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95,278
台灣歌仔戲與廟會儀式-資源代表圖
web 台灣歌仔戲與廟會儀式
柯孟潔/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8年級
台灣有史以來,戲劇就成為民眾生活的一部分。民間戲劇演出的時機有:宗族祭祖、新屋落成、還願、寺廟神誕、慶壽及對違約的處罰等。其中,最普遍的是寺廟祭典與四時節令的演戲。戲劇演出也結合民間社會的人際網絡,親友之間互相邀集前來參與祭祀及觀看戲劇,除聯絡彼此情感,也促使人與人之間互動更為緊密。歌仔戲從本地歌仔時期便擔負著祭典酬神的重要祭儀,所以當歌仔戲逐漸從宜蘭傳至台灣其他地區後,除增加戲劇本身的藝術特色外,濃厚的儀式色彩仍然保留。由於劇團演出與社會習俗結合,所以演出的時間、地點、劇目皆須合乎祭儀,一般戲劇演出前,總會有祭祀儀式的進行。這些儀式包括起鼓、扮神仙劇(百壽圖、醉仙、八仙),以及跳加冠(官),與金榜,稱之為三齣頭,原本這些是亂彈戲演出時的習俗,但是歌仔戲也沿用此程序。其實扮仙戲反映了一般人希望得到的圓滿,所以有三種內容,一種是象徵神仙降臨的祝福的戲,一種是象徵封贈富貴的戲,還有家庭圓滿的戲。劇團演員在扮仙戲中便是扮演人與神之間的橋樑,執行宗教的儀式。扮仙戲的三仙指福、祿、壽,這些神仙會獻上魁星、麻姑、財福、男女童;如果是扮八仙,便是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李鐵拐、曹國舅、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以及瑤池金母獻蟠桃、男女童等。跳加冠是由一個戴面具者,手持「天官賜福」的卷軸,在台上表演;最後的金榜是高中狀元的小生,與鳳冠霞帔的小旦,兩人拜天地。俗語說:「加官禮多過戲金銀」,是一般戲班及廟宇對於扮仙戲重視的寫照,只要戲團扮過仙,假使遇到颱風天無法演出,廟方仍要給戲班戲金。而信徒藉由扮仙戲而能得到心靈滿足,足見此種儀式的意義非凡。臺灣各戲劇都有自己的戲神,這些戲神有田都元帥、西秦王爺、老郎神、孟府郎君,而歌仔戲的戲神是田都元帥。日治時期學者鈴木清一郎調查發現,當時臺灣已有奉祀田都元帥的廟宇,田都元帥的造形有三種,第一種為小兒穿大人衣,第二種為穿文官或武服者,以及無鬚年輕人,其臉上特徵有一螃蟹的標記,腳下常有金雞、玉犬伴隨。民間對於田都元帥的傳說也多與螃蟹有關,因此也衍生?一些相關的禁忌。劇團為維持演出時的順利,有其一定的習俗及禁忌。例如演員們忌吃毛蟹,因為毛蟹是田都元帥的救命恩人,因為傳說田都元帥是個棄嬰,被遺棄在田間,全仰賴毛蟹吐沫餵養,才得以存活長大,所以演員們以不吃毛蟹表達感恩。此外,還有對蛇的禁忌,歌仔戲藝人認為蛇是不吉祥之物,所以演出時看到蛇,要燒香拜拜,有的甚至不演「雷峰塔」這齣與白蛇有關的故事。另外,劇團對「花」有忌諱,認為「花」有混亂之意;在戲劇演出前,文武場的樂器不能任意敲打,以免打亂規矩;還有演出時的頭盔、跳加冠的面具都不能亂戴,以免失聲。劇團的信仰神、禁忌,讓演員在演戲時可得到心靈上的安全以及保佑,也規範演出時的神聖性,讓演出能更加圓滿。
點閱數968
下載數6
修改日期:2007-12-04
政教合一制度-資源代表圖
web 政教合一制度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8年級
格魯派(?教)始祖宗喀巴去世時,要求兩弟子世世轉生、永揚佛法,此種轉世制度稱為「呼畢勒罕」。形成達賴(蒙古語大海之意,觀世音俗薩化身)與班禪(梵文班智達,大學者之意,無量光佛化身)兩活佛傳承系統。明末(西元1641年),達賴五世與班禪四世派人祕召蒙古和碩特酋長固始汗率兵入藏,使?教獲西藏優勢地位。清朝建立後,西元1652年達賴五世赴北京覲見順治皇帝,獲賜金冊、金印與金銀禮物,成為宗教領袖,而固始汗任政軍領袖,使?教在西藏的「政教合一」統治有了基礎。西元1645年起達賴五世修建拉薩布達拉宮的白宮,作為行政中心。後有人為紀念圓寂的達賴五世再增修紅宮,成為歷代達賴之靈塔和佛堂所在地,此後,歷代達賴喇嘛均以此為駐在之所。今日布達拉宮是世界最高的古宮殿建築,更是西藏歷史與佛教藝術寶庫。另外,歷代班禪以後藏札什倫布寺為駐在所。自清康熙皇帝開始介入西藏管理,封班禪五世,入藏平定新疆蒙古準噶爾軍,冊封七世達賴喇嘛,到乾隆皇帝時正式訂立「噶夏」制度,設立駐藏大臣與達賴喇嘛共同掌管西藏事務。西元1793年清廷頒布《欽定藏內善後章程》二十九條,針對活佛轉世頒發金「本巴」寶瓶一件,以防弊端,即「金平掣簽」制度,此後西藏事務均依此行事。
點閱數302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7-12-04
裙裡乾坤---【Crinoline】-資源代表圖
web 裙裡乾坤---【Crinoline】
黃巧蘭/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8-9年級
1840年代起,圓膨的裙擺裝飾成為當時西方女性流行的一大指標,為了達到下半身能夠呈現這種誇張圓膨的半圓球狀,女性開始穿著名為(Crinoline)的裙撐架,此名詞源於法文「Crin」,是指「馬鬃」的意思。在1840到50年代中,此種以馬鬃與棉線交織而成的硬襯架支撐的女裙是當時時尚女性為之瘋狂的流行式樣,即使它會造成行動的不便,但是愛美是女性的天性,是中外古今不變的真理。
點閱數509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7-12-04
教學指引-資源代表圖
web 教學指引
鄒玫/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7-9年級
一)說說看下列產業是屬於勞力密集產業還是技術密集產業?(1)玩具熊(2)手機(3)傳真機(4)腳踏車(5)照相機(6)球鞋請參照「具體成果」內容頁之表格,回答以下問題:(二)台灣開始貿易順差的年代是哪一年?後又在哪一年發生逆差?為什麼?(三)加工出口區順差貿易額佔全國順差貿易額最高的年代是哪一年?(答案請看下一頁)
點閱數100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7-12-04
佛教洞窟遺址 - 麥積山石窟、敦煌莫高窟-資源代表圖
web 佛教洞窟遺址 - 麥積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周忠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8年級
麥積山石窟:在中國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色以麥積山為最佳。麥積山石窟據有關歷史記載,開鑿年代在西元三八四至四一七年的後秦時期,後經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明、清歷代皆有修鑿。西元七三四年,天水一帶地震,崖面中部塌毀,使窟群分作東西兩部分。東崖存洞窟五十四個,西崖一百四十個,保存泥塑、石雕造像七千二百餘身,壁畫一千三百多平方米,尤以泥塑藝術見長,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館”。麥積山石窟是中國諸多石窟寺廟中風景最為秀麗的一座,以七佛閣、萬佛洞、牛兒堂、寂陵等最為著名。泥塑以形傳神,神形兼備,反映的內容具有徹底的世俗和濃厚的生活情趣。塑繪手法是上彩不重彩,特色顯明。為中國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中國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莫高窟位於敦煌市東南二十五公里處,開鑿在鳴沙山東麓斷崖上。南北長約一千六百多米,上下排列五層、高低錯落有致、鱗次櫛比,形如蜂房鴿舍,壯觀異常。它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古典文化藝術寶庫,也是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中心。1987 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和田約特干: 該遺址是古代於和闐地區重要的聚落遺址;從現代遺址的分佈看來,遺址無任何古建築痕跡,城池輪廓亦不詳。歷代出土文物均來自於距地表5米以下的文化層,文化層厚達3米左右。在遺址的東北角,有一處裸露於地表的文化層,陶片密集分佈。歷代出土的文物有陶俑、陶器殘片、古錢、玻璃片、珠子、金質鑄像、畫押、玉塊及骨頭等文物。陶俑多為人物、動物等造型,陶器碎片大多有刻劃、壓印和附加的紋飾及浮雕,題材為植物、人物、動物與幾何形圖案,波斯、希臘風格極濃。
點閱數31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7-12-04
古埃及人的食物-資源代表圖
web 古埃及人的食物
陳文珊/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9年級
古埃及人每日三餐,餐前會有一壺水可以洗手,他們將菜餚堆在板子上,習慣以右手翻找食物來填飽肚子。他們很早就知道如何製造麵包以及釀造啤酒和葡萄酒,麵包是主食。
點閱數777
下載數27
修改日期:2007-12-04
消逝中的平埔族文化-資源代表圖
web 消逝中的平埔族文化
葉慧雯/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7-9年級
原本擁有屬於自己文化的平埔族群們,在漢人移民大量進入後,「草埔」成良田,原本熟悉的游獵生活方式被迫產生變化。鹿群的減少以及勞役的增加,都使得其處境雪上加霜。漢人在數量上的多數,及有意無意侵占土地的行為,更使得平埔族群的文化大多消逝,僅有少數族群在遷徙後,尚保留少許文化。
點閱數148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07-12-04
教會內部的腐敗-資源代表圖
web 教會內部的腐敗
黃立儀/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9年級
教會威望的低落固然削弱了教會的力量,但真正讓許多人痛心疾首的是教會腐化奢侈的生活,這是許多宗教改革者急欲根除的弊端。在中古時代,教宗的地位超越任何世俗的君主而成為歐洲的共主,累積的權勢與財富等更是驚人,例如︰教會領有的土地約占當時西歐土地的三分之一,除了領主應享的權利外,還向人民徵收「什一稅」等稅捐。中古後期城市興起後,受到商人牟利行為的感染,教廷從教徒手中搜刮錢財的方法更多,他們利用各種方式牟利。安貧、守貞與服從的誓約早已拋諸腦後,許多鄉村教堂裡的教士開設酒店、賭場以增加個人收入,甚至還娶妻生子。不只低階教士如此,更令人痛心的是連教宗都不能堅守誓約,如亞歷山大六世(Alexander Ⅵ)有不少情婦,生子女八人,還為他的子女奪取封建領地;又如教宗李奧十世(LeoⅩ,1513-1521)曾利用他的職權,出賣兩千多個高級教職,平均每年可增加約一百多萬金元的收入。面對如此腐敗的教會,許多人急欲改革。「贖罪券」(Indulgence)是教會歛財的方法,也是促使馬丁路德改革的導火線。贖罪券是在十字軍東征期間,為了籌措軍費而發賣的物品,後來成為教廷斂財的工具。教徒透過購買贖罪券,來求得自身罪惡的減免,因此,贖罪券與罪罰的赦免有密切的關係。理論上,只有上帝才能赦免人的罪,但是教會認為他有能力可以為教徒取得一紙減免狀,雖然不能保證能夠赦免全部的罪惡,但是贖罪券可以減免教徒在世上及死後可能遭遇的苦行與懲罰。此外,為了使行為合理化,教會認為賜與罪人贖罪券,贖罪券領受者出於自由意志而「奉獻」給教會的金錢,並不涉及買賣行為的關係。十六世紀初,教宗李奧十世為了解決財務問題,因而擴大規模發行贖罪券。為了鼓勵一般人多買贖罪券,教會人士常過份吹噓贖罪券的好處,一般人普遍流傳這樣的想法︰「金錢投進募捐箱的當兒,從煉獄中就飛出來一個靈魂」,甚至還將贖罪券比作進入天堂的通行證。因為宣傳得力,能夠免除罪惡的說法頗具吸引力,不少民眾爭相購買贖罪券。但已有人對教廷的行為提出強烈質疑,認為此舉根本違背了聖經的說法。雖然有教宗李奧十世正式公布的教令,允許贖罪券的發售,但不少歐洲國家的君主仍禁止在其境內發售贖罪券,許多知識份子也抱持著反對的立場,例如︰馬丁路德的「九十五條論綱」(95 Theses)就是針對教廷販售贖罪券的不當而寫的名作。
點閱數547
下載數2
修改日期:2007-12-04
南港-資源代表圖
web 南港
李聰超/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7-9年級
南港港口位於基隆河南岸。清代時港深且寬,整條河岸都可停船。運入南港的貨物大多是米、食料品、藥品、福州杉等,這些貨品挑到石碇深坑出售,再由石碇深坑挑茶葉到南港,和南港所生產的茶葉裝船運到台北大稻埕。清康熙中葉記載,就有南港社和北港社的名稱。南港人大多從事農耕,移民中以安溪人佔多數,其中茶農又佔大多數。主要農產品為茶葉、番薯、稻米。南港因位於基隆河邊港口,以出產茶葉為主,也是另一個茶葉名產地石碇之陸路交通要地,所以道光年間時還只是個小村莊,同治年間已發展成為街市。光緒十一年時,安溪茶農王水錦、衛靜時兩人攜帶安溪茶種來臺,發現南港適合發展茶葉,乃在南港拓展茶園,研究改進栽培製茶方法,將其製造包種茶的卓越技術,傳授南港的茶農茶戶,因此乃以生產南港包種茶聞名。南港的河港就是港仔口(今三重里﹞,位於基隆河南岸,是南港最早發展的地方。往昔商店都在三重埔港仔口,貨物的進出大多靠船隻運送。清代時港深且寬,尤其初一、十五漲潮時水深數丈,二、三十噸的大船可順水進出,整條河岸都可停船。運入南港的貨物大多是米、食料品、藥品、福州杉等,南港是集散地,所進貨品再挑到石碇深坑出售,而由石碇深坑挑茶葉到南港,和南港所生產的茶葉裝船運到台北的大稻埕。日本統治台灣以後,在南港大坑設立包種茶產製茶葉傳習所,由王水錦、魏靜時二人擔任講師。自大正九年起召集全台茶葉界子弟,舉辦包種茶講習會,南港遂成為包種茶產地重鎮。南港前山一帶全是茶葉,約有三百三十甲;其後,開元茶葉公司、大坑茶葉公司、南港舊莊茶葉公司是南港三大茶葉公司。當地所生產的茶都經由大茶行收購後,運到台北再製後裝運外銷泰國、越南及東北。 南港水運一直到日本昭和年間都相當發達,後來亦因為輕便軌道及鐵路運輸等交通建設完成後所被取代。
點閱數504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7-12-04
航運-資源代表圖
web 航運
李聰超/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7-9年級
淡水河上的帆船自大嵙崁河港出帆運送茶葉到台北艋舺、大稻埕,大約五小時就可以到達。自台北溯河上行大嵙崁,有風時十二小時可到,無風時則需要近一天。台北回航的船隻都滿載糧食、日用雜貨、百貨、磚瓦等回大嵙崁。黃昏之時,草店尾之崎子路,有挑夫數百人拿著擔棒等候歸船入港。看見帆船喊聲便集合於河岸碼頭,立即卸下透夜挑到街上各商行棧。因此大嵙崁街成為山城物資集散地,繁榮光景約有三、四十年之久。 同治十年,英國海輪開始航行台灣航路,以往來安平、淡水、廈門、汕頭、香港,每兩星期一回,其船尚小,載重僅二百七十七噸,但是貨運客源很多,獲利相當豐厚。另外淡水與大陸之間有淡水至福州、淡水至廈門兩條主要載客航線。而自光緒十年(西元1884)以降,淡水港入港人數多於出港人數,可以推定是由大陸來台之移民;而在大批旅客中,尚有很多來台從事茶葉產銷工作,每年的茶葉工人有一、兩萬人之多,有很多茶工留居在台。 出入淡水的船隻,在光緒五年(西元1879)之後,因戎克船不足以應付日益蓬勃的貿易,漸為汽船所取代。
點閱數349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7-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