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925
公民-我從餐桌上看到的事─黃麗群-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我從餐桌上看到的事─黃麗群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3-4年級
餐桌看似平凡,卻蘊含深刻的教育意義。作家黃麗群以幽默又細膩的筆觸,從自身經驗出發,剖析家庭餐桌背後的文化結構,讓人重新省思家庭教育的本質。從性別分工到原生家庭的價值傳承,餐桌不只是吃飯的地方,更是學習互動、表達與傾聽、尊重差異的起點。黃麗群認為,教育並非父母單向灌輸,而是子女與父母間的彼此啟發與對話。在這樣的空間中,孩子學習理解自我角色與社會位置,家庭關係也在日常交流中悄然形塑。這張餐桌不僅記錄了每一餐,更承載著生活中的情感波動與價值思辨,是個人經驗與社會認知交會的縮影。透過她的觀察,我們看見餐桌如何從日常物件昇華為深具意義的教育場域。
點閱數4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地理-海上明珠 戀夏琉球-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海上明珠 戀夏琉球
農業部漁業署/農業部漁業署國小5-6年級
杉福漁港位於屏東縣小琉球的西北方,臨海而建,漁筏多利用天然的珊瑚礁灣作為停泊處。目前港區設有約54艘船筏,並於民國68年至82年間進行過多項基礎工程建設,包括2,700平方公尺的泊地浚挖與200公尺的海堤修築,使船隻出入更加安全便利。由於地理位置朝西北面,杉福港在颱風季節相對風浪平穩,是當地重要的避風漁港之一。漁港鄰近的蛤板灣擁有豐富的海蝕地形,如海蝕凹壁、海蝕壺穴與形似香菇的海蝕柱。這些奇岩異石是海水長年拍打與侵蝕下自然形成的地貌景觀,類似小琉球著名的花瓶石。杉福港兼具漁業功能與觀光潛力,展現小琉球海洋地理與自然變遷的迷人風貌。
點閱數2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阿美族的古調新聲─少多宜・篩代-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阿美族的古調新聲─少多宜・篩代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5-6年級
阿美族音樂傳承者少多宜・篩代,年輕時選擇返回部落,投身於逐漸失傳的傳統樂器復原工作。他不僅親身學習製作與演奏,更創立「旮亙樂團」,致力於培育下一代阿美族青年,使傳統音樂的旋律與文化精神能世代延續。透過教學與實作,他讓青年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重新建立對自身文化的認同與自信。這份文化行動不僅是音樂的傳承,更是一場深刻的族群認同實踐,體現原住民族在當代社會中堅持文化價值與自主精神的努力。少多宜・篩代的堅持讓阿美族古調從記憶中的旋律走入現實生活,成為活生生的文化血脈,繼續在土地與人們心中流動。這樣的行動不只保存歷史,更為文化未來打下根基,成為族群在現代社會中發聲與自我實現的重要力量。
點閱數3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腦麻畫家的彩色人生─黃美廉-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腦麻畫家的彩色人生─黃美廉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5-6年級
黃美廉自出生即罹患腦性麻痺,然而她從未被命運擊倒。面對身體的限制與外界的歧視,她以堅定的信念與不懈的努力,一步步克服困難,最終取得藝術博士學位,並成為享譽國際的畫家。她用畫筆描繪出內心的繽紛世界,不僅展現藝術的魅力,更傳達出對生命的熱愛與堅持。黃美廉的故事,不只是個人藝術成就的見證,更是一段關於尊嚴、勇氣與自我實現的生命旅程。她向世人證明:身心障礙者同樣擁有追夢與表達自我的權利。她也持續鼓勵每一位孩子勇敢做自己,發掘潛能、突破框架,創造屬於自己的色彩人生。透過她的生命與創作,我們看見多元價值的美與人性的光輝,也學習如何尊重每一個獨特存在的力量。
點閱數4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地理-東石漁鄉 生態天堂-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東石漁鄉 生態天堂
農業部漁業署/農業部漁業署國小3-4年級
嘉義縣東石鄉有「蚵的故鄉」之稱,長達14公里的海岸線是當地最重要的經濟命脈。境內分布著數千公頃的漁塭,以及全台規模最大的外海養蚵棚,其蚵產量佔全國超過三分之一。對東石人來說,海洋如同田地一般,是生活與生產的重要空間。尤其外傘頂洲周邊海域魚蝦資源豐富,自古就是帶動地方繁榮的重要動力。由於東石位處鹽分地帶北端,土地因地層下陷與鹽化而不利耕作,居民便發展出鹽田、魚塭與蚵棚等適應性的產業模式。除了漁產品行銷全台,每逢假日也吸引眾多遊客前來品嚐鮮美海產,享受漁村風情與生態觀光的樂趣。這裡結合產業、環境與觀光發展,是海岸社區與自然資源共生共榮的代表。
點閱數2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地理-藍色海洋的希望力量-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藍色海洋的希望力量
農業部漁業署/農業部漁業署國小3-4年級
為了實現海洋資源的永續利用,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魚苗放流的保育活動。以高雄彌陀為例,當地成為魚苗培育的重要據點。在魚苗放流前,需經過一段精密的養殖過程,通常魚苗會被養至約五公分大,並進行藥物殘留檢測,確保其健康無虞。整個培育過程中還需詳細紀錄生長狀況與健康檢查,確保放流到海洋的魚苗都具備良好的適應力與生存能力。這樣的行動不只是保護生態的措施,也結合了教育與體驗意義。民眾在參與放流活動的同時,能更深入理解海洋保育的重要性,感受到守護自然的責任與樂趣,這是一場寓教於樂、促進永續發展的美好實踐。
點閱數25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新住民大未來 陳凰鳳-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新住民大未來 陳凰鳳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家教育研究院國小5-6年級
陳凰鳳是臺灣首位教授越南語的新住民教師,自早年來臺定居以來,便持續投入語言教學與文化推廣工作。多年來,她走入校園與社區,致力於讓大眾認識越南文化的內涵與美感,同時幫助新住民子女重新連結自身的文化根源。她以堅定的信念與熱情推動多元文化教育,不僅鼓舞無數新住民族群勇敢追夢,也讓臺灣社會逐步看見文化共融的重要價值。她的教學超越語言層面,更是文化理解與交流的橋樑,使彼此的距離透過認識與尊重逐漸縮短。陳凰鳳的努力體現新住民對臺灣社會的深刻貢獻,也讓我們理解,新住民不僅是「他者」,而是豐富臺灣文化風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這片土地帶來更多元、共融與溫暖的未來。
點閱數3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飛行的人造衛星-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飛行的人造衛星
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中央氣象署數位科普網國小5-6年級
許多學生在學習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後,會好奇為何人造衛星在地球上空飛行時不會被引力拉下來。事實上,衛星之所以不會墜落,是因為它具有極高的水平速度。當衛星以適當的速度繞著地球飛行時,它一方面受到地球引力的牽引,一方面又因地球是圓形的,衛星便會一直「自由落體」卻始終「繞著地球走」,兩者達成平衡。這種運作原理讓衛星能穩定地停留在軌道上,長時間進行觀測或通訊任務。像氣象衛星就能持續蒐集天氣資料,幫助預測颱風路徑與氣候變化;導航衛星則為我們提供精確定位;通訊衛星則讓跨國訊息傳遞更加迅速。了解這些太空科技的原理與功能,不僅能讓我們更加掌握現代科技的應用,也讓我們對生活中看不見的科技力量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點閱數3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公民-防範一氧化碳隨堂考-資源代表圖
web 公民-防範一氧化碳隨堂考
內政部消防署/內政部消防署國小5-6年級
一氧化碳無色無味,卻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悄然成為奪命的隱形殺手。當熱水器裝設於密閉空間或燃燒不完全時,極易釋放出致命氣體,導致中毒事件發生。這部影片透過貼近生活的情境劇與互動問答,讓學生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常見症狀及正確的預防方式。像是保持室內通風、避免在浴室內裝設熱水器、定期檢查瓦斯設備等,都是居家安全的關鍵細節。影片不僅傳達科學知識,更透過實例引導學生培養警覺意識,學會自我保護。從中學生也能體會「預防勝於治療」的生活智慧,進一步發展主動關心家庭與社區安全的態度。這不僅是一堂安全課,更是訓練危機意識與社會責任的生活教育實踐。
點閱數3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
地理-嘉義布袋 海上逍遙遊-資源代表圖
web 地理-嘉義布袋 海上逍遙遊
農業部漁業署/農業部漁業署國小3-4年級
來到嘉義布袋,搭乘海上巴士展開一場豐富的海洋探索之旅。布袋鄰近台灣本島,是重要的港口與離島交通樞紐,擁有完善的觀光與漁業設施。沿途可欣賞布袋漁村的風貌與海港景致,展現出當地海洋文化與產業的融合。巴士行經好美寮生態保護區,此地位於八掌溪與龍宮溪交會處,擁有紅樹林、潟湖、沙洲、沙丘等多樣的自然地景,還能看到「活化石」鱟及機敏的角眼沙蟹穿梭其中,是觀察生態的好地方。旅程的最後,來到外傘頂洲體驗趣味十足的耙文蛤活動,感受海上生活與自然互動的樂趣。這趟結合觀光、產業與環境教育的體驗,不僅增進對海洋生態的理解,也喚起對環境保育的重視。
點閱數2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