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資源分類
過濾條件

搜尋相關的資源 195,661
生死觀-資源代表圖
web 生死觀
陳文珊/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9年級
奧西里斯除了是陰間之神外,也代表了「農業之神」,所以奧西里斯的死亡,象徵尼羅河谷地收成之後的一片死寂,他的復活則象徵了氾濫後大地的欣欣向榮。所以每一位法老都會死亡,死亡之後製成木乃伊將確保他們可以再次的復活。因此,埃及人認為死亡只是靈魂暫時的離開,將屍體保存完善等待來日復活。除了神話傳說之外,埃及人對於太陽的崇拜,習慣於每日看著太陽的東升西落,還有習慣於埃及的生命之河—尼羅河每年的定期氾濫,植物每年的種植與收成,這種循環的觀念,也影響了埃及人對於生命的想法,產生人死後會復生的觀念。
點閱數205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7-12-04
荷蘭的黃金時期-資源代表圖
web 荷蘭的黃金時期
葉信亨/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7-9年級
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大本營設立在巴達維亞(印尼),主要目的在於經營東亞地區,以擴張殖民地為手段,獲取商業貿易利益、資源和傳教為主要的二大目的。東印度公司成立的一百多年間,剛好見證了荷蘭的黃金時期,它在1799年解散,也正好是荷蘭黃金時代的尾聲。而這段時期,因為歐洲各強國的殖民地與貿易範圍的迅速擴張,引領了資本主義的逐漸盛行,許多中產階級和商業新貴開始出現,讓各國本身的經濟、社會體制開始產生巨大的轉變。
點閱數162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7-12-04
清領時期的台灣糖-資源代表圖
web 清領時期的台灣糖
蔡佳燕/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7-9年級
清領初期,清政府為收攬臺灣的民心,因此採放任政策。使臺灣的糖業在沒有受到政府影響下,民間發展蓬勃。直到臺灣開港後(1860),臺灣糖業變的更為興盛。雖然中間曾受到清法戰爭(1883-1885)及颱風(1886)的影響,臺灣糖仍是發展的十分蓬勃的。
點閱數206
下載數3
修改日期:2007-12-04
景教-資源代表圖
web 景教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8年級
景教是基督教的一個支派,於唐太宗貞觀年間(西元七世紀中葉)傳入中國,但僅止於宮廷貴族,和文武百官之間流傳。由於景教能通融佛教教義,又擅於使用漢族語言來傳教,所以,當時在許多的大城市,例如長安和洛陽裡,都有景教的寺院。到了西元九世紀的唐武宗滅佛事件發生,景教也遭受波及,以後,就只在中國的西北一帶傳播了。
點閱數344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7-12-04
重玄學、哲學的隋唐道教-資源代表圖
web 重玄學、哲學的隋唐道教
彭慧雯/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7-8年級
東漢末年以來,民間流傳的道教信仰,有時被利用做為與統治者對抗的工具,如:漢末黃巾起事、晉朝孫恩、盧循事件皆為顯著的事例。 南北朝時期,道教逐漸發展出一套為王朝服務的制度與儀法。 李唐立國,因現實政治的需要,利用道教來抑制佛教。甚至在「佛、道」和「儒、佛」的爭鬥中,統治者常利用「道教」和「儒家」的力量,貶低佛教的地位、抑制佛教的發展,以利於唐朝皇室政權的鞏固與發展。道教之所以在唐朝能興盛,乃拜唐玄宗大力提倡的結果;玄宗的崇道活動可分為兩階段:即位之初至開元年間,藉由崇道神話李唐政權的合法地位:此外,試圖消除武後則天崇佛以來的政治影響。開元天寶年間,崇道則是企求個人的長生不死。唐代後期,武宗在崇道的同時,對佛教採取詆毀的政策,于會昌元年(846年),下令毀佛、拆除寺廟及廟產充公等,佛教史上稱為「會昌法難」。唐代道教系統內,道士、法士重視經典文獻的研究、戒律的傳承。他們認為經界法籙是無上元始天尊傳授的。 晚唐以後,有呂純陽(呂洞賓),乎崛起於道教,創立新興道教的宗旨,可謂唐代新興道教的改革。於道教史的地位如太上老君的副亞,歷時宋、元、明、清至今,地位卓然。元、明以後,民間流傳的道教神仙故事,皆以呂純陽為中心人物。隋唐時期,道教形成一套系統化的道教哲學體系。隋唐道書援引《老子》首章『玄之又玄』的句義,來形容道之深澳難測。
點閱數635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7-12-04
皇家寺院法門寺-資源代表圖
web 皇家寺院法門寺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8年級
坐落在陜西省扶風縣的法門寺,根據考古調查,應該始建於北魏時期,到唐朝而命名為「法門寺」,這是唐朝的皇家寺院,因寺院的塔中藏有釋迦牟尼的真身指骨舍利,可說是舉世聞名,唐朝經常在此舉行盛大的佛教活動,使得法門寺盛極一時。佛骨就是佛的舍利,指的就是釋迦牟尼火葬後留下的固體物,是佛教的聖物。迎奉佛骨是唐朝的一件大事,由唐太宗開始,先後大張旗鼓地進行了七次。唐憲宗時,發生了韓愈諫迎佛骨的事情。元和十四年(西元八一九年),唐憲宗把佛指舍利從法門寺迎到長安,轟動長安城,王公士民奔走相告,萬人頂禮膜拜,盛況空前。崇尚儒術,反對佛教的韓愈對這件事情感到相當的生氣,寫《論佛骨表》上疏勸諫皇帝。他指出佛教傳到中國後,君主的壽命都不長,天下開始亂亡,信仰佛教導致國家衰落人民貧窮。憲宗看到之後相當生氣,要把韓愈處死刑,後來有人幫他求情,最後貶職為潮洲刺史。
點閱數195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7-12-04
西安「餃子宴」-資源代表圖
web 西安「餃子宴」
林鴻偉/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7-9年級
依據周芬娜的考證,西安「餃子宴」源自唐代「二十四節氣餛飩」。古代餛飩與餃子的區分不明顯,兩者通常都被稱作「餛飩」;到了清代乾隆年間才出現「水餃」一詞,方真正在指今日的「餃子」。唐代「二十四節氣餛飩」依節氣不同,配合了不同的內餡,有海參、魷魚、鮮貝、鵪鶉、雞、魚、豬、兔、牛、鹿、鵝、鴨、羊、豆腐、韭黃、香菇等等二十四種,再配合各式不同的外皮,包成各種造型;相同的內餡搭上不同的外皮,變化多樣,這也是餃子的樂趣之一。「餃子」的造型千變萬化,以現在的「餃子宴」為例,常常為依照內餡而替餃子作造型,若是魚肉餃外型就是金魚,鴿肉餃則捏成乳鴿貌,四喜餃就是露出四色內餡的四色餃子;其中最難捏製的莫過冕頂餃子,外皮薄的可以看到內餡的色彩,型製複雜,蒸熟後夾起仍不破皮。除了內餡與外皮的搭配組合,沾醬的選擇也可依個人喜好,不斷變化出新的風味,餃子可說是集中國麵食烹調技術的精華所在。
點閱數180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7-12-04
道教的內涵-資源代表圖
web 道教的內涵
傅莉芬/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8年級
道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時代的思想家老子,和他的作品《道德經》,他教導人們如何依道生活,也就是順其自然,而不要與天理違逆搏鬥。道教的另一位宗師,是戰國時代的莊子,他的著述也影響到道教的發展,至於道教究竟創立於何時?應該是說,春秋戰國時代,諸子百家喜歡把自己所講的那套理論稱之為「道」,但這還不足以稱之為「教」;到了東漢末年,有了「太平道」、「五斗米道」等組織的出現,可以算是道教初期的發展。再進入南北朝時期,為了跟由印度傳來的佛教相抗衡,這一支源自本土的宗教,才被明確的稱之為「道教」,所以說,道教流傳至今,應該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道教發展出的宗教儀式和慶典,其中追求長生不死之道是非常重要的,凡人藉由修煉、服氣、煉丹、吐納等等,可以達到得道成仙、長生不死的境界。至於提煉出來的丹藥,服用之後是讓人羽化成仙呢?還是一命嗚呼呢?煉丹時所用的各種材料,鉛、汞、硫磺和含有砷的礦物質是主要的成分,這些都是對人體有害的,即使丹爐再精巧,火侯再講究,服用丹藥後中毒而死的例子比比皆是,唐朝英名的君主唐太宗,就是服食了「長生藥」以後毒發身亡的一個例子,其後的唐武宗、宣宗,也都因為服食丹藥,不僅無法長生不死,反而是白白送了命。
點閱數223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7-12-04
重要過程-資源代表圖
web 重要過程
王雅麗/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9年級
七年戰爭的爆發,英國的立場是援助普魯士,法、奧則早組成了防禦同盟,後來更有俄國的加入,使普魯士的戰局一直處於以寡敵眾。然而英法早在七年戰爭開戰兩年前即爆發了法印之戰。1754年,英、法兩國在北美洲為了俄亥俄河流域沿岸的墾殖權,雙方產生衝突,而印度本土更有兩國的爭戰、衝突,引發了法印戰爭。不過法國卻在殖民地的戰爭上節節敗退,1759年北美加拿大的魁北克被攻佔,1761年在印度也敗給了克萊武(Clive)所率領的英軍。
點閱數227
下載數0
修改日期:2007-12-04
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加工出口區-資源代表圖
web 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加工出口區
鄒玫/師大歷史文化學習網內容團隊國中7-9年級
在台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除了遍佈全台各地的傳統產業外,高雄加工出口區的創設也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早期台灣對外的輸出、工業的成長幾乎都是由高雄加工出口區開始的。第一階段:從民國55年一直到75年,工業發展一年的平均成長率都在20%以上。第二階段:從民國75年後,加工出口區進入轉型蛻變期,業務擴大到國外,有一部份勞力密集的產業到國外投資,在國外亦很有成就 。
點閱數227
下載數1
修改日期:2007-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