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名:Scarus spinus(刺鸚哥魚)
俗名:刺鸚嘴魚、鸚哥、青衫(雄)、蠔魚(雌)
棲息深度:2 - 25公尺
形態特徵:體延長而略側扁。頭部輪廓稍突而呈平滑的圓型。後鼻孔並不明顯的大於前鼻孔。齒板之外表面平滑,上齒板幾被上唇所覆蓋;齒板具1-2犬齒;每一上咽骨具1列臼齒狀之咽頭齒。背鰭前中線鱗約3-5(4);頰鱗3列,下列為1-2鱗。胸鰭具13-14軟條。初期階段(IP, Initial phase)之尾鰭為圓到截形,終期階段(TP, Terminal phase)則為深截形。IP期之體色為深褐色,腹側為紅褐色;體側通常具4-5條約1-2鱗寬之不明顯淡色橫斑(橫斑裡的中央鱗片為白色)。TP期之體色為綠色;鱗片外緣為紫粉紅色;吻部前端為黃綠色至綠色;頦部藍綠色而參雜橙紅色斑紋;頰部具黃色寬區;各鰭藍綠色,具藍色外緣,中央具紫粉紅色斑紋。
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潟湖外部與臨海礁石的珊瑚礁繁盛區域。通常獨居性的,但雌性通常會在一隻雄魚的附近形成小的群,他們可能會和相似種的雌性混合成群。
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東印度洋的聖誕島,以及菲律賓到美屬薩摩亞,北至琉球群島,南至大堡礁的南方。臺灣主要分布於東北部及澎湖海域。
漁業利用:主要捕獲的漁法是延繩釣、一支釣、流刺網及籠具等,而本種魚亦是潛水鏢魚的對象以及水族館展示魚種。
資料來源:邵廣昭 臺灣魚類資料庫 網路電子版 http://fishdb.sinica.edu.tw, (2018-12-12)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 台灣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