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946
Hongu' Utux 彩虹 VR360環景-資源代表圖
video Hongu' Utux 彩虹 VR360環景
數位創新中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國中7-9年級
1935年,四位泰雅族青年⸺瓦歷斯、巴度、比穗依與莎韻⸺在新居地目睹族裡長輩為了獵槍管制發生了激烈爭執;在臺北的始政博覽會上,他們見識到當代最前沿的文化與科技。傳統的泰雅文化與課堂上的現代知識,讓他們感受到矛盾與困惑。在經歷一番思索與掙扎之後,四名青年各自踏上不同的道路,這是屬於泰雅新世代的故事。從日本政府推動「五年理蕃計劃」到「集團移住」,再到霧社事件發生,日本政府統治下的原住民族,受到的政治壓力不斷增加。儘管如此,泰雅青年們仍以無畏的心,勇於面對文化衝突與身份認同的迷惘。
觀看次數26
修改日期:2025-11-17
與糖同行:1式教案、4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與糖同行:1式教案、4式學習單
陳苡芬/新竹市光華國中國中7-9年級
要瞭解近代臺灣產業與經濟的變遷,讓人心頭一甜的糖業發展對學生來說,是最具體又貼近生活的切入點。本教案運用臺史博典藏網及數位資源入口網的相關資源,透過互動學習單,帶領學生認識糖廍的製糖流程,並比較傳統製糖與新式糖廠的差異,進一步思考殖民統治下的產業政策與社會影響。本教案課程設計適用國中七年級,以兩節課的時間,首先著重於圖像觀察與數位平台操作,引導學生建立清代糖業發展的初步概念;第二節課則結合《臺灣民報》等史料,讓學生分析蔗農處境,體會日本殖民經濟下的矛盾與限制。期待學生不僅能藉此熟悉臺史博的數位學習管道,還能從多元史料中提取資訊、進行判斷與論證,進而培養獨立探究與批判思考的能力,理解糖業在臺灣歷史發展中的關鍵地位與教育價值。
點閱數3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17
大航海時代的美麗與哀愁:1式教案、3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大航海時代的美麗與哀愁:1式教案、3式學習單
劉慧蘭/新北市鷺江國中國中7-9年級
十六、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是認識近代臺灣歷史發展的關鍵時代。然而當時複雜多變的歷史發展,對於國中學生來說是難以輕易掌握的。因此本教案特別借助臺史博《跨.1624:世界島臺灣》線上特展的數位資源,在3節課中安排3個學習活動,讓學生藉由體驗數位展覽的方式,探究大航海時代與臺灣歷史之間的關聯。課程設計結合古地圖賞析、圖像判讀與多元觀點比較,讓學生理解十七世紀東亞海域各方勢力的互動,以及原住民族與外來者接觸後彼此間錯綜複雜的影響。此外,本教案也期盼透過學習單中的實作練習,培養學生從作者背景來覺察圖像背後創作意圖的技巧,進而體會該時代的歷史在不同文化記憶中的差異呈現。
點閱數41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17
母語話故鄉:1式教案、1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母語話故鄉:1式教案、1式學習單
王慧筠/澎湖縣立馬公國中國中7-9年級
地名與當地人們居住環境、歷史發展息息相關,而母語地名更是蘊含了在地特有的知識與視角,是學生認識自身生活環境最好的入門磚之一。但對於現今學生來說,如何使用母語講述自身周遭環境的歷史,也是一項困難但富有意義的挑戰。因此本教案設計一個一節課的學習活動,運用臺史博「母語地名網站」,以簡單的步驟引導學生嘗試撰寫一則母語地名小故事。學生將透過網站資料檢索、地圖定位及辭典比對,逐步理解地名背後的自然特徵與文化脈絡,並將其轉寫為母語表述。課程結束前,學生需完成一則100字左右的母語地名故事,並上傳至網站。期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提升母語書寫與表達能力,更能建立對在地文化的敏感度與關懷,從而培養多元文化理解與敘事能力,為後續的探究學習奠定基礎。
點閱數5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17
「快慢之間」特展─畢業戶外教育之路線設計:1式教案、3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交通工具的變革往往能徹底改變人地之間的互動方式,但對於剛升上國中的學生來說,生活經驗有限的他們很難想像這類的改變對人類生活具體的影響。因此本教案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快慢之間:臺灣鐵道旅行特展」數位展為核心資源,先以學習單帶領學生進行展品、影像與時刻表的閱讀,理解鐵道速度變化如何縮短人地距離,並影響聚落發展與生活模式。最後運用「校園生活記憶庫」中有關修學旅行的資料,嘗試分組完成「模擬畢業旅行」的規劃任務,練習如何兼顧交通時間、票價與行程安排規劃給予自身戶外教育,最後以簡報發表成果。預期學生能夠掌握交通與地理概念的連結,培養資料判讀、比較與規劃的能力,並在過程中體會交通建設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
點閱數53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17
時空旅行社:線上策展平台的探究與實作:1式教案、4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時空旅行社:線上策展平台的探究與實作:1式教案、4式學習單
張育甄/臺北市立松山高中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本教案以「時空旅行社」線上策展平臺為核心,設計高中歷史探究與實作課程。教學問題聚焦於:如何從「人、物、空間」的關係切入歷史,並將過去、現在與未來連結成故事。課程對象為升學型高中學生,規劃18週,分為展覽觀察、策展架構設計、紀念品創意、以及線上展覽實作四大階段。所用數位資源包含臺史博「快慢之間」3D展、「看見臺灣故事」網站,以及「國家文化記憶庫2.0」策展平臺,搭配教師自編的學習單與檢核表。學生將在操作中學習從展覽策劃者角度理解主題脈絡,並以共編方式完成線上展覽。本教案的預期成效不僅是成果展示,更在於引導學生養成歷史探究的方法、策展的敘事能力,並且同時發展其數位素養與團隊合作精神。
點閱數2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17
母語地名故事:多元族群記憶中的空間敘事:1式教案、2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母語地名故事:多元族群記憶中的空間敘事:1式教案、2式學習單
江宜頤/新北市康橋高中 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地名的形成往往與當地的語言、風俗及歷史發展緊密相連,因此理解地名的由來,就像是解碼地方歷史,非常適合作為高中生的探究主題。本教案以臺史博「母語地名故事」網站為核心資源,規劃兩節課。第一節課引導學生閱讀母語地名故事,並透過整理地名關鍵字,進一步解析其文化意涵與對地方社會的影響,掌握地名背後的價值。第二節課則以學習單帶領學生回到校園或家鄉,搜集並檢核地名資料,進行歷史與文化分析,最後以小組合作撰寫母語地名故事,成果需在班上發表並上傳至「母語地名故事」網站分享。透過這樣的過程,學生能熟練運用數位工具檢證與整合多元資料,並從族群互動與文化認同的角度,更深入理解地名所承載的多重意義。
點閱數3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17
聲景搜查線:記憶的製圖師:1式教案、5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聲景搜查線:記憶的製圖師:1式教案、5式學習單
萬雅筑/臺南市立大灣高中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一般探究過去時,我們最常依靠圖像或文獻,很少注意到「聲音」其實也能成為解讀歷史記憶的重要線索。本教案運用臺史博「臺灣音聲100年」資料庫與「聽見:聲音記憶特展」,引導學生從日常聲音出發,理解地方記憶如何被再現與詮釋。課程設計適合高中一、二年級,共規劃6節課、5個學習活動,循序漸進地帶領學生練習比對與分析聲音史料,並結合「臺南聲景百選」與「臺灣百年地圖」等數位資源,完成以聲音為核心的數位展件。最後,學生將以小組合作方式製作「聲景地圖」與QR Code展示,並於班上發表成果。期望學生能熟悉數位資源的運用與史料轉譯方法,進而從聲音切入,理解地理與歷史的互動,並培養跨域探究與表達能力。
點閱數40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11-17
政治要不要参一腳?那些年我們一起参的政治:1式教案、3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本教案以「為何政治參與與我息息相關」為核心提問,帶領國中八年級學生思考自身想要關心的公共議題,並理解臺灣不同時期政治參與的方式與限制。課程設計為三節課,搭配三份學習單,分別引導學生從「國家文化記憶庫」搜尋社會議題、透過《挑戰者們:解嚴30週年特展》理解戒嚴時期的挑戰者,以及以學生身分模擬一場政治參與行動。數位資源包括臺史博特展回顧、典藏網與少年報導者等平臺,學生需完成資料檢索、摘要整理與證據截圖。期盼學生能透過同儕討論與歷史案例對照,提升關心公共事務的動機,並學會善用數位資源進行探究,並培養民主素養與公民責任感。
點閱數4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17
樂為世界人—文化協會在臺灣:1式教案、3式學習單-資源代表圖
web 樂為世界人—文化協會在臺灣:1式教案、3式學習單
陳威廷/台南市立永康國中國中7-9年級
《樂為世界人—文化協會在臺灣》教案以「紀念日—人物—事件」三線並進,帶領學生思考在殖民處境下,非武裝的文化啟蒙如何形塑公共意識並推動社會改變?本教案適用對象為國中八年級歷史科,預計2節課。課程運用臺史博「樂為世界人」網站為主,輔以「國家文化記憶庫2.0」圖像檢索,透過三份學習單,引導學生比較林獻堂與蔣渭水、辨識文協活動與受眾、評估宣傳策略與其社會影響。期待能藉此讓學生練習如何有效查找並比對數位史料,重構文化啟蒙與政治社會運動的脈絡,並提出具證據的歷史解釋,進而以創意任務的方式展現公民關懷與歷史思辨。
點閱數4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