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自然筆記-中研院黃宣衛老師談「成為池上」
從各種文化現象當中去分析「池上」是在什麼樣的歷史條件背景下,成為今天的樣貌。讓我很好奇的,就是傳統漢人文化社會所擁有的「共善共好」的因子,是不是能夠成為一種「地方社會」發展的條件,是不是可以去創造一個更永續的環境?而「人」究竟在其中扮演的什麼樣的關鍵角色?
黃老師以人類學者的敏銳視角去分析各種行動者的交互作用,更值得審視的重點是,以「池上米」作為地方經濟發展的命脈,我們看見在地政府跟公民共同努力促成的結果,如何反應出21世紀新自由主義下,國家治理及資源分配的方向,已經慢慢移轉到以鄉鎮為單位,池上如何創造成功的實踐模式。
池上的經驗反應公民社會應發揮的凝聚力,也讓「池上人」為自己的地方身份而感到驕傲。這份「自信」正是所有做「社區總體營造」或是「地方創生」工作者所期待的方向,「成為池上」讓我讀到了一句話:「日子必須向前走,但理解卻是回頭看。」相信這本書對「地方」有所想望及追尋的人,都可以帶來很大的啟發。
授權資訊
著作權所有
資源類型
未定義
互動形式
主動式
領域
自然科學領域-探究與實作
學習階段
高中10-12年級(五)
學習內容
CNa-Vc-1 永續發展在於滿足當代人之需求,又不危及下一代之發展。
議題
環境教育
核心素養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更新時間
2024-02-20
點閱數:96
下載數:0
點讚數:0
分享數:0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