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3,911
文化保存-凱達格蘭北投社-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凱達格蘭北投社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4年級
北投社為凱達格蘭族的重要活動場域,歷經都市開發與空間變遷,今日僅存少數文化與歷史遺跡,是臺北市少見保有原住民族部落痕跡、地名與文化脈絡清晰之地。保德宮為當地融合土地公與王爺信仰的複合廟宇,其神像、祭具與祭典儀式反映平埔族與漢人文化交流之歷程,具深遠文化意義。保德宮的源流與北投社番仔厝聚落的遷徙密切相關,是研究平埔族社會變遷的重要據點。番仔厝綠地則位於原聚落北側,為承載北投社歷史記憶的核心場域,見證臺北盆地凱達格蘭平埔族人的生活足跡與歷史演進,具高度文化與歷史價值。
點閱數116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歷史-金門僑鄉文化、古洋樓,以及永遠流傳的落番情-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金門僑鄉文化、古洋樓,以及永遠流傳的落番情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國小3-4年級
落番在金門話中的意思是下南洋,政府透過展示、教育與藝術創作,呈現金門人早年遠赴南洋打拚的歷史。由於資源匱乏,金門先民紛紛落番南洋,賺取改善家鄉環境的資本,而興建洋樓成為勤奮與榮耀的象徵。金管處彙整文史資料重現僑鄉文化,並為國小高年級學生開設落番的故事課程,傳承先人的奮鬥精神。紀錄片落番感動無數鄉親,榮獲國際獎項,舞臺劇落番情更由在地人搬演在地故事,深具共鳴。這些努力不僅保存珍貴文化資產,也使金門的歷史情感與全球移民經驗產生共鳴,連結在地與世界,讓落葉歸根的思念昇華為落地生根的文化力量。
點閱數110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自然筆記-陳耀昌醫師談新著作「島之曦」-資源代表圖
web 自然筆記-陳耀昌醫師談新著作「島之曦」
教育廣播電臺/教育廣播電臺高中10-12年級,高職10年級~高職12年級
從「傀儡花」到「島之曦」,陳耀昌老師的作品都非常的厚重,但是帶給讀者的視野也是非常的浩瀚。「島之曦」 共有20萬字,很難想像陳醫師只花了11個月的時間完成,並於2021年出版。「島之曦」 的企圖心極大,用大時代的小人物來鋪陳了一個歷史劇,把台灣歷史人物全部有血有肉地串連起來,故事中同時充滿了音樂、充滿了情感、充滿了時代的記憶。1920年代的台灣,正值日本殖民統治的時期,卻也是台灣文化發展最活潑生猛的時代,「島之曦」 有兩大主題,一個是反殖民抗日運動史,另一個是抗病(麻瘋病)醫療史,其中穿針引線的正是盧丙丁及林氏好的愛情故事。
點閱數30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歷史-八通關古道-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八通關古道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國小3-4年級
玉山國家公園內的八通關古道與關山越警備線,不僅是山林間的交通要道,更是台灣歷史發展與族群互動的見證。清領時期,在日本侵擾壓力與開山撫番政策的推動下,清廷開闢八通關古道,由南投竹山通往花蓮玉里,試圖連結東西兩地,鼓勵漢人開墾後山,然而因政局與維護不易,最終成效有限。日治時期,日本為徹底推行理蕃政策,沒收原住民武器,導致布農族反抗,進而引發大分事件。為圍剿抗日勢力,日人完成八通關越橫斷道路,並建成關山越警備線,透過道路與駐在所網絡,監控布農族聚落與活動。這些古道不僅串聯自然與人文資源,更訴說著台灣從清領、日治到現代的歷史轉折與原住民族的抗爭精神,具有珍貴的歷史與文化價值。
點閱數98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北管音樂(邱火榮)-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北管音樂(邱火榮)
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北管音樂為臺灣傳統農業社會之重要民間藝術,亦為臺灣表演藝術史中最具代表性的樂種之一。
點閱數369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明新書院-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明新書院
中投數位機會中心/果樂整合行銷有限公司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明新書院位於集集鎮永昌國小東邊,光緒9年由總理陳長江籌建於集集街,11年11日完工,立「掌握文衡」匾為記,光緒34年遷建於現址,時在柴橋頭庄,並且改稱「崇德堂」,廟地為日人原什太郎捐獻,內供奉文昌帝君和紫陽夫子,正殿旁過水間有地藏王菩薩神殿及開廟恩主神位,是為義學,是集集文化之地 。明新書院建築型式為講堂與齋舍間有翼房,以正殿為中心,廟前埕地坪為石皮鋪面,兩廂房有花台與綠樹,惜字爐位於正殿前西邊,後園及側園有四時花木、假山、飾石、塑像;空曠處陳列民俗文物:石磨、酒醰、犁、簔衣、石臼、製茶車…等,尤以牛車運甕一景稱奇,環境清幽,望西而立,夕陽西沈,落日餘暉,令人湧思亙古情愫。正殿為講學所在,殿宇高聳,屋頂脊樑上以童子馭麒麟飾,栩栩如生,兩側置龍一對,花草、四腳綴飾,左右對稱,表情生動。明新書院於民國七十四年奉內政部核定為三級古績,修護皆依古貌建材,日式風格,是日治史實的證明,然而其簡樸古拙的格局,是漢族移民屯居的精神所在。
點閱數17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上白礁之請水火儀式-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上白礁之請水火儀式
臺南市學甲數位機會中心/臺南市學甲區東陽國小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學甲慈濟宮建廟三百多年主神開基保生二大帝也有八百多年歷史每年農曆三月十一日都舉行平安繞境上白礁活動隔海遙祭保生大帝祖廟-緬懷先祖,慎終追遠當牛角哨響起,七星寶劍做法來加持呼請五營兵馬兵將到壇前手持象徵保生大帝親兵的鴨母令來迎請五營兵馬水兵水將法師帶領爐主,持水甕取聖水,具有飲水思源之意請火儀式的頭香供信徒祈福使用,代表著薪火相傳期待明年的上白礁能熱鬧登場
點閱數31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歷史-明清金門城遺跡-資源代表圖
web 歷史-明清金門城遺跡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5-6年級
金門城創建於明洪武20年,西元1387年,為明代衛所制度下的重要海防據點。歷經明永樂年間城牆增築、抗倭名將俞大猷駐守、南明魯王寄蹕及清初遷界等歷史變遷,城跡見證金門軍事、防禦與聚落發展之歷程。城牆以夯土與花崗石構築,反映明初築城工法;城內外留有虛江嘯臥碑碣群、文臺寶塔、古街遺構與魯王疑塚等文物。此地尚保留歷史風貌,延續無形文化如城隍祭典,顯示整體文化連續性。作為我國唯一留存的明代千戶所城,金門城具高度稀少性與不可取代性。2022年,金門縣政府登錄其為縣定史蹟,確認其作為歷史事件定著空間的文化資產價值。
點閱數17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文化保存-排灣族歌謠-資源代表圖
web 文化保存-排灣族歌謠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小3-4年級
排灣族的歌謠文化深深植根於其傳統生活與社會結構之中,是族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歌謠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從兒歌、情歌、結婚歌到祭儀之歌與勇士之歌,每首歌都承載著特定的社會意涵與文化價值。排灣族的歌唱形式以單音領唱與腔式唱法為主,並輔以具有民族特色的持續低音複音唱法(drone bass)。在結婚歌與勇士之歌中,反映出排灣族階級制度的影響,展現貴族與平民在歌詞內容與唱法上的差異。歌謠具備溝通情感、傳遞訊息、穩定社會秩序與凝聚部落人心的功能,是族人傳統知識與文化傳承的載體之一。歌詞中常見以虛詞與副歌強化節奏與情感,如ulikaisi、veljatjan等母語詞彙成為歌唱文化中獨特的語言特徵。聲音上的裝飾如penireq(聲波動)與sulapiq(抖音)展現歌者細膩的音色技巧。歌謠可依肢體動作區分為靜態演唱的siqilaqiladj與舞蹈伴隨的siziyaziyan。
點閱數8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25-05-13
DOC在地課程- 左鎮公廨數位典藏-資源代表圖
web DOC在地課程- 左鎮公廨數位典藏
左鎮數位機會中心/臺南市左鎮區左鎮國小國小3年級~國中9年級
左鎮是一個很有特色的地方,這裡藏有很多的公廨。因為文化的傳承很多東西都逐漸的消失了,而左鎮也因為人口的遷移而逐漸凋零了,越來越多的文化古蹟都已經無法保存下去。而當地的長者們也說左鎮這塊土地的歷史保留,目前只有書傳而已,書傳的傳播發展空間有限,又是處於這資訊化的時代,所以這塊土地的歷史,需要現代的資訊包裝下加以傳播及保留。
點閱數230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2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