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北朝時代,中國北方歷經了五胡十六國的動盪,最後由北魏統一了北方。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西元495年),鑄造了「太和五銖」;孝莊帝永安二年(西元529年),鑄造了「永安五銖」。北魏後來分裂成北齊與北周兩個國家。北齊於文宣帝天保四年(西元553年),鑄造「常平五銖」。北周則於武帝時,陸續鑄造「布泉」、「五行大布」、「永通萬國」等錢幣,貨幣的鑄造數量日漸增多。隋朝建立之後,鑄造新的五銖錢。隨著隋朝統一南方,隋五銖錢的流通更為廣泛。隋朝五銖錢的特色,是「五」字的左邊多了一豎,形成一個「凶」字形,後世即有人因此傳說,隋朝立國不久即滅亡,在錢幣上已經露出凶兆。
資訊

素材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0 台灣
2007-12-04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