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508
古的科學道館-鑽木取火真的有用嗎?-資源代表圖
web 古的科學道館-鑽木取火真的有用嗎?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今天『古的科學道館』的科學探險隊,要來挑戰的道館是『野外求生道館』,除了生活所需之外,在以往部落征戰的年代還具有火占的功能。鑽木取火真的可行嗎?所有的木頭都能鑽出火來嗎?還是有特定的樹種才行?到底鑽木取火的原理是什麼呢? 趕快加入古的科學道館的行列,跟著我們一起去認識鄒族的鑽木取火的原理與意義吧!
點閱數291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傳統手工編織器皿」電子書-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傳統手工編織器皿」電子書
屏東牡丹數位機會中心/屏東縣立牡丹國中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排灣族傳統手工編器繁多,主要用於日常生活層面,如炊具食品或貯藏搬運收納之用,台灣原原住民各族最常所見,僅用小刀即可將藤與竹編製而成的背簍、漁簍、藤包、頂籃、首飾盒等器物。
點閱數267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亂彈戲(潘玉嬌)-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亂彈戲(潘玉嬌)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亂彈戲自清代中葉隨中國大陸移民傳入臺灣,流傳至今約有二百多年歷史。在臺灣常民生活裡的各種廟會、慶典場合中,曾不分族群廣受歡迎,風靡一時,甚至有「吃肉吃三層,看戲看亂彈」的俗諺流傳。 「北管戲」是與「南管戲」的相對稱呼,為臺灣民間社團重要的戲曲音樂活動,又稱「子弟戲」,該項戲曲若由專業演員演出,則稱為「亂彈戲」,主要可分為福路和西路兩個系統。「福路」又稱為「舊路」,屬於「梆子腔」;「西路」又稱為「新路」,屬於「皮黃腔」。二者是獨立的體系,各有一套戲碼,大部份的戲齣並未重疊。此外,伴奏的樂器不盡相同,福路以提弦(殼仔弦)領奏,西路以吊規仔(京胡)領奏,唱腔旋律風格亦迥異。
點閱數27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再造歷史現場-台江人三部曲 拓墾、開創、願景-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台江人三部曲 拓墾、開創、願景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小5-6年級
台江內海曾是重要的交通與貿易港灣,吸引了福建閩南漁民、海盜與荷蘭人等各方勢力。這片土地的開墾與發展深受移民文化的影響,如中州寮、布袋嘴寮等地名都反映了當地居民的故鄉情感。日治時期與民國時期的變遷,尤其是在水利建設、社區發展與教育方面的成就。當地人民對土地有深厚的情感,並透過社區營造改善生活品質,如環境綠化與文化活動。在社區精神與教育的發展,尤其是大專院校的設立,對當地青年與文化的未來發展具有積極意義,並希望年輕人能繼承並推動地方文化的進步。
點閱數20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新北投車站-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新北投車站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3-4年級
大正5年(1916年),日人為發展新北投溫泉觀光,興建新北投支線,設立新北投乘降場,後改稱新北投驛,新北投地名亦由此而來。新北投車站為淡水線及臺北市僅存的百年木造車站,具有簷架雕花、老虎窗等建築特色。1988年淡水線停駛,車站遷至彰化臺灣民俗村。隨文化資產意識抬頭,臺北市府與民間團體爭取車站回遷,於2016年啟動修復,2017年重組完成開放。後續以舊鐵軌、枕木仿舊復原月台及鐵道,並迎回35TP32850型客車,重現昔日風貌。新北投車站現為北投文化生活區的重要象徵,持續藉由活動凝聚地方記憶。
點閱數7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再造歷史現場-方東美-資源代表圖
web 再造歷史現場-方東美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3-4年級
方東美教授,台灣大學哲學系的創始人之一,對台灣哲學發展影響深遠。生於1899年,方教授早年學習儒學,後赴美深造,專攻西方哲學,尤其對黑格爾的哲學有深入研究。歸國後,他致力於現代儒學的建構,並在台大教授哲學25年,桃李滿天下,包括政界與學界的領袖人物。方東美提倡將東西方哲學融會貫通,並強調人生哲學及智慧的實踐。方東美教授的故居位於台北古嶺街,建於1929年,是當時教授專用的日式宿舍。這座寓所經過修復後,不僅保存了當時的建築風貌,也成為展示藝術及哲學思想的平台。方教授於1977年逝世,並在金門舉行簡單海葬。今天,方東美的思想仍然深刻影響著後世學者,並通過這座故居與人們共享他的人生哲學。
點閱數246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 - 臺中火車站三代同堂-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 - 臺中火車站三代同堂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國小3-4年級
臺中因鐵路而興,是臺灣中部發展的核心動力。1905年第一代木造臺中車站啟用,名為台中停車場,1908年興建機關庫用於維修火車。同年隨縱貫鐵道全通,臺中成為西部鐵道樞紐。1917年紅磚洋式的第二代站體,名為台中驛,是當時社會運動的聚集地之一。台中火車站於1995年被列為國定古蹟。2016年啟用的第三代高架車站臺中翼則開啟鐵道新時代。2017年機關庫遺構原地保留,讓臺中車站成為臺灣唯一三代同堂的車站,不僅是台中的交通樞紐,同時也保存了臺中的歷史記憶,見證地方政治、經濟與文化的演進。
點閱數96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聖薩爾瓦多城遺址-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聖薩爾瓦多城遺址
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國小5-6年級
聖薩爾瓦多城為西班牙於1626至1642年間,由於當時北台灣是國際貿易的重要地區,在基隆和平島新建的石造堡壘,為遠東貿易擴展下的戰略據點,見證大航海時代西班牙勢力登陸台灣。雖然在荷蘭人退出台灣時遭到炸毀,以及鄭氏時期在該地址上築城,於清朝時期已經完全衰敗,今日甚至不見於地表,但經透地雷達與文獻比對,證實其遺跡深埋於台灣國際造船有限公司基隆廠區的地底。自2011年起,台灣與西班牙考古團隊展開多次調查與試掘,並於2018年納入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雖受限無法全面開挖廠區主堡,仍透過平一路修道院遺址的發掘,持續探索西班牙人與台灣在17世紀的歷史交會,揭示和平島跨時代的文化沉積。
點閱數8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歷史-七家灣溪遺址-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七家灣溪遺址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國小5-6年級
七家灣遺址位於武陵農場境內,海拔約1,698公尺,是目前台灣所發現最高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1999年,於第二賓館整地工程中意外出土,成為台灣考古界的重要發現,正式命名為七家灣遺址。該遺址歷史可追溯至約3,300至4,000年前,代表繩紋紅陶文化進入雪霸國家公園一帶,顯示當時已有史前人類長期居住並發展農耕生活。考古學者從遺址中發現兩個文化層,一層屬新石器時代中期至晚期,距今約4,000年,另一層則約為1,200年前,可能屬於較晚期的原住民族活動遺跡。當時的居民已懂得使用石鋤從事農耕、以石網墜捕魚,展現高度的生活技能與環境適應能力。特別有趣的是,根據遺址中的捕魚工具與地理環境推測,他們可能捕捉的魚類,正是今日瀕臨絕種、被譽為國寶魚的台灣櫻花鉤吻鮭。
點閱數7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壽豐DOC】走訪豐田百年古蹟-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壽豐DOC】走訪豐田百年古蹟
宜花數位機會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壽豐DOC 2020 數位智慧做公益影像製作後製班
點閱數364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