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508
文化保存-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 - 萬春宮與藍廷珍-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文化城中城歷史現場 - 萬春宮與藍廷珍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台中市政府文化局國小3-6年級
藍廷珍,清代名將,1721年奉命平定朱一貴事件,出征前恭請媽祖聖像隨軍來臺,成功平亂後奉祀於臺南大天后宮。1723年,他將媽祖迎至大墩街(臺中市),創建藍興宮,成為地方信仰中心,後發展為萬春宮。藍廷珍同時與張嗣徽拓墾貓霧拺地區,建立藍張興莊。萬春宮歷經乾隆、嘉慶年間整修擴建,成為臺中最具規模的媽祖廟之一。日治時期因市區改正而遭拆除,僅存小廟空間,媽祖被暱稱為店頭媽。1917年主辦七媽會振興地方,成為地方宗教與商業盛事。二戰後由地方士紳發起重建,至1975年大致完成。今日萬春宮仍保存多項歷史文物,見證臺中信仰與城市發展的歷史軌跡。
點閱數9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自然筆記-聽見里山系列第六集-聽見望美-資源代表圖
web 自然筆記-聽見里山系列第六集-聽見望美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里」有田有土,意味著土地上耕作的行為與活動,而面臨土地生產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在當代的則成為刻不容緩的議題,在望鄉與久美部落的里山中,讓我們透過聆聽的角度去認識環境,以及關於原住民產業轉型與山林智慧傳承的故事。
點閱數24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自然筆記-消逝的中之線:探尋布農巒郡舊社-資源代表圖
web 自然筆記-消逝的中之線:探尋布農巒郡舊社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第一次採訪鄭安晞老師是因為拜讀了他的「烏來的山與人」,後來還邀請他上我的電視專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nd7rXOKmw0) 。最初對安晞的印象就是一位學者,並沒有真正見識他在田野登山與踏查的功力。直到閱讀到這本「消逝的中之線:探尋布農巒郡舊社」時,我才真正看到屬於他的探險靈魂,與山林踏查與歷史建構的功力。而對於一位有著深厚民族學與歷史學訓練的學者而言,安晞所修復的是一段極為挑戰的路線,卻對布農族群有著重要歷史記憶的生活空間。「中之線警備道」是日據時代的警備道,沿著郡大溪流域,又稱作「郡大溪古道」,同時也是關門古道與日治八通關越嶺道之間重要的連結道路。當初是為了加強控制郡社群與巒社群兩大布農族群,後來到了1930年之後,這個區域的布農族群慢慢被遷移,「中之線」也逐漸被遺忘,而安晞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重新爬梳了所有歷史檔案與文獻資料,也透過十多次的探尋調查,把這條已經消失的中之線重新找回來,同時也帶領布農族人重新回到自己的舊社,這樣的努力對台灣整體歷史建構有著深遠的意義。
點閱數23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後山軌跡 花東鐵道-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後山軌跡 花東鐵道
花蓮縣文化局/花蓮縣文化局國小3-4年級
花蓮後站見證歷史的一刻,2010年12月1號,這條980公尺長的762公釐軌距上,過去這一年將這部火車重新整修鍋爐,台灣鐵路管理局第一次復活LDK59蒸氣機車。距離LDK59上次在花東線行駛時間已經將近30年,762公釐窄軌的蒸汽火車雖然在台灣不是只有東線才有,但是東線鐵道的復活,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1917年從花蓮蓋到玉里,1926年從玉里延伸到台東,當時在花東縱谷這條762公釐軌距的鐵路,也就是現在花東線的前身。當時的考量因為認為沒有這麼大的運量以及考量材料的問題等,所以先蓋一個軌距比較窄的,後來因為玉里到台東這一段,有部分與糖廠買路權,有再興建,就導致到最後花蓮到台東間這段鐵路就一直持續屬於輕便鐵道窄軌的型態。以全世界來說輕便鐵道要肩負起這麼強大的幹線功能,台東縣是相當特別的,雖說國外也不乏有這樣的案例,然而花蓮台東這一段,唯一的主要幹線這是這一條。
點閱數169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金門迎城隍-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金門迎城隍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年級~國中9年級
清朝康熙十九年(西元1680年)曾設鎮總兵署於明朝建立的金門千戶所城,後又將總兵署移至後浦,並於農曆四月十二日將城隍爺分火到後浦奉祀,由此並衍生出目前年年熱鬧舉行的四月十二迎城隍。根據〈古地城隍重建落成志〉及地方耆老的說法,由於金門鎮總兵署移駐後浦,城隍爺和城隍廟也就遷治到後浦,這就是浯島城隍廟以四月十二日為廟慶的背景。浯島城隍廟肇建於清康熙年間;清嘉慶十六年,因廟貌久圮,金門鎮的左營遊擊文應舉曾倡議重建。迎城隍活動過去是每年一次「小迎」,神輦遶於城區四境,還有每三至五年一次「大迎」,遶行於今金城鎮大部分及金寧鄉少部分村里。民國四十年代之後,則只有小迎而未曾舉行過大迎了,後演變為全島性的宗教活動。浯島城隍爺的爵號為「顯佑伯」,封號淵源於明初;「四月十二日」相傳是清朝年間,城隍爺由「舊金城」分爐到「金城」(後浦)的「遷治」紀念日。浯島城隍廟內祀浯島城隍,從屬神有解冤公、文武判官、財帛、福德、採訪、衡文、功德、速報等司及范謝二將軍,馬軍爺神像。
點閱數239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古老照片時光隧道」電子書-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古老照片時光隧道」電子書
枋山數位機會中心/屏東縣枋山鄉楓港社區發展協會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楓港社區歷史照片紀錄。
點閱數22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粧佛(施至輝)-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粧佛(施至輝)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粧佛」是製作神像的傳統技藝,結合木雕與漆藝,鹿港施家傳承「泉州派」粧佛技法,由施修禮、施至輝傳至施世曈如今已三代,泉州派注重比例、佈局,作風較細膩典雅。
點閱數342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麻豆DOC】講古三條老街-野洛林-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麻豆DOC】講古三條老街-野洛林
南高數位機會中心/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麻豆數位機會中心在在地文化資訊留存上,從108年開始便與黃教授接洽製作影音介紹!也搭配2020年3月時令柚花特展做介紹導覽,其中麻豆DOC也協助特展做了圖片QR CORD音檔來展示,讓人身入其境。歡迎來進一步的了解麻豆三條老街的故事,當你再次踏查在麻豆巷弄,看到的各式遺跡,這部影片讓你更有感動!野洛林是來自文旦原鄉麻豆港仔尾偏鄉的田庄囝仔,不是專業畫家,只是學建築出身,以環境資源保育利用規劃者為志業的身份,整理並展示長達45年(1974-2019)對臺灣各地觀察速寫,以文史資訊解說圖像的故事。 表達漂泊遊子對故鄉的感謝與感情,豐富文化局柚花藝術節的內涵。藉二林香草吟社暨二林社大詩詞吟唱班,踏出重興柚城詩社的第一步。
點閱數15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宋江陣-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宋江陣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國小5-6年級
宋江陣是一種結合武術與陣法演練的陣頭,其角色與源起部分相傳與「水滸傳」的故事有關。目前在臺南、高雄與屏東較為盛行,尤其是在大型的宗教盛事裡總少不了宋江陣的參與。宋江陣在傳統廟會裡,除了有擔任神明的駕前護衛外,還有類似儀隊的功能,就像是在儀典中,伴隨或迎接貴賓的衛隊,且宋江陣幾乎都是村落自行組陣,所以早期也有保衛村庄安全聯絡社區情感的功能。宋江陣為武陣,在過去也是一種軍事訓練,陣容壯觀精彩,但是從籌備到出陣,是相當需要耗費時間與人力去練習的,完全印證了「養兵千日」的道理。
點閱數17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傳統技藝-粧佛工藝師 陳明洲-資源代表圖
web 傳統技藝-粧佛工藝師 陳明洲
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雲林縣政府文化觀光處國小5-6年級
陳明洲是北港神山堂佛像雕藝工坊的創辦人,自15歲起師從福州派藝師陳盛誥與陳雲,專精於木雕和粧佛技藝。多年來,他深耕傳統工藝,於2013年獲選為雲林縣傳統無形文化資產—傳統工藝類「粧佛」保存者,並於2015年獲得台中市第九屆大墩工藝師的殊榮。陳明洲的作品融合了木雕、漆藝與泥塑技法,展現了他對傳統工藝的深厚造詣與創新精神。北港是臺灣媽祖信仰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擁有豐富的民間藝術資源,被譽為「活的博物館」。當地的廟脊剪黏、交趾陶、木雕、石雕及彩繪等工藝,展現傳統美學和文化精神,並承載忠孝教化的意涵。
點閱數24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