這一趟動人山行。明明是風雨交加,但更加有聲有色。
點閱數27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崙背DOC~鐵漢柔情-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崙背DOC~鐵漢柔情
崙背數位機會中心/雲林縣崙背鄉崙背國小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崙背數位機會中心為保存在地即將失傳的技藝,因此向教育部申請大專資訊志工協助幫忙拍攝崙背特有的技藝,這些技藝也許你我小時候曾經見過,也許你也曾未見過,崙背DOC有感此技藝獲許多年後,妳我也許只能從記憶中去回憶,因此特地在虎科大資工系資訊志工的幫助下,拍攝打鐵此即將失傳的技藝紀錄片~~
點閱數18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口湖牽水車藏(狀)-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口湖牽水車藏(狀)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車藏,音狀,正字為「旋」,出於道士科儀書本,有旋轉不停的意思。台灣民間有血車藏及水車藏兩種,前者糊貼紅色系列的紙花,專做超渡難產而過世的婦女;水車藏則多黏貼白色或灰色系列的紙花,主要在於超渡溺水之亡魂。水車藏是以竹篾編紮成內外兩圈圓筒狀,糊上淺淡花紙,上下分別貼著十二尊牛鬼蛇神,按水中、陰間、天堂三種不同的宇宙空間排列。在水中的有冤魂、正義的水王和代表惡者的污穢神,還有押解鬼魂的大鬼、小鬼,審判善惡的城隍與牛頭馬面,最後則是觀世音菩薩與善才良女,頂端四角各插有一隻小三角旗用來招魂。轉動水車藏代表讓淹死的鬼魂,藉由旋轉的水車藏自水中找到上岸的方向,過去村民在水車藏上寫上祖先的名字,隨著時代更迭,現代人通常在水車藏上書寫自己的姓名、住址以示叩謝。雲林縣口湖鄉每年的牽水車藏習俗,地方人士結合追思先人與宗教信仰。清道光25年(西元1845年)口湖發生水災後,後人在每年農曆六月初七、初八兩天前往各村莊的萬人塚祭拜先人。隨後地方人士並興築萬善祠祭祀,將牽水車藏祭典與地方宗教信仰結合,並發揚光大。一場颱風引起海水倒灌,淹沒口湖鄉金湖港沿海各大村莊,帶走至少三千條以上人命。據地方耆老指出,當時水淹範圍包括目前的金湖、台子、蚶仔寮、成龍、新港、下湖口等村落。清道光25年(西元1845年)農曆六月初七的黃昏,一場狂風暴雨來襲,北港溪及牛挑灣溪水暴漲,強風席捲海水引起海嘯倒灌至雲林沿海地帶,一夜之間從虎尾溪到北港溪一片汪洋,其中又以金湖港一帶災情最慘重。待海水消退後,破損的船隻與村莊一片凌亂,原本的繁華市街更是屍橫遍野,當地許多人家的家譜中都記載這一頁恐怖的歷史,相關文獻也記載這次水患式開台以來最大的風災水患,死亡約三千人。災後在官民協助下,分別挖了四個大穴集體掩埋冤魂,受前清皇帝敕封為「萬善同歸」,這些死者都是災後倖存者無法辨識的親友,此後每年農曆六月初七到初八,亡者的後代子孫都會舉行牽水車藏超渡祭典追悼。
點閱數20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褒忠亭義民節祭典-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褒忠亭義民節祭典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褒忠亭義民節祭典歷史悠久,由新竹、桃園等3縣市20鄉鎮市區組成15大庄輪值主辦,反映北臺灣客家社群組織與歷史文化。祭典緣起自乾隆五十一年(1786)彰化爆發林爽文事件,同年十二月陷淡水廳(新竹城),逼近六張犁庄(今竹北六家)。六家地區的重要墾首林先坤,聯合陳資雲、劉朝珍等率鄉民抗敵,凡三千人,即所謂義民軍。在與林爽文部對抗過程中,犧牲兩百餘人,班師時以牛車沿途遍拾有黑布圈為記的忠骸,原先預備歸葬大窩口(今湖口),但車過鳳山溪抵今日新埔枋寮後,牛隻不受驅使,經焚香禱告並擲筊取決,確認為先烈已自擇葬地,遂徵得地主同意,合葬於此,即日後義民塚。其後林先坤等人召集仕紳提議建廟以崇祀,於乾隆五十三年冬奠基動土,五十五年落成竣工,此即義民廟之軔始。其後同治元年(1862),中部戴潮春事起,義民軍二度出征,犧牲者百餘人又歸葬於此,是為附塚。
點閱數254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古的科學道館-古人運材有一套-資源代表圖
web 古的科學道館-古人運材有一套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不是每個人都是大力士,你想過古人要怎麼運送很重的物品嗎?剛砍下的木材,要怎麼從山上運送下來呢?這麼重的木材,要如何在難走的山路上移動呢? 今天『古的科學道館』的科學探險隊,要來挑戰的道館是『超省力道館』,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時候沒有電視、沒有冰箱、沒有公路也沒有汽車。那些在山上被人砍下來的大樹,是怎麼被運到山下做成人們所需要的用品呢? 趕快加入古的科學道館的行列,跟著我們一起去了解古人的智慧有多厲害吧!
點閱數11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歷史-金門僑鄉文化、古洋樓,以及永遠流傳的落番情-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金門僑鄉文化、古洋樓,以及永遠流傳的落番情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國小3-4年級
落番在金門話中的意思是下南洋,政府透過展示、教育與藝術創作,呈現金門人早年遠赴南洋打拚的歷史。由於資源匱乏,金門先民紛紛落番南洋,賺取改善家鄉環境的資本,而興建洋樓成為勤奮與榮耀的象徵。金管處彙整文史資料重現僑鄉文化,並為國小高年級學生開設落番的故事課程,傳承先人的奮鬥精神。紀錄片落番感動無數鄉親,榮獲國際獎項,舞臺劇落番情更由在地人搬演在地故事,深具共鳴。這些努力不僅保存珍貴文化資產,也使金門的歷史情感與全球移民經驗產生共鳴,連結在地與世界,讓落葉歸根的思念昇華為落地生根的文化力量。
點閱數109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米倉劇場-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米倉劇場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桃園市政府文化局國小3-4年級
米倉劇場的前身為桃園郡米穀統制組合倉庫,於日治昭和11年(1936年)建成,當時為應米穀自治管理法設立的米穀儲存設施。建築本身為磚造結構,採荷蘭式砌法,內部擁有大跨距木屋架與通氣窗,以防止米穀變質。經過多年荒廢後,2017年在民眾提報下,開始進行文化資產保存,並於同年11月登錄為桃園市歷史建築。透過政府與農會支持,將米倉經過修復與改造後,成功轉型為擁有150個座位的米倉劇場,並成為桃園表演藝術的創作與實驗空間。劇場將連結桃園的表演團隊與資源,並以多元藝文型態促進創新表演,打破傳統演出空間,將藝術帶入街區與社區,讓市民與城市產生和以往不同的連結。
點閱數9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