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921
幫風獅爺穿衣服-資源代表圖
ebook 幫風獅爺穿衣服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授權製作/國家圖書館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小女孩小英搬到金門來,看到到處都有石雕的獅子,她好奇的問爸爸:「那是什麼?」本書藉由小女孩天真的想像與旺盛的好奇心,在與爸爸的一問一答之中,帶領讀者了解金門風獅爺的文化,以及金門先民對抗惡劣活環境的堅忍精神。
點閱數18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12
大衛老師在斗六-資源代表圖
ebook 大衛老師在斗六
雲林縣斗六市公所 斗六繪本故事館授權製作/國家圖書館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大衛老師在斗六』是一本淺顯易懂的中英文故事書。由外國人的角度來介紹斗六好玩熱鬧的一日遊。 大衛老師來自英國倫敦,他從生活中的吃、喝、玩、藝文、當地農特產及設施用簡單英語來呈現斗六的美,與市長一起選定有趣的地方,來幫助當地居民從熟悉的環境學習英文。 這本書同時製作電子書,可以在斗六市公所電子書平台下載,跟著大衛老師一起學習,用清晰英語複誦。這是一本教市民如何用英文介紹家鄉希望,可以提供市民多元教材,以輕鬆有趣的方式認識故鄉。
點閱數21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12
臺灣支線鐵道-資源代表圖
ebook 臺灣支線鐵道
張志仁/臺南市市立賢北國小國小3-4年級
臺灣支線鐵道
點閱數800
下載數26
修改日期:2025-07-12
茶園的記憶-資源代表圖
ebook 茶園的記憶
桃園市龍潭區戶政事務所授權製作/國家圖書館國小3-6年級
以桃園龍潭在地的茶樹、魯冰花及桃樹等元素化身為小精靈的角色,來淺談戶政服務與檔案保存,並形塑其對政府機關友善為民服務的概念。
點閱數16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12
來基隆築港-資源代表圖
ebook 來基隆築港
基隆市文化局授權製作/國家圖書館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基隆築港是日本人統治臺灣時期的重大計畫,也奠定了基隆城市發展的樣貌。《來基隆築港》故事主要參考「基隆築港歷程」相關資料及《三木義彌先生臺灣基隆懷念文圖集》架構而成。虛構一位當時在仙洞出生長大的日本築港工人,及其與在地臺灣人互動的情景,透過小人物的生活故事,重構當時仙洞地區的環境及地景樣貌,同時,透過故事大架構逐步對應到基隆築港的歷程。
點閱數318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25-07-12
五層樓仔-資源代表圖
ebook 五層樓仔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授權製作/國家圖書館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兩個不同國籍的小孩,是鄰居也是好友,常一起去附近的「五層樓仔」玩。這棟百貨大樓曾帶給他們許多美好回憶。但之後卻因戰爭而荒廢,兩人也從此失去音訊。直到多年後,因著一件事的發生,有些事彷彿又再重新啟動!
點閱數163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7-12
六堆運動會的秘密-資源代表圖
ebook 六堆運動會的秘密
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授權製作/國家圖書館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六堆運動會的秘密》故事內容係在歷史的架構之上加注了一層奇幻魔法的色彩,主角小金和小蘭勇敢的對抗黑暗惡勢力的入侵,透過盤花仙子及花精靈的協助,組成義勇隊傳遞六堆運動會的歷史精神與文化意義。
點閱數318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25-07-12
人見人愛土地公(英文版)-資源代表圖
ebook 人見人愛土地公(英文版)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授權製作/國家圖書館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土地公是最基層的神明,其職位相當於人間的村里長。土地公也是鄉土的守護神,台灣俗諺:「田頭田尾土地公」,意謂土地公遍佈各地且無所不在,凡是人煙所至之處,無論城市鄉鎮、田野山林都有土地公的存在,因此土地公是台灣最普遍的民間信仰。台灣幾乎各村里都有土地廟,且各廟宇無論供奉任何神明,也都會配祀土地公,因此土地公是勢力最龐大、「神口」最眾多的神祇。
點閱數285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7-12
走揣關老爺的跤跡(英文版)-資源代表圖
ebook 走揣關老爺的跤跡(英文版)
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授權製作/國家圖書館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暑假作業老師指定的功課是以信仰為主題的深度研究,阿源和利仔一同選了關公做題材,兩人先在網路及圖書館中做足準備,今天決定騎上鐵馬實地走一遍關老爺在桃園的各個駐蹕大廟。桃園人很崇拜義薄雲天的關聖帝君呢!
點閱數17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7-12
大海的心事-資源代表圖
ebook 大海的心事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圖書館國小1年級~國中9年級
由故事主人翁小孩引導大海,將沉在海底的水下文化資產之心事述說出來,使讀者從中認識水下文化資產。四面環海的臺灣,面對無垠的大海,蕞爾小島陸地相形顯得侷促,或也因此侷限了想像。我們輕易可以接觸海,也輕易因未知而恐懼卻步,但似乎每個人都會對大海傾吐心事,需要大海的啟發、療癒…,如果大海也有心事,藏得很深、很久…,我們不禁好奇起來。2001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了「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公約」並在 2009 年正式生效,文化資產的眼光也從陸地而擴及水下,趨勢所及我國的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也在 104年頒行,迄今水下文化資產、水下考古已有番成果,也逐漸打開了國人對水下文資的想像與認知。世界各地有許多不同的水下文化資產案例,如像瑞典的瓦薩沈船博物館、挪威維京海盗船博物館…,水下被考古發現的不只是沉船,還有建築群的沉城…;而臺灣的水下考古也發掘將軍一號、蘇布倫號、廣丙艦…,出水部分文物保存研究或展覽,更多則採現地保存,讓大海繼續保存保管著,這些文化資產都屬全民的公共財,而不是任何人的寶藏。不同於陸地上的想像,水下的考古與文資的保護工作更是一門大學問,但是沒關係 !艱難的技術、艱深的學問留給了專家、學者去克服解決,我們只要感謝比陸地面積更大的海洋湖泊水域,用低溫、無氧、高壓、遮光…,為人們封存了許多歷史遺蹟,就當作是它的心事,我們只消細心傾聽,就像我們對大海說心事那般。未來的水下活動,潛水者不只是為了海底生態美景,更可能是水下文資的發現者、保護者、導覽宣導者…。世界最大的博物館在海洋,海有多大心事就有多多,《大海的心事》用淺淺的語彙、輕經的筆觸線條,說深深水底時間膠囊凍住的歷史,不論你從未下過水,或是海上活動熱愛者、水下世界的潛水人…,水下文化資產又開啟了人與海對話的另一個界面。
點閱數196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