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單元依據相似形的發展脈絡,透過童話故事的情境依序引入相似形的定義、相似形之間的周長及面積的比例關係等概念,進而了解日常生活中比例尺的應用。不同的活動內容可適用於不同年級(六年級到九年級)的學生。學習者在本單元的學習中,不僅可以進一步加深相似形的概念,還可藉由各項互動式探究遊戲、虛擬活動和有趣的趣味活動,藉以增加學習動機,進一步提升思考能力。
資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2.5 台灣
教材
混合式
領域:數學領域-數學
學習階段:國小5-6年級(三)
國中7-9年級(四)
學習內容:S-6-1 放大與縮小:比例思考的應用。「幾倍放大圖」、「幾倍縮小圖」。知道縮放時,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
S-9-1 相似形:平面圖形縮放的意義;多邊形相似的意義;對應角相等;對應邊長成比例。
學習表現:s-Ⅲ-7 認識平面圖形縮放的意義與應用。
s-Ⅳ-6 理解平面圖形相似的意義,知道圖形經縮放後其圖形相似,並能應用於解決幾何與日常生活的問題。
閱讀素養教育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2013-09-27
教學資源檔案連結

資源評論或心得分享

相關資源